content

中国模式: 隐患重重,前途茫茫

 2009-12-15 13:1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废除一党一胎=才有一线生机!

值中共政府成立60周年之际,借曾因出书《大趋势》而闻名于世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首印出版他的新着《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一书之东风,从9月份起,中共宣传部门掀起了一场大力颂扬中共60年来伟大成就的造势运动。当然其中最大的亮点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狂飙。由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GDP总值达到世界第三这类宏观经济指标和"国家崛起"的表像引申,包括奈斯比特在内的一些文人学者们将之升华成:中国创造了一种新模式。而这种"中国模式"简直是威力无比,前途无量!

奈斯比特在他的新着《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在创造一个具有新的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崭新社会, 这种新型经济模式把中国提升到了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而中国的政治模式也许可以证明, 资本主义祗不过是人类历史道路上的一个阶段而已。

作为一个西方的著名社会学家,奈氏的结论真是石破天惊,举世无双。他自己在北京首发式上也承认,他的写作和所有西方媒体的报导是相反的。奈氏见解的闪光点是,他以一个西方国家学术精英的身份,几乎重述和似乎在证明列宁的学说:垂死的帝国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而需略作修订的是,这个"共产主义"一词要改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奈氏的理论真是中共所求之不得的!

在中国,一些奉命行事的官僚文人和闻风而动的犬儒精英们更借机捧场。他们说全世界已开始"媚华", 世界各国钟情"中国模式"。[新华网]认为"中国模式"对世界充满魅力。[人民网]论坛说, "中国模式"适应并引导着世界发展的潮流。

在多伦多,也有人肉麻地说:"---这六十年---如何赞誉都不会过的。而中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正确吸取了这一百多年的经验和教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和政治传统的道路。"(引自"从明治维新误读williamhill官网 复兴曲折",2009年9月26日《北美周末》)有人说得更简单明了:"中国现在处在奔向未来的正确轨道上---"( 引自"---庆祝六十周年,小区在人权问题上有分歧",2009年10月3日《大中报》)

如何看待现实的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一切都很完美吗?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乃至各国政治体制的走向,真如奈斯比特和他的中国"知音"们所"洞察"的那样吗?中国是"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和政治传统的道路"吗? 这围绕"中国模式"的方方面面,是很值得我们玩味的!

"中国模式"的确切定位和特色

一切问题的起源和我们讨论的问题中心都是所谓的"中国模式"。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要明确和统一我们的争论焦点,即"中国模式"是指的什么?

综合笔者所读到的媒介数据,大体有三种侧重点不同的说法。

(1)本质说。以奈斯比特为代表,"中国模式"即指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的综合,也就是社会制度。

(2)行政管理说。国内一些专家比较"务实",他们认为,"中国模式"主要体现在:一,强势有效的政府;二,坚持稳定的政治局势;三,对资源高效率的支配。

(3)经济模式说。忱博先生在今年9月4日《北美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当代三种经济模式的竞争和发展"中提出:"---把市场经济活力与强有力的国家管理控制有机地结合,形成‘混合经济新模式'(公有+私有)"这种看法特别突出和强调了经济层面而避开了政治体制对社会其它领域的影响。

不管怎样去解读"中国模式"一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经济是不能与政治完全割裂开的,经济的发展或衰退一定跟政治范畴内的某些因素息息相关。上述的三种说法基本上也都包含了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那么,"中国模式"应该是中国的政治模式和经济模式的综合称呼,用当年邓小平定调的叫法就可以贴切地概括成一句话:"中国模式"即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其本质说,它就是:一个新兴的一党全面垄断的资本主义。

有人把美国由次贷危机所引起的这场金融风暴作为有力例证来说明西方国家自由资本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反之,把中国这二十多年来的总体经济成就主要归功于,中国政府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强有力地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上。这种把政府干预和资本自由运作对立起来的观点是片面的。而中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这一点也不是 "中国模式"的"专利"和特色所在。

如果仅以经济本身来"就事论事",那么,"政府主导和干预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根本不是中国首创。早在19世纪,约翰-凯恩斯就提出一套理论,主张由政府来主导和干预国家经济以及平衡财富分配。西方国家每当经济危机到来时就会实施凯恩斯"路线"。例如在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时,凯恩斯主义曾发挥了突出作用。在这次的金融风暴中,美国政府也动用财政来救市,如"并购"通用汽车公司等;奥巴马提出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就是帮助美国贫穷阶层的努力---。这些都无不体现了凯恩斯主义的精髓。

经济界的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国家又通俗地称作为"大政府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概括地讲就是, 主张国家拥有多一些的公共资源和财产, 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可以干预市场经济的走向和解救因经济自由发展带来的危机。这是关于财富的创造。在财富的分配上, 主张平衡社会财富, 照顾弱势群体, 缩小贫富差别。这样的理念和实践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主张的极端倾向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和贫富差别, 所有财产归国家,这就是中共过去一直追寻和实践的目标。

显然, 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绝对不再是马克思主义含义下的社会主义(即所谓"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了。像中国这种私有制合法存在并且贫富有极大差别的社会体制, 在本质上无疑属于资本主义。因而, 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倾向, 这就不是中国的"专利"了。从理念和实践上, 北欧三国, 澳大利亚, 加拿大甚至日本等所谓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成分都已远远超过当代的中国。而中共强调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目的是要模糊这两种不同国体下的"社会主义"的区别, 造成错觉, 使人们感到中共从建党以来, "革命"的方向从来没有改变过, 从政权传承的伦理上来提升目前中共统治中国的合法性。

因此,中国模式的独特之处并非在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因为西方也这样做;也不是在于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它不再是1978 年以前涵义下的社会主义;而是来源于它的政权结构-政治模式的特殊性。概括而言,下面两点独特之处才是"中国模式"的品牌:

(1)中国是由中共一党专政的国家;而专制政权的特点就是在贯彻统治者意旨时,不管其正确还是错误,都会高效率且无阻挡。所以,国家政权具有强大,高效的行政权力来干预经济的发展。

(2)当代的中国社会是刚从一个原先的"全民经济所有制"社会转型而来,因此,中共政府仍掌控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国家政权拥有优势的财力,物力和资源来主导经济发展和左右市场供求。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是从一个非常分散,弱小和落后的个体经济社会逐渐发展而来。所以,它们如今的私有制经济成分占的比例极高,而国有经济比例很低。譬如,美国这次的金融危机就起源于众多不受政府控制的私人银行乱放房贷而造成。西方政府不直接掌握金融等经济命脉,因而平衡市场,干预和主导国家经济走向的财经能力远远不及国有经济成分还占国民经济总量60% 之多的中国。

中国总体经济飞速发展的主因

在"中国模式"吹捧者的文章中,人们不仅看不到"中国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而且使人感到这三十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完全归功于当前的中国政治模式。

实际上,促使中国这三十年总体经济飞速发展的主因有下面几点:

(1)首先,如同西方国家一样,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激励和国家政策上的"放松管制,扩大经济自由化",即充分的"市场经济",是促使中国30年经济总量高速发展的根本因素和内在规律。

中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第五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就中国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策略发表了专题演讲。为何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增长的基本态势?姚景源认为, 这主要是支撑中国经济的基本力量没有变。而这些基本力量就是中国的工业化, 城市化和市场化。姚景源强调, "中国经济充满生机和有活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选择了市场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态势不会改变",《北辰时报》2009年10月9日 )

(2)30年的经济发展是从一个"经济频临崩溃,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的基础上开始的。而且,除了一些尖端科技工业外,几乎所有其它领域,中国比欧美先进国家落后了半个多世纪。在这样一个大差距背景下的快速发展容易实现和体现出来。

举例说,这十多年GDP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大量出口,而能打入国外市场靠的是中国产品价格低廉,而这"低廉"得益于整个产品链上极低的劳力成本,也即低工资。这个"低工资"是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劳力成本而言,但与中国自己60,70年代相比,则工资收入已显著提高,也就是说,产品生产者的生活水平还是明显提高了。试想一下,若工人的工资涨到离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人工资不远时,中国的出口优势还剩多少?GDP还会有多少增长?

同样因为这个"大差距背景",使中国能大量引进或仿造境外各种先进技术和产品,拓宽了市场空间。

(3)中共政权对中国社会的严密和强力控制以及对经济的垄断这一"中国模式"的优势,在中国从赤贫的共产主义型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轪期,如同历史上任何一个新王朝取得政权后的经济恢复期一样,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它同时带来致命的,难以克服的制度性隐患,严重冲击了"中国模式 "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最终就会导致"中国模式"的破产。

"中国模式"的代价和危机

要讨论一个社会制度的稳定和持久性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是,因为它在上升期所散发出的一束眩目光芒,有些人就乱加吹捧,甚至说这种"模式"全世界都向往,大有取代当代的民主资本主义制度之势。对如此狂热的喧嚣,需要人泼一盆冷水,清醒一下头脑,使人们得以看到"中国模式"的病灶。

首先,要指出影响"中国模式"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最大危机是贫富两极分化,它的持续扩大和"代代相传"。

人们都知道,目前中国社会上贫富两极在巨大分化。本文仅摘引部份数据,以飨读者。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06全球财富报告] 显示, 中国有150万个家庭,约占全国家庭总数的0.4%,但拥有全国财富总量的70% 。另一方面,据世界银行09年4月8日公布的报告指出,以每天人均收入1.25美元来划线,中国有2.54亿人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下。

另据今年5月22日《大中报》登载的王锦思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达到极严重程度,反映贫富差距程度的基尼系数2006年升至0.496 。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段人口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4.7% ;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段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则高达50% 。中国平均每天生活费用不足2美元(折成人民币,一年约为5500元)的人口近7亿,占总人口的50%以上。

又据《今日中国,文汇报》今年9月第二期的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彭志龙说,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人均国民收入早就超过2万美元,而 2008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为2770美元。在世界银行209个国家和地区排序中,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居世界第130位 。

再看看笔者从各种资料所浏览到的微观资料。当前,在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一个农民工可以拿到的年收入高可达18000元。对大学毕业生来说,需几百至数千人竞争一份年薪只有14000元到18000元的职务。但大部份地区(非中央一级)党政干部的年收入是当地城市人均收入的8~25倍,达10到20万元的极普遍。2007年国资委监管下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为55万元,而各大银行副行长以上的年薪在150万元以上。对一个名演员和名主持,年收入120万元也不算希罕。

从这些宏观资料和具体收入,我们能看到,国家崛起不等于国民富裕;不到总人口1%的中国人的暴富不等于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富裕了。由此可以推测,极力鼓吹" 中国模式"好得已似乎完美无缺的人多半儿属于那不到1%人口的权贵阶层,新兴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知识分子了。其用意也是"路人皆知"!

本来贫富显著差别是私有制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关键在于如何缩小这个差别和给每个人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起始平台。但是,这几年来,贫富差别继续扩大和向下一代延伸,反映出了制度性的缺陷和社会的严重不公。

譬如,可从这些方面看到问题的端倪:(1)2002年前,一个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很容易找到一份起始工资为3000元/月的职位;而2007年以来,一个 "海归"硕士生能找到一份1500元的职位也算幸运了。至于一个普通大学生能找到一份糊口的活干就不错。相比之下,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2004年至 2007 年年增长率达14%左右,分别为35万,43万,47.8和55万元。若你问一个普通市民的感受,他们都会告诉你,现在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2)由于高昂的大学学费和渺茫的就业机会,使几十万高中生放弃高考,他们基本上都来自贫穷家庭;(3)无论是大学还是技校毕业生在应聘时要填写父母收入,或在面试时问父母亲工作性质,父母亲地位愈高或愈有钱的毕业生愈易被招聘,有人称之为"拼爹游戏";(4)求职者(毕业生和复员军人)那儿来的到那儿去,所以农村来的只好回农村去;(5)"穷二代"连每年7000元学费的大学也上不起,"富二代"纷纷上学费高昂,甚至达每年7万的"贵族中学"或出国培训班,至于出国留学生,几乎100%都来自富裕家庭。------

这种社会底层家庭子弟上升通道的严重梗阻,使他们彻底丧失了向上的希望,是最根本的社会不公和社会动荡的源头。积年累月,人数越滚越大,有朝一日将会形成"颠覆""中国模式"的基本力量。

第二,使"中国模式"不稳定甚至跨台的另一因素是大部份普通百姓痛恨的官场腐败。官场腐败是专制政权的产物,所以是制度性缺陷,不可能靠制度本身能完全解决。

最近来, 有些人十分吹捧重庆的"打黑"成绩, 但从没有见他们深入分析和检讨, 这些黑社会人物和他们的"保护伞"如何成了区, 市级的人大代表或像文强那样, 爬升到市公安局常任副局长的位置上?他们不敢向百姓交待, 因为始作蛹者也是中共自己。问题还不止如此, 在全中国还有多得难以计数的腐败官员, 黑恶人物和他们的"保护伞", 仍然活跃在各种舞台上, 如何清理?现在又提出什么"制度性反腐", 这不过是虚晃一枪而已。

我顺手择一例。不久前, 由香港媒体报导出来的一则消息很典型地说明, 在"中国模式"下滋生的腐败事件,大陆上无法解决, 而要求助于非"中国模式"的, 享有"一国两制"特权的香港来营造舆论声势。

原《环境与生活杂志社》编委兼主任记者王立忠,于今年10月18日下午在香港召开记者会,出示山西省沁水县39名干部向北京发出的实名举报信。该信举报沁水县[沁和能源集团]董事长利用煤矿改制机会勾结地方官员以超低承包价侵吞三矿一站国有资产达八百亿元。其实,该举报信早在3个月前就发出了,但至今此事不了了之,而举报人正在遭受打击报复。出席这次记者会的《苹果日报》记者根据名单致电沁水县已退休的张姓书记以求证实。该书记响应时表示,事件已告了多年,"国内有好多媒体写过,也登了报,听说还上了新华社内参,温家宝总理有过查处批示,但最后还是没结果。"到香港开记者会,"那是不得已,因为我们怎么告,都没人理睬。"

这种大大小小的"官商勾结巧取豪夺"事件在"中国模式"下普遍存在,但靠它自身是不能解决和根除的。
第三, 中共为了本党和它代表的极少数权贵阶层的特殊权益, 从各个方位愈来愈严厉地加强它对人民的控制。这些"控制"就是: 垄断财富, 垄断舆论, 垄断思想及垄断权力和群体社会活动。这些真正代表"中国模式"本质和特色的"四大垄断", 客观而论, 在普世价值和民主宪政已成为世界潮流和人民喜爱, 以及世界各国成为地球村落的当代, 还要想坚持和巩固独裁统治, 是非常必须, 非常高明的手段;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 这"四大垄断"对延长"中国模式"的寿命能产生强效。然而, 95%以上的中国人民要被迫为这"四大垄断"付出代价, 要被剥夺许多应有的权利。另一方面, 应当看到, "四大垄断"绝不是"中国模式"的长生不老药, 它不过是如同鸦片针剂起到强心作用而已, 但它将麻痹社会而进一部加深和扩大"中国模式"内的裂缝和危机, 最终可能造成社会大动乱甚至大灾难, 受伤害最大的还是人民, 倒霉的将是末朝统治者。

限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深入阐述上文的见解。仅引下面几点提示,以图去了解全貌。

(1)今年中共投入几百亿元(一说160亿)庆祝60寿诞。不是因为中共垄断了权力和财富,哪个民主国家的政府有这个能耐?在没有战争威胁下,又向谁炫耀武力和"国家"的强大?还不是主要在向中国人民(包括台湾)显示中共政府的辉煌和威力?试想一下,如取出100亿来投入到医疗保险或设立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基金制,会有多少贫困家庭获益?老百姓是没有任何权力来决定公共财富的使用的!

(2)为了垄断舆论和群众的社会活动,中共是不愿意并阻挠百姓主动地对各级政府的监督。百姓无权,这是官员普遍腐败又不能根除的主要原因之一。

(3)由于这"四大垄断",使官员和老百姓不得不,甚至养成了习惯,为了自身的安全和钱途或仕途,在官场是套话,假话成风;在民间是无信,假货和冷漠泛滥,整个社会丧失了真诚,信用和道义。那末,这个社会怎能和谐,怎能不动荡?

据BBC中文网报导,中共刊物《求是》旗下的《小康》杂志在今年6,7月间对中国诚信作了一个调查,采访了3376名网民。结果显示民众宁肯信妓女也不信官员。近90%的人对官方的调查资料表示, "绝对是假的,从来都不信"(摘自8月7日《加拿大都市报》)。这种状况怎能使"中国模式"稳定和持久?

结束语

"中国模式"是否对世界充满魅力?它会代替"民主资本主义"模式?

我想,大多数人若从普通群众的立场上来考虑以及参考一下本文,一定会同意,除了目前仍由共产党执政的或共产党势力还很大的少数几个国家有可能仿效外, 当今所有民主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不会接纳这种中国模式,"中国模式"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股叉流。

那么,"中国模式"是否就是适合中国国情和政治传统的社会制度模式?除了本文已经给出的回答,让我们再看看曾为中共总书记,也是中共开创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旗手之一的赵紫阳先生是怎样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的。

从由赵紫阳口述录音整理出版的《改革历程》一书中看到,赵紫阳作了这样的总结。他说:"二十世纪出现的,在几十年时间里与西方议会制度相对立的所谓新兴的民主制度-无产阶级专政制度,在大多数国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倒是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显示了它的生命力。看来这种制度是现在能够找到的比较好的,能够体现民主,符合现代要求而又比较成熟的制度。现在还找不到比它更好的制度。"

难道有人会说,仅凭几个经济指数飙升,地表的建设变得华丽奢侈了,而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道义丧失,由极权势力支配着绝大多数人民的言论,行动和命运的"中国模式",是现在中国人已经找到的更好的制度?只有不到5%的人才会真心地这样认为。很明显,这种模式还要变!如何变?国内有左翼人士提倡"二次革命"。这可不是中国人民的福音。目前形势下,最小损失的主动权还应该在中共上层的手里。

让我们看看曾是中国的一个极小邻国不丹的国王辛格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权利和人民的福祉。

7年前,辛格主动宣布要结束世袭君主制,决心把不丹建成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但当时不丹大多数民众并不愿意告别旺楚克王朝,在辛格宣布一系列改革措施时,他的国民不约而同地表示,他们更愿意在国王的统治下生活。但辛格认为:"改革一个政治制度的最佳时机是在国家政治稳定之际。为什么要等到革命到来才想起改革呢?"(09年9月18日《文汇报》下属《东方之星》,第32页)

中国的一些领导人,辛格的话对你们有否借鉴之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阿波罗新闻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