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中国“公务员”的退休制度(图)

 2009-12-03 20:26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退休制度在中国是自古有之,当然那时是农业社会状态,退休制度主要是官员的退休制度,也就是相当于今天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制度。

退休年龄的界定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到了唐代,开始出现"退休"一词,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宋史·韩贽传》也说宋仁宗时的御史大夫韩贽"退休15年,谢绝人事,读书赋诗以自娱。"不过,"致仕"的说法还是一直沿用下去了。

退休制度的核心是退休年龄的界定,各朝代对此有不同的规定。据《礼记》记载,周朝是"大夫70而致仕"。其后历代都基本上是沿袭了这一退休年限,如唐朝规定:"诸职官年及70,精力衰耗,例行致仕。"而古时候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长,"人生70古来稀",所以70岁退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上是等于终身制了。

到了明清两代,才逐步改为60岁退休。特别是到了清朝,低级武官的退休年龄皆根据职务大大提前了:"参将54,游击51,都司守备48,千总、把总45。"也就是官越小退得越早。这与两宋时期文官年满70退休,武官则可延长10年到80岁退休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充分说明了在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还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模样。

虽然对退休年龄有具体规定,但也有很多例外,因为皇上就是苍天,圣旨就是制度。比如元朝的大天文家郭守敬,年逾70后屡次申请退休,但皇上就是不准,结果86岁时,卒于知太史院事任上。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还有清朝名臣纪晓岚,雍正二年(1724年)出生,在乾隆朝官运亨通,当到正部长级的礼部尚书。嘉庆元年(1796年),他已是72岁的老人了,还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嘉庆十年(1805年),已经82岁了,仍任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退休后的待遇

退休制度的另一个要件就是退休后的待遇,这关系到退休官员老有所养、老有所尊的大问题。历朝历代对此都比较重视。

首先是政治待遇。据记载:卿大夫致仕称"国老",一般官吏致仕称"庶老",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对老臣的尊重。到了唐朝,对致仕官员要举行欢送仪式,敲锣打鼓,送归老家。三品以上官员致仕后,仍恩准在朝廷行走,参与国家大事。明朝的致仕官员在礼仪上依然受到尊重,在参加宴会、祭祀等活动中,仍享有原有职级的礼遇。

其次是经济待遇。汉代规定,年俸禄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可领取原俸禄的三分之一作为养老金。魏、晋时期的退休官吏,则干脆委任一个"顾问"之类的闲职,供养起来。

唐代是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经皇帝特批,退休后可保留全薪。如名相房玄龄、宰相宋璨致仕时,皇上特批均赐全禄。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则赐给一定数量的田地养老。

两宋时期对退休官员的安置和优待,可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是宋神宗以后,允许带职退休。官员致仕时,皆晋升一级。致仕后,仍可加衔晋级,参与朝政。与在职官员比,只是少了一点实权。

明朝初期则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按现职退休,四品以下,任现职满3年且无大过者,可升一级致仕。明中叶改为业绩突出者可升两级致仕。退休金方面,明初曾规定致仕官食原俸,但很快就予以取消。后来又规定退休官员一般情况下不发放退休金,但若家贫不能自存者,"有司月给米二石,修(终)其身"。清朝也基本上是按照明朝的退休制度执行。

提前退休几种情况

在中国古代,官员主动请辞,提前告老还乡也是退休制度所允许的。但似乎没有现在公务员提前退休那么复杂,比如要"满30年工龄"等。明弘治四年(1491年),皇上就专门下诏:"自愿告退官员,不分年岁,俱令致仕。"也就是说百分之百地批准,你尽管提前退休好了,反正想当官的人有的是。

主动要求提前退休的官员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回避权力斗争。最典型的例子是春秋战国时越国的大夫范蠡。他深谙天道,是一位智慧超群的人。在越国被吴国灭亡后,殚精竭虑辅佐越王勾践,"10年生聚,10年教训"。经过20馀年卧薪尝胆,勾践击败吴王夫差,一雪会稽之耻,兴邦复国,成为新的霸主。作为大功臣的范蠡被勾践封为上将军,权力与威望都达到了为人臣者的最高峰。但范蠡淡薄名利权势,辞官退休携西施遁入五湖(今宁波市东钱湖)修养身心。后又到了齐国陶地(今山东省定陶)经商,改名换姓叫陶朱公。在19年内,先后3次赚得千金巨财,又3次将之分给穷人,被后人尊为文财神。

二是厌倦当官。如果是到了这个份上,那么任何小事都会成为提前退休的导火索,如人们熟知的晋朝彭泽县令陶渊明。其实,在晋朝还有一位官职比陶县令大得多的人,也提前退休还乡了。此人就是大司马张翰,字季鹰,当时做了一个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级高官"大司马东曹掾",上班地点在洛阳。一日,秋风乍起,他触景生情思念起家乡吴地惭江)的特产菰菜、莼羹、鲈鱼脍来了,回到府上自言自语地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心灵轻松快乐,又何必要为了个官名而别乡数千里,还要备受羁绊呢?于是在第二天上朝时,给天子递了一份辞职申请,回家去了。不愿意为官的人往往都是道德追求很高的人,不会借着职权谋私,也看不惯别人以权谋私,基本属于"七品芝麻官"之类: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三是客观条件造成的。如体弱多病,难当重任;抑或父母仙逝,按惯例要回家守孝3年。这就会出现两种情况:有些人是守孝3年后继续回去当官,这也是大多数朝代的官吏制度所允许的。如宋朝的苏洵父子,清朝的刘墉、纪晓岚,仕途中都曾有守孝3年后继续当官的经历。但也有很多人是从此金盆洗手,自得其乐了。

非正常退休问题

非正常退休,最好的理由莫过于"告病"--自己病重或父母亲大人病笃。告病退休称作"乞骸骨"、"乞身"等,意思是求求您行行好,放过我这把老骨头吧。听起来像是够可怜的。也有皇上不恩准的。如汉代着名经学家张禹,也是《论语章句》一书的整理者,还当过"太子师",即汉成帝刘骜做太子时的老师。官也做得很大,太傅、丞相都做过。他曾多次上书请求告病还乡,"数上疾乞身,帝遣人间疾送药,强留"。亦即有病可以治病,皇帝还给你送医送药,够意思了吧!想回家则没门,谁叫你太有才了。

古人出外做官,远离乡邑亲朋故就,一般最大的心愿就是叶落归根,死后也能埋在故土祖坟,跟今天流落异国他乡渴望归乡的游子差不多。所以退休还乡算是一件好事。

来源:新三才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