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苏轼〈和董传留别〉。

〈和董传留别〉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仅"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传颂千古。

苏轼此诗作于治平元年(1064)十二月。时苏轼罢凤翔签判赴任汴京,途经长安,与董传话别而作。董传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穷困一生而早夭。因此,此诗乃赞扬寒士董传的品格与才学,对其应举落第表示遗憾与同情,并寄予深切的期望,处处可见苏轼的真性情。

首联描写董传的形象,身着粗布衣的他,因饱读诗书而气宇轩昂,形神丰美令人向往。"裹生涯"之"裹"乃经历之意,设词颇新颖,透露了苏轼的才气与用心。

颔联描写董传努力准备考试的身影,对于董传从师学礼的认真,表达他的同情与鼓励。当时一般举子,通常都在六、七月间槐花黄时,忙着温习功课、做文章,准备考试。

颈联则描写囊空如洗的董传考场落第、无法娶妻的困窘。此处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着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以说明穷到没马可骑的董传,虽努力考试仍因落第失意,而无法娶妻的落魄状。因此,董传只能眼看其他考中的进士们,被官家挑为女婿,车马盈庭的荣景,令人歆羡不已。

末联则是苏轼对于董传的期许。苏轼认为董传有朝一日必能顺利中举,几乎可以想见当董传接到任官诏令时,诏书犹湿、墨色犹黑的样子。由此可见,苏轼对董传的爱惜之心。

此后,诗里的"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名句,尤其是身裹粗服的清贫与腹有诗书的饱满,形成强烈对比。即使物质不丰,贫士仍能藉由饱读诗书散发华美的丰采,可见外在气质之美好与否,必得由内在之充盈饱满外摄而来。

后人更直接摘取"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做为勉人读书勤学的警句,透过诗书之陶养,外在之贫寒非但无法摧折人心,反而更能激发寒士对自我的提升,不致流于卑陋之气。因此,读书往往成为勉人培养气质的最佳途径,由此观之,"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流布广远,洵非虚名。

本文留言

作者罗秀美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