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看不懂中国式增长

“长城……只能证明,生活在我们这块星球上的人类不能相互谅解,不会坐到一个圆桌旁共商怎样合理利用人类巨大的资源和智慧。”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 (Ryszard Kapuscinski)

伟大记者雷沙德•卡普钦斯基最初的外派任务之一,就是前往中国。此行并不成功。在最后的著作《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Travels with Herodotus)中,卡普钦斯基抱怨说他无法理解这个国家,而且他从来都摆脱不掉负责接待他的人。

但他的确游览了长城。在那里,他对中国人建造城墙的癖好感到惊奇。在历史上,“无数时间花在建造城墙上”,而这些时间本可以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在他看来,长城象征着中国社会的组织方式及其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关系。

长城及其隐含的隔阂感,也可视作全球投资者当前忧虑的象征。

如今,中国经济决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长城之外。这是因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经济。根据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的数据,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较去年同期增长14.6%。包括中国在内,全球经济增长1.6%;不计中国,全球经济 则持平,甚至略有下滑。

因此,随着中国开始在低位购买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开始上涨;去年夏天当中国决定再次将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时,美元汇率几乎全线上扬。

而上周三的事件表明,中国股市正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

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令人印象深刻,却让许多分析师困惑不已。

去年,在此次危机的严重关头启动“刺激性”支出计划之前,中国经济似乎在放缓。发电量下降,出口亦然。

目前,中国的进出口仍在下滑,但6月零售销售增长15%,银行贷款亦增加34.5%。

许多西方观察者不愿相信这些数字。这或许是因为,西方无法理解中国的行事方式能够奏效。巴克莱资本的蒂姆•邦德(Tim Bond)表示,他们“不愿相信,这个地区能够实现内生增长” 。

但怀疑者有一个重要理由。他们声称,中国正在生硬地重蹈美国在本世纪初的覆辙,当时,廉价资金引发了信贷泡沫。

他们声称,新增贷款是不可持续的,而且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这些贷款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合理的推测是,这些资金肯定流入了股票或房地产等资产。

自从中国政府出台经济刺激措施以来,上证综指已累计上涨一倍,同时房价也一直攀升。

然而,上海刚刚经历了一轮股市泡沫的破裂。自2005年夏天起,上证综指上涨500%,而后猛挫72%。从图表上看,这与上世纪90年代的纳斯达克 (Nasdaq)泡沫惊人的相似。二者均是受到新散户的推动。鉴于最近的历史,上海股市能够如此迅速地再次回升,委实不同寻常。这就是上周三的股市走势之 所以引起人们担忧的原因。

媒体报道称,中国政府将要求银行控制信贷投放。在禁止股票发行9个月之后,一波大规模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涌入市场。

中国政府似乎正在解除对股票供应的限制,同时也正在撤消对需求的支持(指通过银行贷款对需求形成的支持)。短短一小时之内,上海股市下挫逾7%,这表明投资者确实对泡沫感到担忧。

翌日,中国人民银行(PBoC)表示,“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股市随之收复全部失地。这一连串事件,让上海股市看起来几乎完全像是政府制作的一道甜点。

以至于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智库的学者约翰•马金(John Makin)将这一切称之为“虚假繁荣”(bogus boom)。他表示,根据中国的会计方法,只要商品运送到零售商手上,就算作商品已出售,而不是在消费者购买商品(这解释了零售销售的增长)后;银行贷款 在发放时就被计入GDP,而非在得到使用的时候——即使企业找不到资金用途,或者将其投入股市。

或许怀疑者是对的,刺激性资金正被浪费在当今的“长城工程”上;或许乐观者(目前在全球市场上这一派的影响力正在增强)也是对的,中国正成功地释放出其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

然而,半个世纪前卡普钦斯基所说的无法相互谅解的感觉,至今依然存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