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峰玉立,丹笔鬼工。南望端岩,如画照海。西瞻卓绝,若峭壁插天。迤东绕北,则移步换形,变幻莫测”,如此景致描述的就是司空山。
司空山位于安徽省岳西县西40公里处,海拔1227米,方圆35平方公里。山间有古洞10处、怪石11块、崖14处、险峰12座、古瀑5处。它原名司空原,根据《太湖县志》记载:世传周朝“淳于司空居此”,山因之得名。
淳于氏,战国时任司空(官职)一职,为官清正,后隐居此山中修行,时称“司空淳于氏”,所以这座山被称为“司空山”。也由此可知,司空山在二千多年前就成为修炼之所。据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山上有道家冶炼长生不老药仙丹的重要原料:朱砂(硫化汞)。
在淳于氏之后,西汉时有梅子祯、东汉庐州府左慈、晋代葛洪都曾在司空山上修炼,并在其极顶龙头石下的赤壁丹砂处炼丹,如今还有丹炉遗迹,被称为“仙人岩”。当年左慈曾在山上建有玄妙观。
南 北朝时期,北周武帝灭佛。当时由菩提达摩创立的禅宗也灭临着被灭的危险。师从达摩学禅,后被称为禅宗二祖的慧可,为了保存禅宗的衣钵继而发扬光大,从洛阳 南下,最终来到了司空山。智炬《宝林传》卷八载唐法琳所撰《慧可碑》说,当年慧可为了向达摩求法,四十岁亲赴少林寺。为了表示自己求法的诚意,他数个通宵 立在外面,雪深过膝,又手持利刃,自断左臂,留下了“立雪断臂”的典故。
达摩感其精诚,于是传授给他心法。来到司空山上的慧可,修炼之余继 续弘法,今有“二祖禅堂”遗迹。后来,慧可在此将衣钵传给了自己的徒弟僧璨,即禅宗三祖。僧璨相继传至道信、弘忍、慧能,“一花开五叶,五叶结正果”。慧 可圆寂后,隋文帝赐谥“正宗普觉大师”,唐德宗赐谥“大祖禅师”。可以说,没有司空山,就没有禅宗的发展,因此司空山被称为“禅宗圣地”。
自 慧可之后,有众多僧人在此修行,特别是在唐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唐代天宝三年(744年),唐玄宗派人到司空山访寻长生不老药,在六祖慧能的高徒本净禅师的 指点下,得到了长春藤。玄宗因此拜本净为“国师”,并敕建了“无相禅寺” 、“松波寺”等5寺9庵,以及僧房5048间,当时僧尼达7000余人,由此可见其盛。五代至宋朝,又有两名主持法师被封为国师。
宋真际禅 师、正德清寂禅师、铁面智昺禅师都归隐于此。此后,司空山禅宗发展走向衰落。明天启二年(1622年),佛事复兴,太空如浩禅师、三味律师在此修行,一些 寺院殿堂被重新修葺。但后来随着战乱,庙宇逐渐破败。清朝在此修行的僧人比较有名的是目唐戒可禅师。清康熙年间修复了部分庙宇,但经太平天国和文化大革命 两次浩劫,除二祖禅刹外,所有寺庙建筑和佛像皆遭毁坏。
今天司空山犹存的圣迹多为自然景观,如 “传衣石”、“奎心石”、“印心石”、“洗墨池”及“赤壁丹砂”、“北岭松风”、“南崖瀑布”、“乌牛古石”、“洗马春池”、“银河夜月”、“二祖禅刹”等。
(网路图片)
在司空山主峰正面的崖壁上,有一块岩壁凹下一块呈心形,为赤红色,被称为“赤壁丹砂”,相传是二祖慧可留下的“佛心”,以印证司空山为有缘之地。据说如果有佛缘,还可以看见嵌在崖壁上的略带红色自然天成的达摩“一苇渡江”图。
根据《神僧传》卷四记载,达摩从古印度来中国传法。他先来到了梁,梁武帝不解他话中的玄机。于是达摩离开了梁,折芦苇一枝渡过长江,来到了北魏的国境。他来到了洛阳,在嵩山少林寺修行,面壁而坐九年。功成后仙逝,葬在熊耳山。
有人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司空山,从四面看都是佛。从西面看,达摩西来,佛塔擎天;从北面看,大肚弥勒,侧耳听经;从南边看,断臂慧可,二祖参禅;从东面看,慈航普渡,观音礼佛。是否如此,不妨亲自体验一下。
(网路图片)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十分钟爱司空山,他曾作《避地司空原言怀》一诗,表达了对仙家的向往。诗曰: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 关键字搜索:
- 司空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