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华人5千美金打拼加拿大 从服务生变身工程师

 2009-06-18 20:4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去加拿大,有不少人是通过技术移民出去的,这些人在国内都已有多年工作经验,其中不乏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高级工程师......然而,到了加拿大,很多人发现,虽然自己有技术,要找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仍然不容易。

加拿大工程师小飞,上海人,在国内读的是工科,热能工程专业。移民到多伦多后,小飞一开始在咖啡馆打工,经过自己努力,边打工边考到了加拿大的工程师证书,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工程师。 
    
刚来时,打工每小时只赚6加币
    
"你来加拿大多少年了?"在海外,移民首次见面通常互相打探这个问题,就好比在国内见面先问:"吃过了吗?"小飞是2000年到多伦多的,当时正是IT泡沫破灭的时候,小飞这样的工科生,要找所谓的专业工,难度相当大。 
    
"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别做梦了。那时我也大学毕业不久,出来时就带了5000美金。虽然出来之前也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带的钱租了房子后,不到两三个月,生存问题就来了,只能老老实实去打工。" 
    
好在那时年轻,也没有家小的拖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热能工程专业毕业的小飞,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咖啡馆当服务生。大学毕业生卖咖啡倒也罢了,小飞有这心理准备。让他难受的是,咖啡馆里做配餐,每天都要切几个大洋葱,常常让他眼泪直流。而工资,是最低的小时工,每小时只有6元加币。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不说,最大的折磨是看不到希望,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多久。 
    
国内只需动口,国外要会动手
    
小飞一边打工,一边四处发简历找专业工作。在国内时,小飞曾在一家德国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做热能调试方面的工程师,有工作经验。美国一家热能产品的加拿大售后服务站,看了小飞发过去的简历后,给了他一份工作,做维修工程师(service engineer),工作是为从加拿大温哥华出发去美国阿拉斯加的游轮服务。 
    
虽然在国内有相关工作经验,小飞发现,国外的工程师工作跟国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我们在国内,做一个维修项目通常有一个团队,起码五六个人。我们这样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学院派,大家一般都能很快地找出问题,但我们不用亲自动手,团队里专门有一个技术工去做那些技术活。" 
    
在国内工作,"专家"只要负责找出问题就可以,而且往往会给自己解决问题留下充分的余地:"解决这些问题,可能要一星期啊!"在国外,可没人管你这一套,工程师所有的活都要自己干,而且要立即解决。那家美国公司看了小飞的简历,觉得有工作经验的小飞不需要再作培训,直接可以上船工作。但上船以后,小飞发现,自己确实知道故障机械的问题出在哪里,但是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动手去拆----当然,不能让老板知道这一点,小飞能做的就是加班加点,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更大的压力来自语言。虽然在外企工作过,为出国又猛攻过英语,小飞觉得自己英语已经很好了。但是在游轮上工作,要和操多种口音的人沟通,他那点英语水平就有点三脚猫了。不过小飞很乐观,人都是逼出来的:在游轮上工作了一年,小飞积累了许多解决问题的经验,动手能力也变得非常强。 
    
给每位政府官员发电子邮件
    
有理论功底,又有了一年的操作实践,小飞觉得,应该可以考加拿大的4级工程师了。有这个证,才能找更好的工作。可是,小飞了解以后才知道,加拿大的工程师证书不能直接考,要在加拿大上两年的全职课程。他跟学校谈了几次,没办法说服学校,就直接找相关政府部门的人。

加拿大的政府信息是公开的,小飞给这个部门里网上公布的每个人的电子信箱都发去了邮件,向他们说明自己的情况。

来源:钱江晚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