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缺水 结石不来缠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30至50岁,男女比约3:2。据统计,国人尿路结石发生率约15%,治疗后,如果没有预防,5年内的复发率可达50%,影响可从没有任何症状到患侧的肾功能完全丧失,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尿路结石的主要机转是尿液中代谢物质,如钙草酸、磷酸等浓度超过一定饱和度,再加上其他条件配合,便形成结晶聚集停留,最后形成结石。

影响结石形成的内外在因素,包括个人体质,有些人的体内新陈代谢会形成较有利于结石生成的环境,水分摄取不足或吃太多高动物蛋白,或富有钙质、草酸及磷酸食物也容易产生结晶,导致结石。

气候也是影响因素,夏季排汗量大,若来不及补充水分会促成结石形成,所以居住热带地区者罹患结石机率也较高;另外,尿路感染、身体疾病、药物、输尿管狭窄、瘜肉、异物置入等,均可造成结石;有家族史者,罹患结石的机率也比一般人高3倍。

结石不一定有症状,依位置不同,而有不同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包括疼痛、血尿、尿急、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其中以疼痛和血尿最常见。

肾脏结石一般不会有任何自觉症状,除非造成阻塞,许多人误以为腰酸背痛即是肾结石症状,事实上绝大部分均无任何结石。

结石由肾脏顺流而下,经过输尿管时,可能停留在任何部位造成阻塞,引起肾水肿,而肾绞痛来自因受刺激而痉挛的输尿管,及因积水而压力增加的肾荚膜。

此外,也可能经由神经系统反射影响到肠胃道,造成腹胀、恶心、呕吐。另外,按结石输尿管位置高低,疼痛可反射到阴囊、睾丸、大阴唇,也可影响膀胱,造成频尿、尿急等症状。

肾绞痛为突发性、间断性,常伴有血尿,虽不会致命,却令患者闻之色变。

发现结石不一定得马上接受治疗,应按大小和症状来决定。若症状明显且持续或产生并发症时,无论结石大小都应接受处置。一般而言,小于0.4公分的结石有80%自行排出机会,可观察再定期追踪;介于0.4至0.6公分的结石,约有50%的机会排出;若结石大于0.6公分,自行排出机会相当小,约10%。

目前以体外震波碎石术较被病患喜好和接受,不用开刀、麻醉剂量少、安全性高、可门诊治疗,但可能需几次才能完全清除。

并非所有结石均适用体外震波碎石术,若结石太大,例如鹿角石,应考虑经皮穿肾取石术,加上体外震波碎石术,输尿管下段结石利用输尿管镜处理的成功率相当高。

目前只有少数病人需开刀,如果结构异常(输尿管狭窄、瘜肉)或其他方法失败时,才考虑开刀手术治疗。

膀胱结石一般来自于排尿功能异常(摄护腺肥大、尿道狭窄、神经性膀胱等),治疗结石也要治疗相关疾病,避免复发。

预防胜于治疗,饮食应求均衡,最重要的是,摄取足够水份,每天小便量应达2000西西左右,并定期追踪检查,早期治疗。

本文留言

作者谢启诚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