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企业职工摇身一变成了机关干部的买官礼单

 2009-01-19 22: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公务员队伍为何如此吃香

年关将近,按往年惯例,春节前我都要携礼品到长辈家走动一番,算是提前拜年。去姑家时,见而立之年的表弟今非昔比,一改以往的灰头土脸,收拾得溜光水滑,一打听才知他已由企业职工摇身一变成了机关干部。我不解野鸡变凤凰的奥妙,便与表弟攀谈起来。他用简单的十个字回答我的疑问:钱是垫脚石,礼是敲门砖。见我还是一头雾水,他干脆拿出一个小本本让我看。原来心细的表弟将他一年来的送礼、随礼情况全部记录下来。为了看起来方便,我给归归类,并做了合并同类项的处理。

一、送礼部分

(一)调转工作花销

1、托人求市里领导跟县里领导说话,花10000元;

2、给安排工作调转的县委副书记送礼,60000元;

3、给接收局的局长送礼,10000元;

4、为要编制给县人事局局长送礼,3000元;

5、为工资经费下拨给财政局长送礼,3000元;

6、为及时跑调转关系,送调入局人事科长,1000元。

(二)给领导送礼

1、给主管副县长:父去世、妻阑尾炎、中秋及春节,4次,2000元/次,计8000元;

2、给局长:儿入伍、父70大寿、岳母脑出血、中秋及春节,5次,1000元/次,计5000元;

3、分别给四位副局长:住院、儿升学宴、外孙满月酒等,6次,500元/次,计3000元;

4、分别给五位科长:乔迁、儿女结婚、老人大寿及去世等,8次,300元/次,计2400元。

二、随礼部分

1、原单位和现单位同事家红白喜事,15次,200元/次,计3000元;

2、中学到大学同学家红白喜事,32次,200元/次,计6400元;

3、自己和妻子双方亲属家红白喜事,13次,200元/次,计2600元。

全年送礼、随礼共计花销117400元。

一年送礼、随礼总次数达到89次,如果全部用周六、日的休息时间,几乎没一天闲着。更可怕的是一年送出去十一万七!小小的机关干部如何承担?我只好刨根问底,表弟一一作答。

问:你两口子一个月挣多钱,付得起这么大的礼单,莫非有什么外快?

答:我月工资两千出头,一年三万左右。媳妇当教师,没比我多哪儿去。外快?刚去,有那贼心还没那贼胆呢。

问:你两口子加一块儿一年才六万出头,也就是礼钱的一半,扎脖过日子还得一半的亏空呢,怎么解决的?

答:借呗!先啃爹妈老本,再向亲属伸手,实在没辙就找同学。不瞒你说,小弟现在还有四万块--欠条!

问:花九万调换个单位,也太贵了吧?

答:贵?你是不知道行情,现在就是进医院当个小护士还得二十万呢,这还得找对了人,有多少人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啊。好在你兄弟找到了接洽的人,有张货真价实的本科文凭,不信给你二十万你给办个试试?

问:我没那能耐。但我看你也走了弯路,干嘛都找到真佛了还给你们局长、人事局长、财政局长,甚至本局的人事科长送礼?

答:哪儿不浇油哪儿就不滑溜!现在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我找的是县委副书记,不直接管我们局长,县委副书记跟他打招呼了他也可以找出合理的理由拖着不办。一旦拖到副书记调动了,我的前期投入就打了水漂。同理,人事局长不给你批编制,你就得空中悬着;财政局长不给你批经费,你就拿不到工资;人事科长不给你跑,前面的事都有了眉目也白扯。

问:主管副县长跟你差多少级啊,给他送礼钱不白搭吗?

答:锯响就有沫!只要你肯花钱就没有白花的,这叫未雨绸缪,前期感情投入。再说,跟大领导挂上了下面就不敢小瞧。

问:有作用吗?

答:微见成效。现在我们局长每次向主管副县长汇报工作都带着我,还说过完年准备提我做主持工作的副科长。

问:你们科长到年龄该退了?

答:我们科长还有几年才退呢。再说,他退了也轮不到我,还有两个副科长排队等着,三个比我资格老的科员也虎视眈眈。

问:那怎么提啊?

答:再成立一个科,把我们现在这个科的职能分出一部分,再选几个比我资历浅的做科员。这叫曲线救国,异地做官,方案都报到主管副县长那了。

我替表弟长出一口气,自言自语道:钱总算没白花,送礼的日子也该出头了。表弟满脸苦笑:出头?远着呢!想往上走就得送,不言我什么时候能有回报啊?

"给领导送礼"部分除涉及主管副县长之外的我也经历过,就没让表弟详细解释。现在,领导家即使有个芝麻大点的事儿属下都得朝前,并有所表示,否则人家不说什么你也会感到过意不去,就好像欠人家什么,这个什么不仅仅是人情。更可恨有些领导借题发挥,比如小病大养之类,借此敛财。我还听说有位下了台的领导因为他爹死晚了追悔莫及--他爹如果在他在位时过世,得多收多少钱啊?

"随礼部分"似乎是传统意义上的礼尚往来,我想咱中国人没人躲过,谁都跑不掉,区别在于随礼次数的多少和票面的大小,就不多说什么了。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逢年过节相互送礼司空见惯,大事小情随礼亦蔚然成风。如今,这一传统染上了铜臭的味道,甚至成为孵化腐败的温床。有多少人想借此捷径飞黄腾达,又有多少人因此生活捉襟见肘,甚至债台高筑?中国这一人情味十足的传统,何时能恢复它的本来味道?

来源:网文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