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身心受伤?
--对一个社会现象的连锁追问
有好多回了,公共场合一出事情,都是由孩子出来担当,而大人们都做了缩头乌龟。于此先回放一则早些时候的社会新闻--
今年5月6日早晨,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四年级小学生彭飞背着书包独自乘公交车上学。在车上,他发现一个穿红色T恤衫的中年男子行窃,立刻上前制止,并提醒相关乘客。小偷被迫停止作案后,一边大骂一边掐住彭飞的脖子,并一连扇了彭飞四记耳光。11岁的孩子身小力薄,怎堪与小偷搏斗,可全车三十多名成年乘客却集体沉默,无一人挺身而出。司机、售票员还打开车门,让小偷扬长而去。当记者找到小彭飞的时候,他的右脸依旧红肿。孩子说:"我耳朵一直嗡嗡响。"记者问他:"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还会出来制止吗?"彭飞情绪低落地表示:"我以后不会再制止小偷了。"
一个正直、率真、善良的孩子,心灵受到了莫大的创伤。而他那信赖成人世界的眼神,可能就此黯淡。一朵勇敢的小火苗,说不定就这样熄灭了。那些事后的"马后炮"式的安慰和表扬,管什么用呢!
肆无忌惮的小偷扇了彭飞四记耳光,其实小偷同时也扇了所有大人的耳光,扇了道德沦丧、正义缺失的当今社会的耳光,扇了虚伪的政治说教的耳光。
就在8月6日晚上,还发生了类似的事件:三个恶徒闯入上海五角场的一家游艺厅,抢劫几名少年的财物,一位姓华的中学生见状,挺身制止,而周围的大人却袖手旁观。结果,正直勇敢的小华被打成重伤,头部多处缝针。"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还会挺身而出吗?
挨了四记耳光的小彭飞,你右边的脸还红肿吗?你的耳朵还嗡嗡作响吗?头部缝了多针的小华同学,你什么时候拆线?可敬可爱而又可怜的孩子啊......
见义勇为的孩子,为什么总是身心受伤?唉,中国的大人们究竟怎么啦?
中国的大人喜欢起哄,喜欢喧闹,可是该他们向专制、罪恶叫板的时候,却往往选择了退缩,选择了失语,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本该勇于担当的成年人,你们在干什么?为何总是让"花朵"充当"脊梁"的角色?
要知道,今天的大人正是昨天的孩子,而今天的孩子也将成为明天的大人。这些"昨天的孩子"受了当时的大人的种种不良影响,才"成长"为"今天的大人"的。而 "明天的大人"则很可能是"今天的大人"的再版。如此恶性循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还有救吗?想要解答乃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追问一句:大人们又是受了谁的影响?一言以蔽之,受了专制独裁制度下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六十年来,一次次的政治运动搞得人人自危、明哲保身。而党文化的意识形态和洗脑教育,摧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其道德体系,而且不断消蚀着国民心灵深处的真善美。大人的自私、冷漠、世故,由此而来。
鲁迅先生曾经大声疾呼:"救救孩子!"现在仍然有人呼喊"救救孩子"。此时此际,我倒要问一声:是不是应当先"救救大人"?因为孩子受着大人的监护和教育(家长、教师等均为大人)。而要"救救大人",是不是应当先改造社会?因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无法躲避社会的教化与压力。而要改造社会,是不是应当先改换制度(是改换,而不是带改良色彩的改革)?因为社会的一切乃是制度的产物。而要改换制度,是不是应当先唤醒国民、动员国民(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驱都在做这个工作,可惜迄今仍处于"初级阶段")? "政治改革"喊了多少年了,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子。唯有大多数中国人都具备了公民意识和民主理念,一个大人与孩子不再"角色错位"的制度才能建立。有了一个好的制度,始能拯救该拯救的一切。自然,有些事情是不妨同步进行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关键字搜索:
-
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