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章每次可以贴一篇,是启迪人善念和回归道德的文章:
故事之一:吞蝗去天灾
古人讲天人合一,即天象的变化下对应着人世中的兴衰成败。下面的几则历史片断中,则详述了天象变化与人世间对应的事例,其可警世人,明古人敬天知命的渊源。
其一:天灾源于人祸。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京师长安及附近的地方大旱,蝗虫成灾,吞噬百姓的庄稼,甚至在御花园中都能看到飞来的蝗虫。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在花园中拾起蝗虫,对着它们郑重的说,粮食是百姓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你们却把粮食吃了,这是在祸害我的百姓啊。纵然是因为百姓们有过错,上天降下你们以示惩诫,但那也是因为我这个做天子的没有尽到责任,而罪不在百姓。你们如果是真正通灵的话,就应该把灾祸降到我的身上,而不要去祸害我的百姓。说完就要把手中的蝗虫吞掉、以表明自己的决心。随从们担心唐太宗因吞食蝗虫会遭致疾病,都劝阻太宗不要这样做。唐太宗说,我正希望上天把灾祸转移到我的身上呢,怎么会因为担心患病而逃避呢?说罢就吞食掉了手中的蝗虫。唐太宗为民请命的行为真的是感天动地,不久以后,蝗灾果然渐渐的消去了。也是从这一年起,太宗在位的数十年里,蝗虫不再为害。
故事之二:坏人遭灾,让好人避开
宋代著名学者洪迈在《夷坚丁志》第九卷里面,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值得认真阅览和思考。钱塘江涨潮,以每年的八月十八日为最大,是天下十分壮美的景观。到了这一天,按照临安的民间习俗,大半的人都会去看潮。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的秋天,在涨潮的前两天傍晚,住在江边的居民中,有些人,听到天空中有人讲话:"今年应该在桥上死的人,有好几百,都是些邪恶、淫乱或不孝敬父母之人。这些该死的人中,按名册检查,现在还没有到的,你们要迅速催促他们来;不在这名册中的人,则要让他们赶快离去。"又听到空中有不少人回答:"是!是!"当地居民听到这些声音,又惊又怕,不敢讲话。第二天夜里,住在跨浦桥旁边的居民中,有些人梦见有人来告诫:"明天不要上桥,桥会折断!"天明之后,有人把梦中情景,告知其他邻居,这才知道:好些人也做了相同的梦。因而就更加深信是神灵在保护自己,也相信真的危险将至。
大潮就要来了,危险也就要来了,看潮的人却不知道,纷纷挤到桥上。桥上很快便站满了观潮的人。前晚做过梦的人,知道有危险,就在旁边观察,发现有亲戚、朋友,就劝他们下桥。但被劝的人,不但不下桥,还认为这是荒诞、邪说,决不听从。劝说者本人,反落得个自找没趣,只好返身离去。瞬间,潮水涌来,水势奔腾,汹涌澎湃非同寻常。看潮的人,拍手大叫,手舞足蹈,以为天下奇观,尽收眼底。正在欢叫时,忽然,桥塌落水,所有在桥上的人,全部被淹死了。后来,死者的家属前来认尸、收敛。过路的人,也来看视死者,发现死的人确实都是一些邪恶、放荡、不孝之徒。这才悟到:神灵这次除恶,是借用观潮而实施,绝非偶然之事。
故事之三:积德造福作恶造业
明朝时,楚中地区有一个书生,他心地正直,可能是先天的缘份和带来的功能所致,他能够经常自由往来于冥间地府,他发现世上人们所说的"善恶有报"果然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地府有记录世间人一切善恶的文簿,他发现世上之人根据每人造业的大小,或者得到福报,或者受到惩罚;他看到那些正在受罚上刀山剑树的人,于心不忍,想去抢救他们,结果没想到那些人反而自己爬的更急了,根本没有办法能救他们。这里的"造业"与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积德"是对应的,做了好事会积德有福报,做了坏事就会造业遭到惩罚,"德"和"业"都是真实物质存在的,这在有功能的人中和修炼界中都早已得到证实。
有一天,书生在文簿上发现记录有其妻子的一条罪状,说其偷了邻居一只鸡,连毛重一斤十二两,书生于是在文簿的这一页折了个记号。回到人间后,书生责问其妻子,妻子一口否认有此事。书生于是将在地府所见一五一十的告诉她,妻子这才说了实话。原来,邻居家的鸡偷吃她所晒的粮食,她一不小心失手将鸡打死了,因为害怕邻居的指责和辱骂,所以便将鸡藏了起来,此事谁都没有告诉。夫妻两人在吃惊的同时,赶快将鸡找出来一称,居然连斤两都丝毫不差。两人赶紧将鸡折价赔偿了邻居,并向他们道歉。没过几天,书生再次来到地府,再翻看前次记录其妻子的那本文簿,发现自己的折痕尚在,只是记录的罪状已经消失无踪了。看来,真的是"善恶有报,秋毫不爽"啊!所以为人切莫做恶造业,否则因果报应害的还是自己,与此同时,那就是如果做了坏事,如果能够及时改过并弥补,还是有机会的,就看人自己的选择了
故事之四:神目如电 善恶有报
贺灿然是秀水人,明万历年间,他以太学生的身份跟随同县的御史姚思仁巡视河南。当时正值中州闹大饥荒,贺灿然目睹百姓之艰辛困苦,特地写了份上疏,力劝姚思仁马上向朝廷请求赈灾,以救黎民于水火,无数人因此而得以活了下来。姚思仁曾经在山东等地任职,他持法过于严正,很多违法者被其处以死刑。后来,姚思仁有一天病重,在昏迷中被摄至冥司,有群鬼向他索命,冥王责问他说:"你为什么喜好杀戮?"姚思仁说:"我身为御史是为天执行法律,这些人犯了罪应当被处死。
冥王说:"你当官却不能体察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能体恤百姓疾苦,反而草菅人命,你自己罪孽深重,罪不可赦。"
姚思仁此时可能已明白了自己的过错,更知道了善恶是有报应的,天理是绝对公正的,不敢再狡辩,他想起了自己曾帮助贺灿然上疏救灾之事,于是向冥王说:"当年河南大灾,我上疏向朝廷请求赈灾,因此得以活命的不下千万,难道不可以赎罪吗?"冥王说:"这是贺灿然做的,已经注定他中年大富大贵了!"姚思仁说:"虽然上疏不是我写的,但不经过我怎么能够上呈朝廷呢?" 冥王略微思考了一下,点头应允,让下面的官吏驱散群鬼,让姚思仁回人间,姚思仁这才暂时保住了一条性命。后来贺灿然果真象冥王所说的中年开始大富大贵,他四十岁成进士,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其实上天在时时洞悉人的善恶真伪,并给予人相应的善报和恶报。而且人命关天,枉杀无辜害人性命,那可是要以命偿命和饱受天谴的,这是天理;反之,做了救人这样积大德之事,上天也会赐予厚报,就象故事中的贺灿然那样。
故事之五:生命的奥秘
生命是轮回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够知道自己的前世,这在修炼文化较为普遍的古代就更为常见,苏东坡就是其中一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很多人只知道他是北宋大文豪和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道他的前世是一修行僧人,其实他自己已经多次在诗文中提到自己的前世,例如:"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南华寺》)"前生我已到杭州,到处长如到旧游。"(《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过旧游》) 元丰七年四月,苏轼在抵达筠州前,云庵和尚梦到自己与苏辙、圣寿寺的聪和尚一起出城迎接五戒和尚,醒来后感到很奇怪,于是将此梦告诉了苏辙,苏辙还没开口,聪和尚来了,苏辙对他说:"刚才同云庵谈梦,你来也想一起谈梦吗?"聪和尚说:"我昨天晚上梦见我们三人一起去迎接五戒和尚了。"苏辙抚掌大笑道:"世上果真有三人做同样梦的事,真是奇怪啊!" 不久,苏东坡的书信到了,说他现在已经到了奉新,很快就可以同大家见面。三人非常高兴,一路小跑赶到城外二十里的建山寺等苏东坡。苏东坡到了后,大家对他谈起了三人做相同梦的事,苏东坡若有所思道:"我八九岁时,也曾经梦到我的前世是位僧人,往来陕右之间。还有我的母亲刚怀孕时,曾梦到一僧人来托宿,僧人风姿挺秀,一只眼睛失明。"云庵惊呼道:"五戒和尚就是陕右人,一只眼睛失明,晚年时游历高安,在大愚过世。"大家一算此事过去五十年了,而苏东坡现在正好四十九岁。从时间、地点和多人相似的梦来看,苏东坡是五戒和尚转世已经无异议了。
苏东坡后来写信给云庵说:"戒和尚不怕人笑话,厚着脸皮又出来了,真是可笑啊!但既然是佛法机缘,我就痛加磨砺,希望将来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这就不胜荣幸了。" 苏东坡总是喜欢穿僧衣,这可能这是前世因缘所致。宋哲宗曾经问内侍陈衍:"苏东坡朝服下面穿的是什么衣服?"陈衍说:"是僧衣。"哲宗笑之。苏东坡在杭州时,曾与朋友参寥一起到西湖边上的寿星寺游历,苏东坡环视后对参寥说:"我生平从没有到这里来过,但眼前所见好象都曾经亲身经历过这似的,从这里到忏堂,应有九十二级阶梯。"叫人数后,果真如他所说。苏东坡对参寥说道:"我前世是山中的僧人,曾经就在这所寺院中。"此后,苏东坡便经常到这所佛寺中盘桓小憩。
大约元祐初年,苏东坡曾与黄庭坚一起去拜见一老者,老者一见面就说苏东坡的前世是五戒和尚,而黄庭坚的前世是一女子。苏东坡点头不语,黄庭坚却根本不相信,老者对他说:"你到涪陵时就会有人告诉你。"黄庭坚认为涪陵是被贬的官员才能去的地方,自己怎么会去呢?后来他果然被贬到了涪陵,几次梦见一女子托梦告诉他前世之事,方才不得不相信先前老者所说的话。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去世时,他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子说:"我平生没做什么坏事,相信不会坠入地狱的,你们不要太伤心了。"又告诫人们神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遗憾自己已经回升无力了,他说道:"看来西方极乐世界是有的,但我现在已经用不上力了。" 人的生命是轮回的,这早已被修炼界所证实。
故事之六:董永孝行感天帝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代仁厚贤能的君主,也都提倡孝道。因为在家能孝敬父母之人,出门在外,才会尊敬长者;在单位里,才会虚心向贤德的前辈学习;对待国家,才会真心实意的去报效、去奉献,为国家民族而英勇献身。用孝的内涵和外延,去教育子女和人民,确实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神看来,孝敬父母是一种很好的品性,值得嘉许和表彰!这里讲的是汉代历史上的真实的董永,不是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们塑造(就是编造)出来的董永。
董永是汉代千乘(古地名,在今山东高清县高苑镇北边)人。小时候死了母亲,他尽心尽力的侍候父亲,尽量使他过得幸福愉快。他到田里干农活时,用小车载着父亲,让父亲在旁边休息,使父亲不感到孤独。父亲死后,他无钱安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得的钱,给父亲办丧事。买主见他非常贤德,给了他一万文钱,让他回家去。董永在家中,为父亲守丧三年期满,就起身到买主家去,从事劳动,做奴仆应尽的本份。他走在通往买主家的半路上,遇见一位妇女对他说:"我愿意做你的妻子。"董永于是带着这位刚刚捡来的妻子,高高兴兴的来到主人家。买主对董永讲:"那一万文钱,是我送给你的。你还是回去吧。"董永说:"承蒙您的恩惠,父亲已得到妥善的收殓和安葬。我虽然是一个地位贫贱的人,但我人穷志不穷,一定要尽力做活,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主人问:"你的妻子能做些什么?"董永说:"她会织布。"主人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让你妻子给我织一百匹双丝细绢,就行了。" 就这样,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只用了十天,就织好了一百匹双丝细绢。 董永和他的妻子,告别了主人。出了门,妻子对董永讲:"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对父亲非常孝敬,天帝命令我来帮助你,偿还这笔债务。如今,我的任务完成了,就此与您告别。"说完了这话,她就凌空而去。 (事据干宝《搜神记》卷一)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董永及其亲历。附言:中国家人团聚时,老人爱给孩子们,讲孝敬父母的故事。这篇文章,算是提供了一点真实的故事。
故事之七:鄱阳湖底的千古之谜
在江西北部的鄱阳湖一带,曾存在过三个古郡县:枭阳县、鱼门县、海昏县。不过它们都沉积到鄱阳湖中,已有一千多年的时间,只留下充满神秘与恐怖的民谣与传说。 这三个地方在历史上实实在在有过。从《汉书·地理志》到《大明一统志》;等都能找到。可是它们都是突然从现实中消失的。民谣代代相传:"血洗夫子庙,火烧泽泉街,沉掉鱼门海昏县,浮起吴城来。"至于枭阳县的消失,口口相传的只有六个字:"沉枭阳,浮都昌。"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常猜测:到底有没有那些浮沉之事? 2006年夏秋以来,鄱阳湖出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水位,鄱阳湖都昌段周溪镇一带变成了一片草原沃野。而这里正是古枭阳县城的遗址。古城堡、护城河,断壁残垣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什么原因使它们突然消失?从民谣看,有那么一天,在以前的枯水期,吴城附近的村民也曾在鱼门、海昏的故址上踩到麻石街,拾到"五铞钱"。人祸(血洗古城夫子庙)、天灾(火烧泽泉街),同时降临了,上天大怒,销毁了这几个罪恶之城。灭顶之灾之前,这几个地方都出现过道人"卖边盘"、红眼石狮的故事。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可能有人会说,故事都差不多,东南西北为什么一个样?神救人说的都是人能听懂的话,听懂了,却不相信。就是人的悲剧。传说传说,传着说下来的东西决不会假,那是神对人的慈悲,也是祖先对后代的眷顾。就象目前在人间流传的"天要灭中共,三退(声明退=党、退=团、退=少=先队保平安"一样。
故事之七:治国必先齐家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循序渐進的过程。古人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小事上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所以君子要想有所建树,首先要从身边的小事上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古人接物处事,讲究由近及远。所以以孝治天下,是因为父母子女之爱,正是人伦中与人最切近最根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由近及远,从自己做起,然后推广到家,到国,到天下。在古人看来,身边的小事物,就已经包含了宇宙间的一切道理。而古人认识这些道理的方法,就是推求身边的事物,从中领悟人生宇宙的大道理,叫做格物以致知。
有一个故事说,汉末名士陈蕃,从小心怀大志,常常独处一室苦读诗书。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来访,见庭院里杂乱不堪,就问陈蕃为什么不打扫一下。陈蕃傲然回答说:"大丈夫当扫天下,安扫一屋乎?"父亲的朋友笑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矣!"陈蕃顿时醒悟,从此自我磨砺,终于成为一代名臣。治国必先齐家,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庭都管理不好,是不可能治理好国家的。所以,君子不用离开家庭,就能显示出治国的才能。在家里能够孝顺父母,做臣子时就能效忠君主;在家里能够敬爱兄长,做官的时候就能服从长官;在家里能够关爱教育子女,当官时就能教诲百姓。一个家庭里推行仁爱,一个国家里也就能实行仁政了;一个家庭中成员相互谦让,一个国家里的百姓也就能谦恭有礼;每个人都贪婪暴虐,整个国家也会混乱不堪。所以说,有些事情虽然微小,它所起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一句话就可以败坏事业,一个人也能安定国家。尧、舜治理天下的时候,倡导仁义,实行仁政。百姓也跟着讲仁义;桀、纣治理天下的时候,暴虐无道,百姓也跟着学,没有人再讲仁爱。桀、纣虽然也号令百姓培养美好的道德,学习善的行为,但这与他们残暴的本性正好相反,百姓怎么会听从他们的政令呢?《诗经》中说:"君子的仪表严整肃穆,是天下百姓的表率。"无论是做父亲的,还是做儿子的,或者是作为兄弟的,只有先成为家人的表率,才能让天下的百姓来效法他。这就是治国先要齐家的道理。
故事之八:虔诚
据《酉阳杂俎》,唐朝的西山行营中,有一个士兵名叫伍伯。有一天,伍伯在别人家中看见有人在诵读经书,就问对方读的是什么?对方把书给他看,他不认识字。对方就教他念《金刚经》,他认真的念了几遍,总算把这三个字认会了。 伍伯回到军营后,一天晚上,他到外边去拾柴禾,不幸被番邦的骑兵绑架去了,走出一百多里才停下来。番敌把伍伯扔到地上,捆绑住他的手脚,又把他的头发系在一根木桩上。然后,番敌把一块驼毛毡子铺到地上,放心的睡去。逢此意外的灾难,伍伯心里又怕又急,此时他想起了刚刚学会的"金刚经"的经书名,他就默念这三个字。忽然间,看见一个金光闪闪的宝物,停在他面前。他想去摸摸那个宝物,意外的发现捆绑他的绳索等,都自行解脱了。于是,他悄悄的站起身,追逐着宝物向前走,共计行走不到十步,天色已经亮了,不知不觉的就回到了自己的家。
写到这里,笔者回忆起1998年听别人讲的一个故事:有一位法=lun=功修炼者在公园集体炼=功学法后,买到一本新书《转==法==轮》。他因要办事,就把刚买到的书交给一位看门的大妈,请她暂时保管一下。这位大妈拿着这本书,好奇的翻看了一会儿,等到那位法=lun=功修炼者出来,就把书归还给了对方。后来,这位大妈去世了,一天后她又活了过来,她说:"我确实到了阎王那里,阎王说:你是看了宝书的人,我们这里不敢收你,你还是回去吧。我就回来了。"她的家人都很惊喜,又很好奇,因为她从来不读书,便问她看了什么宝书?她想来想去,想到了法轮功修炼人,想到了《转=lun=轮》。于是她的女儿借来书,问她:"你看过的是不是这本书?"她连说是是是。 笔者又联想到:有不少人在危难之际,喊"法==轮==大=法=好"而化险为夷,而生命得救,而重病缓解......各种神奇,不一而足。其实他们的道理都是一个,就是:神佛确实有,神佛确实慈悲的。
故事之九: 论道德之倾颓
泱泱华夏,五千文明,乃是万国敬仰的礼仪之邦,傲立于世的天朝大国。今天的中国,却是另一幅景象:黄、赌、毒蔓延;官员贪污腐败,警匪一家,沆瀣一气;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这究竟是由于什么?究其根源,乃是道德的倾颓败坏,而道德如何败坏,缘何败坏,且由我细细说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宝贵的一部份便是对神佛的信仰。唐太宗李世民为得佛法,遣玄奘和尚不远万里去往天竺求取真经(古代的天竺指的就是今天的印度);南朝梁武帝甚至放弃皇位,多次出家修行;就是远在北疆的满人,也曾在公元1562年(顺治帝)迎请西藏大喇嘛赴皇宫讲经说道。至于儒、道两家的创始人孔子和老子,就更是备受尊崇,万世香火不断。为何汉代文、景两朝,唐代贞观能为人称道千百年呢?为何那时的社会风气这样祥和完善呢?正是因为人人心底有信仰,有心法的约束。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灵",就是对神的敬畏。人有了敬畏之心,自然不敢为所欲为,社会道德标准自然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是占了极大的比重。
而今天,对神明的敬仰被扣上"愚昧无知"的大帽子,人们缺乏信仰,什么都想干,什么都敢干。没有了信仰的约束,也就没有了道德的约束,法律、法规也就成了空架子。"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替代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人们自然就狂傲自负,霸气十足;"东风吹,战鼓擂,当今社会谁怕谁"替下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教诲,人们自然就尔虞我诈,胡作非为。道德水平的低下也造成了一系列职业素质的低下:大夫看病要红包;记者写新闻要红包;政府办事要红包......全国人民向"钱"看。而金钱、物欲对人心的刺激,加快了道德的败坏。在今天,我们所听到的、所见到的,只是"好日子"、"盛世大联欢"这样的溢美之词,无形中感到中国的确在崛起。其实不然。不错,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大胆改革的工程师,吃苦耐劳的工人,忍辱负重的农民,和外商不断的投资,营造出了表面上一个大国的"盛世",一个表面繁荣的物质世界。可是,它的背后却是社会的不公,官员的腐败,贫富的差别,道德的堕落,经济体制的畸形和对言论自由的钳制,这样的发展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吗?
清朝末期,大上海的外滩,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多少荣华梦想,歌舞升平,可是终究不能挽救清王朝的崩溃。况且,当今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对弱势群体的压迫、生态环境的破坏之上的,我们不可能一俊遮百丑,不去正视潜在的社会危机与民族灾难。孔子的弟子"子贡"曾请教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讲,一要让人民丰衣足食,二要拥有大军,三要取信于民。子贡问,如果非得去掉一项,孔子会选择哪项,孔子说,去掉军队。子贡还要去掉一项,孔子选择了温饱,并说,宁可吃不饱饭,也得保住信用。这已经是治国的底线了。如果没有信用,国迟早要灭的。
今天的社会,人人张口就说谎,都已经形成了自然,而且说谎时已经考虑下面该怎样圆谎了。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心里一套,嘴上一套,已经成了时代的通病。造假的程度也是惊人的,毒米、毒面、毒奶粉,假烟、假酒、假豆油。我们目前已经生活在谎言的世界里了。再有,"婚外情"、"包二奶"、"一夜情"这些不堪的东西已经全面推向了社会,席卷了全民,甚至得到官方的保护:"查嫖娼就是破坏投资环境"、"无烟工业"都出自官员之口。中国自古有"万恶淫为首"之说,结婚都要拜天地,意谓神明作证,合法婚姻。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郭黄夫妇为何不同意杨龙二人的婚姻?杨过是小龙女之徒,师徒结婚是乱伦啊!乱伦乱性往往是国破家亡乃至民族覆灭、道德无存之先兆,中国古代的商纣丧国,罗马帝国的尼禄焚城、毁人、自毁,都是从个人乃至举国淫乱开始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然而,仅存的一点民族文化的覆灭带来道德的衰微。二零零五年,"狼文化"风靡全国,全国人民都去崇拜"狼图腾",事事模仿嗜血的狼的举动,而把我们民族远古的图腾--中国龙撇在一边,甚至大力抨击。古代的文人,都是极有操行,极富骨气的,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今天,"美女作家"、"痞子文学"、"下半身写作"风行一时,光怪陆离,无奇不有,越是怪异、变异越有人看。文学如此,影视、戏曲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血腥、色情的东西,已经彻底毁坏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现在的国人,能真正读懂古诗文的已经很少,中小学生几乎不认识繁体字,连祖先的文字都认不得,就更不必说继承祖先的德行了。
以上是我的见解。至于那些随地吐痰、抢占母子道、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不文明的事,我们每天都能看见。有人可能说我太偏激,可这是我的独立观察思考,是我的心里话;有人可能说我太大胆,搞政治,可我是针砭时弊,以求正气。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曾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控诉,他们就是在搞政治吗?这种政治如果能够使民族觉醒,国家复兴,百姓安乐、道德高尚,那么这不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吗?我希望让更多的人见到我的文字,了解真实的世界,思考个人、家、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血脉,可不能再让它这样坏下去了。
- 关键字搜索:
- 系列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