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七大闭幕,第五代成形:习近平第一,李克强第二。长期以来外界都认为李克强是胡锦涛刻意培养的接班人,那么为什么又让习近平拔得头筹了呢?据说这和此前中共高层的一次"民主推荐"有关。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10月24日报道,中共在选举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过程中,曾经采用了所谓"民主推荐"程序。在6月23 日,400余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都领到了"推荐票",有资格在200多名符合条件的63岁以下中共正部级干部中,选出他们属意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向政治局常委会举荐。报道没有披露习近平、李克强二人的得票情况,但有海外媒体说习近平的得票高过李克强,正是凭着这一条,江泽民迫使胡锦涛同意把习近平的名字放在李克强的前头,成为总书记接班人。
这里我们要问的是:假定在这次推荐中,习近平的票数确实高过李克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支持习近平进政治局的人要多过支持李克强的呢?这是否意味着作为总书记的接班人,习近平比李克强更孚众望呢?答案是:不一定。
道理很简单:因为参与推荐的中央委员们--起码是很多中央委员--都知道,李克强是胡锦涛刻意培养的总书记接班人。有些人不愿意胡锦涛的计划得逞,既然他们无权在总书记的接班人选上直接表示意见,于是他们只好在推荐政治局人选这一关上就投李克强的反对票,竭力把李克强的票拉低。习近平不是出头鸟,没有人(或很少有人)从防止他成为总书记接班人这一角度特意从名单中划掉他的名字,所以到头来习近平的票数就多过李克强。这既不证明支持习近平进政治局的人多过支持李克强的人,因为李克强的反对票也许有不少实际上只是反对他当总书记并不反对他进政治局;也不证明支持习近平当总书记的人多过支持李克强的人,因为支持习近平的人中也许有不少只是支持他进政治局而不是支持他当总书记。所以,江泽民根据在民主推荐中习的得票多过李,就认为习比李更适合当总书记接班人。这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
可以想象的是,假如江泽民早就摆明支持习近平当总书记接班人,那么,铁杆团派就会如法炮制,投下习的反对票,到头来习近平、李克强两败俱伤,谁都得不到最高票,反而是某位第三者渔翁得利,脱颖而出。由此可见,采用这种民主推荐的办法,赢得最高票的人不一定就是多数人最看好的人。
合乎逻辑的做法是,这次推荐的结果只用于考虑政治局委员人选。若要征求人们对总书记人选的看法,那就应当再搞一次推荐。不错,无记名投票是民意的显现。但是,一场投票到底显现的是何种民意,这需要我们细心分析,恰当地解读,不可引申过度。不同的投票程序会导致不同的投票结果。针对不同的投票目标,我们应当选择不同的投票程序。如果要征求人们对总书记人选的看法,那就要讲明是推荐总书记人选,每人只能推荐一人。只有在这种方式的推荐中获得最多票数的人,才表明该人是多数人心目中总书记的第一人选。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规定每人推荐二人,合不合适呢?乍一看去,这没什么不合适。既然这里只是推荐,还不是决定,多提一个有何不可?不然。如果规定每人推荐二人,那就有可能出现实际上获得支持最多的人反而名落孙山的结果。打个比方,在这次美国总统大选中,根据民意调查,民主党方面有三个人获得的支持度最高。其中喜莱莉第一,奥巴马第二,爱德华第三。这就是说,支持喜莱莉的最多。但民意调查同时也显示,在这三个民主党竞选人中,反对喜莱莉的也最多。假如--只是"假如"--由100个民主党代表投票推荐民主党唯一的总统候选人,投票结果是,
喜莱莉50票,奥巴马30票,爱德华20票。
结论:喜莱莉名列第一。
假如由这100个民主党代表投票推荐两名总统候选人,那就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令人意外的结果:支持喜莱莉的50名代表,其中有30名把他们的另一票投给了奥巴马,另外20名则把另一票投给爱德华;支持奥巴马的30名代表,全都把另一票投给爱德华;支持爱德华的20名代表,全都把另一票投给奥巴马。于是选举结果就成了:
喜莱莉得票不变,还是50票,奥巴马得票30+30+20=80,爱德华得票20+20+30=70。
这样,奥巴马和爱德华出线,喜莱莉出局。
也就是说,本来支持度最高的人反而落在最后面。一般来说,随着候选人和选民的增加,出现上述结果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以上所说,无非是强调,同样的选民,针对同样的候选人,采取不同的投票规则或方式,会有不同的投票行为,因此可能得出不同的投票结果。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肯尼思?J?阿罗(KennethJ. Arrow,1921-)提出过一条"不可能性定理"(Arrow'sImpossibilityTheorem)。该定理指出: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用民主投票的方式不可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当然,阿罗所说的情况比较极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那种极端情况的可能性很小。我这里要说的是,针对某一特定目标的投票,如果采取的投票方式不合适,投票结果非但不能准确地反映民意,反而造成扭曲和误导。
常听国人抱怨,说民主选举不好,其结果往往是老好人上台,因为老好人得票多。其实,这多半不是选举的毛病,而是选举的目标和选举的方式不配套的缘故。类似地,我们也常常听到国人抱怨,说中国人不善团结合作,搞政治总是山头林立,各自为战。其实,"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乃人之常情,非独中国人为然。杜维热法则(Duverger'sLaw,按:杜维热是一位法国政治学家)告诉我们,在小党也有胜算赢得议席的情况下,一般人都宁可坚持小党,彼此之间不肯轻易妥协合并成大党;只有在小党不可能获胜的情况下,理念接近的小党才愿意合并成大党。这就是说,理念接近的小团体是否愿意整合成大团体,那和所谓民族性或文化传统关系较小,倒是和选举制度的关系更大。实行比例代表制,容易形成多党的局面;实行单一选区制则容易形成两党对峙。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的。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我这篇短文并不涉及对习近平李克强的具体评价。另外,中共搞的民主选举也好,民主推荐也好,由于缺少开放性,其实都不具有民主的真实内涵。个中道理我以前讲过多次,此处就不再重复了。
- 关键字搜索:
- 胡锦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