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藏经殿
衡山-福严寺
衡山-衡山之巅祝融峰
衡山-南台寺
衡山-南岳庙
衡山-玄都观
衡山-禹王碑又称岣嵝碑-明末八大山人(朱耷)临本
衡山-云海
衡山-祝圣寺
列为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的衡山县。衡山山势十分雄伟,绵延数百里,有大小山峰七十二座,其中著名的五峰是:祝融峰、紫盖峰、云密峰、天柱峰和石廪峰,均有仙人遗迹。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上有祝融庙基,以及青玉坛、光天坛、白璧坛、雷公池、风穴仙梨树、上清院基等。紫盖峰上有仙人池、七真阁,下有紫盖院基、王氏药堂。云密峰上有禹溪及隐真平、断石源、朱陵洞、丹崖仙人石室;据说以前大禹治水时,曾在此立碑,记录了山峰的高度。后来有樵夫看见此碑,发现石碑非常奇异,居然将文字隐去。天柱峰上还有魏夫人石坛,也有的说魏夫人在此处得道。石廪峰,远望如仓廪,仙人胡浮先生常乘白豹在此游览;上有洞门观、小石廪峰、舜庙等。
关于南岳的由来,《周礼·职方氏》中说:“南岳之镇曰衡。”以“其分当翼轸,光辅紫宸,钤三气之根,钧五灵之德,上列注生之宿,下符长育之功,称物平施,故谓之衡山”。东晋罗含所著的《湘中记》中说:“衡山,朱陵之灵台,太虚之宝洞,上承轸宿,铨德钧物,应度玑衡,故名衡山。下踞离宫,摄位火乡,赤帝馆其岭,祝融宅其阳,故曰南岳。”不过,以前的南岳衡山并不在今天的所在。南朝任昉著的《述异记》中说,南岳是由盘古的左臂变的。汉武帝南巡时,“以南岳辽远,乃徙其祭于庐江”。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五十六中说,汉武帝时以安徽潜山的天柱山为南岳,到唐贞观时,才正式确定湖南衡州的衡山为南岳。
衡山被认为是神仙洞府所在地,也是修炼之人的理想修炼之处。因为此山充满灵气,在此修炼,就可飞升。道教认为衡山是由仙人石长生管理的。据说从西晋起,就有道士在衡山上修行。唐末李冲昭在《南岳小录》中就记载了在此修道的九位著名道士。他们是晋武帝时的陈真人兴明,晋惠帝时飞升;尹真人道全,晋怀帝时飞升;徐真人灵期,宋元徽时飞升;陈真人惠度,齐武帝永明时飞升;张真人昙要,齐延兴元年时飞升;张真人始轸,梁天监三年时飞升;王真人灵舆,梁天监十一年时飞升;邓真人郁之,梁天监十年时飞升。
除了《南岳小录》记载之外,在衡山修炼成仙之人亦并不少见。邓欲之,隐居在南岳洞台,夜诵大洞经,感动了仙人魏夫人,并现真身告诉他:“君有仙分,特来相访”。清乾隆《南岳志》卷四称其为邓郁之(南岳九真之一)之子。廖冲,字清虚,梁武帝大通三年(529年)居住在连山郡,以才德见称,曾做本郡主簿。后辞官开始寻求修道的方法。他在嵩山住了很久后,来到了南岳,在祝融峰遇见仙人太平真君传道,于是得成仙之法。据说活了一百多岁,在唐先天元年(712 年)成仙。司马承祯,字子微,唐朝开元(713~741年)初,从海上来到南岳,开始修炼,后得道成仙。薛幽栖,蒲州宝鼎人,开元间及進士第,后在青城峨眉开始访道。天宝(742~755年)初年,他来到南岳,后在墨山尸解成仙。
两晋南北朝时,衡山已建起了一些道观,如衡岳观、招仙观、九真观、九仙宫、玉清观等。目前许多已经被废弃。
南岳不仅仅是道家修炼的理想之地,随着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亦成为佛家修行的场所。南北朝时,一些和尚来到衡山,著名的有南岳十八高僧。比如天台宗的慧思就在此修行,并在衡山上建立了般若寺,即今福严寺;又建立了小般若寺,即今藏经殿,弘扬佛法。禅宗七祖怀让也在此修行。此后修建的寺庙还有南台寺、祝圣寺等。
魏晋诗人陆机有诗《咏南岳》,赞美了南岳秀美的风光:
南衡维岳,峻极昊苍。
瞻彼江湘,帷水泱泱。
清和有合,俊义以藏。
天保定尔,茂以琼光。
景秀濛汜,颖逸扶桑。
我之怀矣,休音峻扬。
瞻彼江湘,帷水泱泱。
清和有合,俊义以藏。
天保定尔,茂以琼光。
景秀濛汜,颖逸扶桑。
我之怀矣,休音峻扬。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山岳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