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毒的体制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被处决了,这可能被视为一个全能政府对腐败的有效回应。事实上,对郑筱萸的判决是一个无法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的国家的绝望回应。而且这种腐烂源自执政党拒绝以政治自由化配合经济改革。郑筱萸可能因收受八个制药公司的贿赂而受到处决,但在一个缺乏民主问责的体系中,他的死无助于阻止官商勾结,特别是在地方层面。
  
郑筱萸的名誉和对中国出口品的安全关切(从宠物食品到玩具、轮胎和牙膏),显示了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非凡的经济繁荣的局限。邓小平以“四个现代化”释放该国巨大的生产潜能,但民主付出代价。近二十年来,国家的许多部分发生的转变,但付出了代价。
  
中国2006年的增长率约为11.1%,而且它上月的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两百六十九亿美元。但那些数据所体现的成就造成了环境灾难,而且无论是污染食品还是假冒伪劣的耐用消费品都没有受到适当的控制。
  
在亚洲其他强劲经济体中,民主的兴起以及随着而来的法治和媒体开放给国家施加自我改进的压力。在中国,高层清楚宣布那个目标,但尽管它看似拥有独裁权力,领导人却缺乏实现此目标的杠杆力量。
  
中国作为一个全球贸易商却没能拥抱政治改革。一个长期腐败体制的有毒成果正给这个国家带来坏名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