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黎元洪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政治人物,他在武昌起义一夜间就由名不见经传的清军协统而成为军政府的大都督,震惊中外。他登上政治舞台难道只是时势造就和机缘巧合吗?革命党人为什么要在武昌起义中把这位清廷军官推为首领?他又为何能青云直上,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成为民国初年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在辛亥革命中他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武昌起义后,逼上梁山的黎元洪被革命军推为鄂军总督,之后相继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始终是一个傀儡。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是“忠厚长者”、“稳健派”,和蔼谦虚。号称“民国祢衡”的章太炎,清朝末年因苏报案坐过牢,文名满天下,被社会上层人士推为国学大师和革命先锋。他见了什么都要骂,惟有黎元洪是他歌颂的。在他的笔下,黎元洪是一个朴素而果毅的杰出人物。
袁世凯接受帝位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消息传出,黎元洪的幕僚中有的主张不接受册封,有的主张容忍一下再从长计议。黎元洪坚定地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即使牺牲个人,亦所甘心。”
其实,在袁世凯迫不及待黄袍加身,授意杨度成立筹安会为其称帝作准备时,一些趋炎附势者风起云涌,伪造民意,以迎合图荣。袁世凯深知实行帝制非利用黎元洪不足以资号召,屡次派员示意黎元洪玉成,而黎元洪坚持反对,终不为所动。自1915年8月6日以后,既不出席参政院,一再请辞副总统、参政院长等职,愿意回到原籍黄陂休养,但都没被袁世凯允许。
黎元洪知道离开北京是办不到的了,就借口夫人有病,居住瀛台过于寒冷,设法离得远一些。袁世凯终于同意他迁居东厂胡同。自11月起,他拒绝领受副总统的薪金和公费,请袁裁撤副总统办公处,并向参议院请辞副总统职务。此间,他对任何人都很少开口说话,以至像哑巴、木头人一样。
封王令发布后,袁世凯令在京文武百官赴东厂胡同黎邸祝贺,恳即日就封。在国务卿陆征祥宣读贺词后,黎元洪当即答道:“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决不敢领受。盖大总统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义之勋,故优予褒封。然辛亥起义,乃全国人民公意,及无数革命志士流血奋斗,与大总统主持而成,我个人不过滥竽其间,因人成事,决无功绩可言,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言毕,转身进入居室。百官默然离去。
下午,袁世凯又派永增军衣成衣匠至黎邸为黎量身做亲王服。黎坚拒不允,说:“我非亲王,何须制服?”一面具呈坚辞。隔了数日,政事堂送公文至黎邸,封面书“武义亲王开拆”,被收文者误启,呈黎阅时,黎元洪大怒:“我非武义亲王,岂能收受此公文!”饬令退还。
袁世凯又下令劝黎不要固辞,但黎置之不理。袁派内史监阮忠枢、公府顾问舒河阿前往黎邸,察看黎的态度,阮公然称黎为“王爷”,并说袁还打算加黎“副元帅”、“辅国大将军”称号。黎元洪忍不住吐出一句话:“你们不要骂我!”黎已看出袁世凯是个极端不讲信义的人,如果接受王位,只能落个骂名。黎元洪没有勇气正面反对帝制,但他坚决不做这个并不光彩的王爷。之前黎元洪一直推委软弱,唯在这件事情上,一丝不苟,“强硬”了起来。
床下都督
黎元洪——民国初年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幼时家境贫寒,在父亲投军,祖父过世以后,他和姐姐衣食无着,只得一起讨饭为生。实在饥饿难挨的时候,跑到别人的菜地里偷萝卜吃,聪明的他把萝卜拔出后将叶子拧下,再用土掩好,远看好像地里萝卜没人动过一样。在见到父亲的时候他已经14岁了。那年,父亲回来接他到天津,生活变得稳定一些。20岁时他被天津水师学堂录取,他发奋好学,勤勉努力,为人厚重朴实,什么苦活重活都抢着干,而且各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得到几位师长的赏识。在入学后的第二年父亲去世,他的生活非常拮据困顿。即使在他结婚以后,每次回家探视亲人,都还要徒步往返近百里的路程,为的是省下一点路费,继续维持生活。后虽为清军将领,但他毕业于水师学堂,还曾三次东渡日本,考察那里的政治与军事情况,见识过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和强大,因此思想开通。
“黎公年四十九,体干肥硕,言词简明。秘书、参议衣服不华,每日至黎公座次关向文件,一席之间八九人,皆执莲柄薄葵扇,黎公亦时握焉,其所其着西装制服,以粗夏布为之。自都督以至州县科员,皆月支薪二十元。”
号称“民国祢衡”的章太炎在与黎元洪见过一面之后便对此人推崇备至,在他认为黎元洪是一个朴素而果毅的杰出人物。当时的社会舆论也称赞黎元洪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很多人都说他和蔼谦虚,他对待下属的态度也是有口皆碑的。
武昌起义成功后,由谁出面主持刚刚建立的湖北军政府工作成为了革命党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是因为起义来的仓促,根本来不及和革命组织的领导者取得联系。政府要建立,起义军需要管理,起义新军还需要巩固并扩大战果,急需一个可以主持大局的人。照理说革命首义刚刚取得成功,应该推选一个德才兼备、深孚众望的革命中坚人物出来担任首领,以期把革命进行到底。但湖北的革命党人却拉出一个与革命毫无关系,而且畏惧革命的旧军官黎元洪来作为军政府的都督。这与起义军代表和地方立宪派商议的结果不无关系,立宪派运用政治手段使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军同意了让黎元洪当大都督。
当时,黎元洪还是协统,官位相当于现在的旅长。他刚听到起义的消息后,就吓得赶快从营房中逃跑。他惧怕起义士兵拿他问罪,于是不敢回家,就换了一身衣服东躲西藏,打算混出城去,唯恐躲避不及。黎元洪下落不明,起义士兵只好派人四处寻找。最后这位面庞团团的黎协统总算被找到了。
关于革命党人把他从床下拖出来推上都督宝座的故事,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趣闻了,黎元洪也因此有了“床下都督”这个雅号。当时,黎元洪躲在姨太太黎本危的床底下,此事被部下马队第一标第一营的排长萧燮增知道了。萧带着众人把黎元洪从床底下生硬硬地拖出来,他们用手枪逼着黎元洪来到省咨议局,还把他关押在楼上,用重兵看守。黎元洪当时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加上他“体干肥硕”,活脱脱一个木菩萨。
也有人说,武昌起事后,黎元洪闻风唯恐躲避不及,就和执事官王安澜,躲到黄土坡刘文吉参谋的家中。当革命军找来时,黎元洪吓得躲到屋中蚊帐后面,觉得不妥又钻入床下。折腾了三五次。革命军马荣将子弹上膛,威胁他出来,黎元洪见再也无法躲避,只好被革命军从床下拖出来,最后被革命军推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宝座。传说内容虽有些差别,但都从中反映了黎元洪被迫参加革命的不争事实。在很多文章著作里都能找到这件事的相关记载,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未有人在床底下被捉出来再被奉作统帅的,黎元洪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
我不能做都督
当黎元洪得知起义士兵要推举他出任革命军大都督指挥队伍对抗清王朝的时候,被吓得浑身紧张,汗流浃背,表示坚决不做此“叛逆之事”。根本不顾革命党人苦苦相劝,只是连声推辞,执意不从。他推辞说:“此举事体重大,务要慎重。我不是什么革命党,我不能做都督,我也没有做都督的资格,你们怎么不接孙文来担任都督。”而当时孙文远在美国,还未听闻起义的消息。
这时,革命军将预先拟好的安民告示拿出来要黎元洪签字,黎元洪唯恐被人加害似的,连声拒绝,黎元洪消极抗拒的态度激怒了在场的革命党人,他们气愤地骂黎元洪不识抬举,是满清走狗,也有人要枪毙黎元洪,另选都督。而黎元洪早已吓得面无血色,一身冷汗。
此后几天,黎元洪一直是缄默不语,他私下打算,不再做满清官吏,但是也不能趟革命军的浑水。由于黎元洪一直不肯就任都督,革命军只好将他软禁起来。他整日愁容满面,心事重重,心想“朝廷把我当叛徒,党人把我当囚徒,这下可完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一死了之。”当时黎元洪消极抗拒的决心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黎元洪见形势上已开始逐渐有利于革命军,再加上起义士兵的强行逼迫惹不起也躲不起,这才勉为其难,同意就任。他虽然知道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政策制度上的落后,他的头脑中也存有排满的思想,但是却对革命一无所知,在他看来,革命党人虽然取得武昌起义的成功,但是想对付清军的反扑,实为难事。
刚当上都督的黎元洪,虽然每日正襟危坐,一言不发,但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专门发出公告,号令民众一律剪辫。一场改朝换代的变革,就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服饰发辫开始了,可是让黎元洪剪辫子他却痛哭流涕,一再拒绝。其实他这种心理倒也不足为怪,成为都督已经是勉为其难,又要剪掉一直顶在头上的辫子,改变以往旧的形象和作风,对于刚刚还和起义军敌对的一个人,需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行为,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何况他还要做首义都督,主持全局,公开发表演讲。
随着革命状况的不断好转,武汉三镇已被革命军控制,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于是,黎元洪的态度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作为首义都督的他也不再不发一言了,这个变化开始的标志就是他剪掉长辫子。革命军的炮队击退了清政府的兵舰,黎元洪得知此消息之后就准备接受革命军的要求。他开口同革命党人说起话来。看守他的革命党虎着脸说:“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无数人,才换来今天的胜利,抬举你做都督。你多讨便宜呢!你再不下决心,蓄着长辫,我们就用手枪对付你。何况现在武汉三镇人人都剪辫子,你身为首义都督,就该身体力行,先剪掉辫子,以表示决心。”黎元洪此时也顺水推舟,见风使舵地说道:“你们说要剪辫子,我也早有此意,现在找个理发匠来,我剪去辫子就是了。”
革命党人请来了理发师,理发师问道:“都督剪去辫子,留多长头发?”黎元洪答道:“就剃个光头吧。”不到半小时的功夫,理发师便给黎理了个光头。这时,大家再看黎元洪,刚剪掉辫子的头圆圆秃秃的,宽厚的肩也是圆的,大肚子更是圆的,肥头大耳。众人打趣道:“都督好像个罗汉。”黎元洪笑着说:“像个活弥勒佛。”这话惹得众人哄堂大笑。黎元洪剪掉发辫后,吴兆麟还特地买回一挂鞭炮,表示庆贺。接着士兵们请剪掉长辫的黎元洪训话,黎元洪说道:“元洪不德,受各位抬举,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前天未下决心,昨天也未下决心,今天上午也未下决心,现在是已下决心了。成败利钝,生死以之。”黎元洪的一席讲话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安民告示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黎元洪被推举为大都督,尽管他不情愿,不过,迫于各方压力,还是勉强答应下来。汤化龙、吴兆麟等人聚集在咨议局会议室里共同商议国号,最后,一致通过,确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开会期间黎元洪始终沉默不语,这又引起了革命军的强烈不满,最后,还是在吴兆麟等人的帮衬下,总算过了这关。
张振武逼着黎元洪在安民告示上签字,黎元洪不答应,张振武不理他,直接签了个“黎”字,命人拿出去给誊写发出了,黎元洪无可奈何。但是,发生的这一切让那些目睹了这一过程的革命党人,不禁对军政府的状况感到担忧。
布告张贴之后,武昌城内万人空巷,人头攒动,“首义都督黎元洪”的大名不胫而走,不但鼓舞士气,稳定民心,而且壮大了革命声威。当时有文献记载了这一情形:
“午后则武昌城内遍贴布告,往观者途之为塞,欢声雷动。至有艰于步履之白发老翁,请人扶持拥至布告前,必欲亲睹而后快。旅汉外籍人士,闻之亦为之动,皆曰:想不到黎协统也是个革命党。残敌更心惊胆裂,易装潜逃者,不可胜算。”
发过布告,一些隐匿逃散的军官纷纷出来,表示愿意归附军政府,此后各省云集响应,特别是一些清朝大吏和清军高级将领也都附和革命,看来黎元洪做的这个“榜样”倒有一些效果。
两面讨好
这里也要说说黎元洪的另一面,虽然黎元洪被寻获时,人正躲在床底下发抖,一副不济事的样子,但革命党人没有经验也不懂军事,只知道名义上也要一个“领导”,因此最后大家公推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汉阳失守后,黄兴为任务失败而痛不欲生,黎元洪马上派人劝慰,并让黄兴迅速撤回武昌,逃离危险。一些革命党人对黄兴表示不满,强烈要求追究黄兴责任,这种怨愤的“民声”让黎元洪知道之后,黎元洪劝解说:“这件事,要责备,首先要责备我,因为是我任命黄先生为总司令的。但是大家应该知道,黄兴这两个字对革命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和号召力。如果现在我们因为汉阳失守而对黄先生作出不理智的行为,那么革命党内部团结的力量就有了分化,使独立各省灰心,敌人得知,就会气焰嚣张,这不是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在黎元洪的安排下,黄兴顺利地离开武昌回到了上海。
13日晚,黎元洪主持了革命党人的军事会议,发表了任职后的首次演说:
“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翻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承党人及军、学界多数同志推戴兄弟为都督,我无德无学,何能担此大任。但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我鄂军出差驻防各部队,闻义帜飘扬江汉,必立时响应,前来归附……长江下游及云贵等省军队中之军官,多为鄂军出身,北洋军中,由吴禄贞统领带去的军官不在少数。东三省的上中级军官由湖北军界调升去的亦有五十余人,下级军官自不待言。这些人平素即有革命志向,也一定能响应革命。因此,革命事业成功,绝无疑问。……”
湖北三杰
黎元洪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从一个镇压革命党人的清朝官吏,一变而为民国政府的首位都督,日后还因此莫名其妙地当了副总统,乃至于大总统。民国时期的北京还有“湖北三杰”的说法。其一就是黎元洪,做了总统又做副总统,人称官界中第一人;其二为谭鑫培,老生,人称伶界中第一人;其三为小阿凤,人称花界中第一人。
出任军政府都督,但他很快顺应了历史潮流,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后来在袁世凯“洪宪”帝制的闹剧中拒受王封、消极抵制;在两任大总统时能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等军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斗争,也具有维护共和、反对封建独裁的动机和目的。封建军官出身的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后也做过一些错事和坏事,但我们不能把他等同于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吴佩孚那样的封建军阀,还是应该肯定他曾经起到过的历史作用,做出过的历史功绩。
武昌起义后,逼上梁山的黎元洪被革命军推为鄂军总督,之后相继任中华民国副总统、总统,始终是一个傀儡。但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是“忠厚长者”、“稳健派”,和蔼谦虚。号称“民国祢衡”的章太炎,清朝末年因苏报案坐过牢,文名满天下,被社会上层人士推为国学大师和革命先锋。他见了什么都要骂,惟有黎元洪是他歌颂的。在他的笔下,黎元洪是一个朴素而果毅的杰出人物。
袁世凯接受帝位后,第一道命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消息传出,黎元洪的幕僚中有的主张不接受册封,有的主张容忍一下再从长计议。黎元洪坚定地说:“我意已定,决不接受,即使牺牲个人,亦所甘心。”
其实,在袁世凯迫不及待黄袍加身,授意杨度成立筹安会为其称帝作准备时,一些趋炎附势者风起云涌,伪造民意,以迎合图荣。袁世凯深知实行帝制非利用黎元洪不足以资号召,屡次派员示意黎元洪玉成,而黎元洪坚持反对,终不为所动。自1915年8月6日以后,既不出席参政院,一再请辞副总统、参政院长等职,愿意回到原籍黄陂休养,但都没被袁世凯允许。
黎元洪知道离开北京是办不到的了,就借口夫人有病,居住瀛台过于寒冷,设法离得远一些。袁世凯终于同意他迁居东厂胡同。自11月起,他拒绝领受副总统的薪金和公费,请袁裁撤副总统办公处,并向参议院请辞副总统职务。此间,他对任何人都很少开口说话,以至像哑巴、木头人一样。
封王令发布后,袁世凯令在京文武百官赴东厂胡同黎邸祝贺,恳即日就封。在国务卿陆征祥宣读贺词后,黎元洪当即答道:“大总统虽明令发表,但鄙人决不敢领受。盖大总统以鄙人有辛亥武昌首义之勋,故优予褒封。然辛亥起义,乃全国人民公意,及无数革命志士流血奋斗,与大总统主持而成,我个人不过滥竽其间,因人成事,决无功绩可言,断不敢冒领崇封,致生无以对国民,死无以对先烈。各位致贺,实愧不敢当。”言毕,转身进入居室。百官默然离去。
下午,袁世凯又派永增军衣成衣匠至黎邸为黎量身做亲王服。黎坚拒不允,说:“我非亲王,何须制服?”一面具呈坚辞。隔了数日,政事堂送公文至黎邸,封面书“武义亲王开拆”,被收文者误启,呈黎阅时,黎元洪大怒:“我非武义亲王,岂能收受此公文!”饬令退还。
袁世凯又下令劝黎不要固辞,但黎置之不理。袁派内史监阮忠枢、公府顾问舒河阿前往黎邸,察看黎的态度,阮公然称黎为“王爷”,并说袁还打算加黎“副元帅”、“辅国大将军”称号。黎元洪忍不住吐出一句话:“你们不要骂我!”黎已看出袁世凯是个极端不讲信义的人,如果接受王位,只能落个骂名。黎元洪没有勇气正面反对帝制,但他坚决不做这个并不光彩的王爷。之前黎元洪一直推委软弱,唯在这件事情上,一丝不苟,“强硬”了起来。
床下都督
黎元洪——民国初年一颗耀眼的政治明星。幼时家境贫寒,在父亲投军,祖父过世以后,他和姐姐衣食无着,只得一起讨饭为生。实在饥饿难挨的时候,跑到别人的菜地里偷萝卜吃,聪明的他把萝卜拔出后将叶子拧下,再用土掩好,远看好像地里萝卜没人动过一样。在见到父亲的时候他已经14岁了。那年,父亲回来接他到天津,生活变得稳定一些。20岁时他被天津水师学堂录取,他发奋好学,勤勉努力,为人厚重朴实,什么苦活重活都抢着干,而且各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得到几位师长的赏识。在入学后的第二年父亲去世,他的生活非常拮据困顿。即使在他结婚以后,每次回家探视亲人,都还要徒步往返近百里的路程,为的是省下一点路费,继续维持生活。后虽为清军将领,但他毕业于水师学堂,还曾三次东渡日本,考察那里的政治与军事情况,见识过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和强大,因此思想开通。
“黎公年四十九,体干肥硕,言词简明。秘书、参议衣服不华,每日至黎公座次关向文件,一席之间八九人,皆执莲柄薄葵扇,黎公亦时握焉,其所其着西装制服,以粗夏布为之。自都督以至州县科员,皆月支薪二十元。”
号称“民国祢衡”的章太炎在与黎元洪见过一面之后便对此人推崇备至,在他认为黎元洪是一个朴素而果毅的杰出人物。当时的社会舆论也称赞黎元洪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很多人都说他和蔼谦虚,他对待下属的态度也是有口皆碑的。
武昌起义成功后,由谁出面主持刚刚建立的湖北军政府工作成为了革命党人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是因为起义来的仓促,根本来不及和革命组织的领导者取得联系。政府要建立,起义军需要管理,起义新军还需要巩固并扩大战果,急需一个可以主持大局的人。照理说革命首义刚刚取得成功,应该推选一个德才兼备、深孚众望的革命中坚人物出来担任首领,以期把革命进行到底。但湖北的革命党人却拉出一个与革命毫无关系,而且畏惧革命的旧军官黎元洪来作为军政府的都督。这与起义军代表和地方立宪派商议的结果不无关系,立宪派运用政治手段使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军同意了让黎元洪当大都督。
当时,黎元洪还是协统,官位相当于现在的旅长。他刚听到起义的消息后,就吓得赶快从营房中逃跑。他惧怕起义士兵拿他问罪,于是不敢回家,就换了一身衣服东躲西藏,打算混出城去,唯恐躲避不及。黎元洪下落不明,起义士兵只好派人四处寻找。最后这位面庞团团的黎协统总算被找到了。
关于革命党人把他从床下拖出来推上都督宝座的故事,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趣闻了,黎元洪也因此有了“床下都督”这个雅号。当时,黎元洪躲在姨太太黎本危的床底下,此事被部下马队第一标第一营的排长萧燮增知道了。萧带着众人把黎元洪从床底下生硬硬地拖出来,他们用手枪逼着黎元洪来到省咨议局,还把他关押在楼上,用重兵看守。黎元洪当时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一言不发,呆若木鸡,加上他“体干肥硕”,活脱脱一个木菩萨。
也有人说,武昌起事后,黎元洪闻风唯恐躲避不及,就和执事官王安澜,躲到黄土坡刘文吉参谋的家中。当革命军找来时,黎元洪吓得躲到屋中蚊帐后面,觉得不妥又钻入床下。折腾了三五次。革命军马荣将子弹上膛,威胁他出来,黎元洪见再也无法躲避,只好被革命军从床下拖出来,最后被革命军推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的宝座。传说内容虽有些差别,但都从中反映了黎元洪被迫参加革命的不争事实。在很多文章著作里都能找到这件事的相关记载,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未有人在床底下被捉出来再被奉作统帅的,黎元洪也算是古今第一人了。
我不能做都督
当黎元洪得知起义士兵要推举他出任革命军大都督指挥队伍对抗清王朝的时候,被吓得浑身紧张,汗流浃背,表示坚决不做此“叛逆之事”。根本不顾革命党人苦苦相劝,只是连声推辞,执意不从。他推辞说:“此举事体重大,务要慎重。我不是什么革命党,我不能做都督,我也没有做都督的资格,你们怎么不接孙文来担任都督。”而当时孙文远在美国,还未听闻起义的消息。
这时,革命军将预先拟好的安民告示拿出来要黎元洪签字,黎元洪唯恐被人加害似的,连声拒绝,黎元洪消极抗拒的态度激怒了在场的革命党人,他们气愤地骂黎元洪不识抬举,是满清走狗,也有人要枪毙黎元洪,另选都督。而黎元洪早已吓得面无血色,一身冷汗。
此后几天,黎元洪一直是缄默不语,他私下打算,不再做满清官吏,但是也不能趟革命军的浑水。由于黎元洪一直不肯就任都督,革命军只好将他软禁起来。他整日愁容满面,心事重重,心想“朝廷把我当叛徒,党人把我当囚徒,这下可完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一死了之。”当时黎元洪消极抗拒的决心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黎元洪见形势上已开始逐渐有利于革命军,再加上起义士兵的强行逼迫惹不起也躲不起,这才勉为其难,同意就任。他虽然知道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政策制度上的落后,他的头脑中也存有排满的思想,但是却对革命一无所知,在他看来,革命党人虽然取得武昌起义的成功,但是想对付清军的反扑,实为难事。
刚当上都督的黎元洪,虽然每日正襟危坐,一言不发,但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专门发出公告,号令民众一律剪辫。一场改朝换代的变革,就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服饰发辫开始了,可是让黎元洪剪辫子他却痛哭流涕,一再拒绝。其实他这种心理倒也不足为怪,成为都督已经是勉为其难,又要剪掉一直顶在头上的辫子,改变以往旧的形象和作风,对于刚刚还和起义军敌对的一个人,需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行为,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更何况他还要做首义都督,主持全局,公开发表演讲。
随着革命状况的不断好转,武汉三镇已被革命军控制,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于是,黎元洪的态度也开始有了一些变化,作为首义都督的他也不再不发一言了,这个变化开始的标志就是他剪掉长辫子。革命军的炮队击退了清政府的兵舰,黎元洪得知此消息之后就准备接受革命军的要求。他开口同革命党人说起话来。看守他的革命党虎着脸说:“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无数人,才换来今天的胜利,抬举你做都督。你多讨便宜呢!你再不下决心,蓄着长辫,我们就用手枪对付你。何况现在武汉三镇人人都剪辫子,你身为首义都督,就该身体力行,先剪掉辫子,以表示决心。”黎元洪此时也顺水推舟,见风使舵地说道:“你们说要剪辫子,我也早有此意,现在找个理发匠来,我剪去辫子就是了。”
革命党人请来了理发师,理发师问道:“都督剪去辫子,留多长头发?”黎元洪答道:“就剃个光头吧。”不到半小时的功夫,理发师便给黎理了个光头。这时,大家再看黎元洪,刚剪掉辫子的头圆圆秃秃的,宽厚的肩也是圆的,大肚子更是圆的,肥头大耳。众人打趣道:“都督好像个罗汉。”黎元洪笑着说:“像个活弥勒佛。”这话惹得众人哄堂大笑。黎元洪剪掉发辫后,吴兆麟还特地买回一挂鞭炮,表示庆贺。接着士兵们请剪掉长辫的黎元洪训话,黎元洪说道:“元洪不德,受各位抬举,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前天未下决心,昨天也未下决心,今天上午也未下决心,现在是已下决心了。成败利钝,生死以之。”黎元洪的一席讲话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安民告示
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黎元洪被推举为大都督,尽管他不情愿,不过,迫于各方压力,还是勉强答应下来。汤化龙、吴兆麟等人聚集在咨议局会议室里共同商议国号,最后,一致通过,确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开会期间黎元洪始终沉默不语,这又引起了革命军的强烈不满,最后,还是在吴兆麟等人的帮衬下,总算过了这关。
张振武逼着黎元洪在安民告示上签字,黎元洪不答应,张振武不理他,直接签了个“黎”字,命人拿出去给誊写发出了,黎元洪无可奈何。但是,发生的这一切让那些目睹了这一过程的革命党人,不禁对军政府的状况感到担忧。
布告张贴之后,武昌城内万人空巷,人头攒动,“首义都督黎元洪”的大名不胫而走,不但鼓舞士气,稳定民心,而且壮大了革命声威。当时有文献记载了这一情形:
“午后则武昌城内遍贴布告,往观者途之为塞,欢声雷动。至有艰于步履之白发老翁,请人扶持拥至布告前,必欲亲睹而后快。旅汉外籍人士,闻之亦为之动,皆曰:想不到黎协统也是个革命党。残敌更心惊胆裂,易装潜逃者,不可胜算。”
发过布告,一些隐匿逃散的军官纷纷出来,表示愿意归附军政府,此后各省云集响应,特别是一些清朝大吏和清军高级将领也都附和革命,看来黎元洪做的这个“榜样”倒有一些效果。
两面讨好
这里也要说说黎元洪的另一面,虽然黎元洪被寻获时,人正躲在床底下发抖,一副不济事的样子,但革命党人没有经验也不懂军事,只知道名义上也要一个“领导”,因此最后大家公推黎元洪为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都督。汉阳失守后,黄兴为任务失败而痛不欲生,黎元洪马上派人劝慰,并让黄兴迅速撤回武昌,逃离危险。一些革命党人对黄兴表示不满,强烈要求追究黄兴责任,这种怨愤的“民声”让黎元洪知道之后,黎元洪劝解说:“这件事,要责备,首先要责备我,因为是我任命黄先生为总司令的。但是大家应该知道,黄兴这两个字对革命来说,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和号召力。如果现在我们因为汉阳失守而对黄先生作出不理智的行为,那么革命党内部团结的力量就有了分化,使独立各省灰心,敌人得知,就会气焰嚣张,这不是长了他人志气,灭了自己威风?”在黎元洪的安排下,黄兴顺利地离开武昌回到了上海。
13日晚,黎元洪主持了革命党人的军事会议,发表了任职后的首次演说:
“今日革命军起义,是推翻清朝、恢复汉土、废除专制、建立共和的开始。承党人及军、学界多数同志推戴兄弟为都督,我无德无学,何能担此大任。但众意难辞,自应受命。我等身为军人,从此须抱破釜沉舟的精神,扫除一切顾虑,坚决去干。……我鄂军出差驻防各部队,闻义帜飘扬江汉,必立时响应,前来归附……长江下游及云贵等省军队中之军官,多为鄂军出身,北洋军中,由吴禄贞统领带去的军官不在少数。东三省的上中级军官由湖北军界调升去的亦有五十余人,下级军官自不待言。这些人平素即有革命志向,也一定能响应革命。因此,革命事业成功,绝无疑问。……”
湖北三杰
黎元洪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从一个镇压革命党人的清朝官吏,一变而为民国政府的首位都督,日后还因此莫名其妙地当了副总统,乃至于大总统。民国时期的北京还有“湖北三杰”的说法。其一就是黎元洪,做了总统又做副总统,人称官界中第一人;其二为谭鑫培,老生,人称伶界中第一人;其三为小阿凤,人称花界中第一人。
出任军政府都督,但他很快顺应了历史潮流,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发展起到了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他后来在袁世凯“洪宪”帝制的闹剧中拒受王封、消极抵制;在两任大总统时能与段祺瑞、曹锟、吴佩孚等军阀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斗争,也具有维护共和、反对封建独裁的动机和目的。封建军官出身的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后也做过一些错事和坏事,但我们不能把他等同于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吴佩孚那样的封建军阀,还是应该肯定他曾经起到过的历史作用,做出过的历史功绩。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床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