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对中国股市的思考



未来大陆股市的起落难以预测,是否泡沫化也难定论,影响层面多大,亦难衡量。股民们何去何从?

上月廿七日「黑色星期二」,大陆股市暴跌,并牵动全球股市。一般来讲,一个大国经济的繁荣必然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与高度繁荣,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将为本国经济增长带来额外的动力。美国如此,日本如此,但中国股市的情况却让人深思和担忧。

每一次繁荣后都是漫漫熊途?

中国A股市场自2001年以来经历了长达近五年的漫漫熊途,伴随着投资者证券资产的迅速缩水,股市的融资功能也逐渐减弱乃至近乎丧失。但在股权分置改革事件基本完成之后,A股市场终于进入大扩容阶段。在半年时间里A股市场完成了50家公司总额1170亿元的IPO,扩容速度远超最初预期。随着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企股的陆续登陆,A股市场总市值规模已经从半年前的4万多亿快速膨胀到目前接近7万亿的水平,资本化率从20%迅速上升到35%左右。由此而来的2006年股市一路上涨,凝聚了多少期盼多年的股民的希望。

然而突然发生的黑色星期二股市天量暴跌不禁让人大跌眼镜。本来1月初A股市值已突破十万亿。仅仅一周之后,A股市值暴增7875亿元人民币,一夕之间,A股投资者们辛苦积累的万亿市值已经消失。这轮大跌大涨行情不禁让人发问:中国金融市场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的盛衰交替痼疾能否根治?中国应该如何避免股市的过度波动?现在的股市到底是否是泡沫?

政府能否把握大局?

若在早些年,中国政府可能会通过警告和其它一些行政手段(比如禁止某些类型的资金投资股市)来给过热的市场降温或猛跌的市场托盘,但现在,中国股市总市值已超过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5%。面对这样一个已经太大、太复杂的股市,中国政府已经失去了操控它的信心和能力,他们也知道稍有不慎反而可能引起更大的动荡,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此次股市暴跌后向投资者们保证说,政府仍然致力于建立可靠的金融市场,并欢迎外国投资者参与这一市场的建设。其它政府官员则表示,推出新型股市衍生产品的计划仍在顺利推进。这一态度可能会令外界认为,中国政府已经更能接受金融市场与生俱来的波动性了。然而,连股市本身都无法调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更为复杂的股票指数和货币等金融期货的顺利操作?1995年国债期货市场发生崩盘后,中国政府下令交易所停止了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那次国债市场风波是中国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市场崩盘,仅仅几分钟之内,市场就丧失了100亿美元的市值。

“泡沫”还是“正常调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去年12月曾发表过有关所谓“股市泡沫论”的观点,但近日在“两会”期间,他就此做了澄清。当记者问到他早前说过内地股市存在泡沫的问题时,成思危表示:我们的责任是应该提醒投资者,不要等到泡沫太大的时候还盲目入市,因为这样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投资者要注意股市的自我调整功能。为了使自己的言论前后不致冲突太大,成思危解释说,“泡沫是股市内在的特征之一。股市属于虚拟经济范畴,所以,当金融资产的价格超过了理性价值时,就会产生泡沫。如果没有泡沫,大家都按理性价格操作,那就没有交易,也就没有股市。”

此言一出,立刻在国内引起一片哗然。有网友们纷纷表示:“成老...更像一个政治家啦!” “在中国不是牛市,不是熊市,而是官市!” 更有网友愤然高喊:“我和我周围所有的人恳求成委员长不要再对股市指手划脚了,不管你的用意如何,为什幺你总爱参与股市呢?您每一次信口开河就会给股市投下重磅炸弹。如果成委员长真心为老百姓好,请您以后不要再发表任何与股市有关的任何言论了。求求成委员长了。”

尽管目前中国官方一致偏向“股市并无泡沫”的论调,然而股市走向并不配合。本月十四日,上海A股市场下跌六十一点四五点,收在三千零五十三点五八点,跌幅百分之一点九七。全球股市也继续下走,纽约股市跌近百分之二,东京股市跌百分之二点九二,雪梨跌百分之二点一,香港跌百分之二点五七,首尔跌百分之二。

大陆股民处境最为艰难。中国银行有15万亿之巨的存款,但实际利率几乎为零,加上通货膨胀以及预期征收的利息税等,存款人所得为负数。然而未来大陆股市的起落是如此的难以预测,是否泡沫化也难定论,影响层面多大,亦难衡量。股民们何去何从?

williamhill官网 首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古海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