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终于明白,她活得比我们谁都高贵。我从小就知道家里不有钱,也曾因此埋怨过爸妈。但现在回头看,从小到大,没有一次,是的,没有一次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要的玩具,要的衣服,要的科系,要的人生,妈妈统统给了我。没有打折,只有更多。她总是在表面上喋喋不休地数落,事后又偷偷地塞给我。
哥哥一家人带妈妈去淡水玩,回来后我问她玩了哪些地方、吃了什么东西。她没有说出著名的渔人码头或阿给,反倒是兴奋地说:“我帮你买了几条裤子。”我从她手上接过一个红白相间的塑胶袋,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三件一套的内裤。虽然有“Burberry”的格子花纹,牌子却叫做“Giannetto”。“是名牌吗?”妈妈问我。“哇,是义大利的。”我假装兴高采烈地说。她流露出骄傲的表情:“我很会买吧,义大利的,三件才99块。”
周末时,妈妈常会到我家,帮我整理东西、洗洗衣服。每次来时,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遍。“你发什么神经,买这么大的垃圾袋?七十六公升?你一个人住,哪来这么多垃圾?”我跟她解释,大一点的垃圾袋可以把垃圾桶底部整个盖住,进而伸到边缘之外,这样倒垃圾时,就不会不小心丢到袋子外,掉进垃圾桶底部。“你又不是练习投篮,站那么远丢干什么?”她走到垃圾桶旁边,把桶盖打开,把一个小袋子放进去,小袋子蹲在里面,像一朵枯萎的花。她蹲下,把卫生纸轻轻地放进去,“你看,这样垃圾怎么会掉出来呢?”“唉呀,妈,没关系啦,反正垃圾袋很便宜嘛。”“七十六公升的垃圾袋一包多少钱?”“唉呀,几十块而已啦。”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多少钱,敷衍敷衍她。后来一个星期天中午,全家正和乐融融地吃午饭时,她突然在欢乐的气氛中冒出一句:“我昨天去便利商店问,他们说七十六公升的垃圾袋一包要三百四十二块?你是骗我还是根本不知道多少钱?”我嚼着白饭,哑口无言,“三百多块买根本要丢掉的东西,你神经病喔。”等到我们已经吃完饭在吃水果了,她一边看华视《劲歌金曲》还一边咕哝:“这么浪费,有一天会身败名裂。”
妈妈不花钱买垃圾袋,因为她的世界垃圾其实不多。在有“环保”这个观念之前,妈妈已经在做“垃圾回收”。“这么漂亮的领带,要丢掉啊?这个电脑键盘很好啊,擦一擦还可以用吧。”我的垃圾,被她收了回来,洗干净以后,像新的一样。我放弃的理想,被妈妈找了回来,她告诉我只要我努力,有一天我会闪闪发光。“那个灯坏了,”我说,“换灯泡也没用。”“喔,那就丢了吧。”但不管她再怎么啰唆,最后总会给我余地,配合我的演出。
因为妈妈节省的个性,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说善意的谎言。对于买的东西的价钱,特别是买给她的东西,要刻意说得很低。对于自己的收入,要说得很高。但不管你买的东西多便宜,赚的钱再多。在妈妈的眼中,我们永远是浪费的。
出门时灯没关,浪费。一个人在家两个房间开冷气,浪费。喝矿泉水、坐商务舱、剩菜没吃完、订两份报纸、去健身房跑步、花钱请人打扫、洗衣粉倒太多、牙膏从前面挤、到机场坐计程车、西装穿一次就干洗、花钱买抹布而不用旧内裤,统统都是浪费。报应都是娶到痲脸老婆之类的。所以她宁愿胀得不舒服,也要把点的菜吃完。宁愿把好衣服的质料洗坏,也不送去干洗。所以要干洗的衣服,我们藏起来。上馆子吃饭,我们不吃午餐。
妈妈之所以这么节省,跟她的际遇有关。从小离家,身无分文闯荡天下,一辈子公务员,每一块钱,都是加班和标会存来的。“你们这些年轻人喔,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穷过,花钱像流水一样。”穷过的妈妈,对于金钱永远有种不安全感。纵使今天有了积蓄,刷牙时水龙头仍会关紧,两三件衣服绝不用洗衣机。她的钱,一块一块地赚来。花的时候,也一块一块地花。我们花钱,总是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让人找。她买任何东西,总是能找出刚好的零钱。妈妈一辈子没用过信用卡,一辈子没欠过帐。六十岁后没买过衣服,十年来鞋子都是那一双。带她去逛101,“妈,我们买这件衣服给你好不好?”“多少钱?”“两千块。”我们自动减了一万。她仍然说:“神经病,我在沅陵街买,比这里便宜一倍。”为了让妈妈尝鲜,我们带她去吃义大利面,她说:“这什么玩意儿啊?还不如巷口的凉面。”
妈妈没刷过卡,也没理过财。她看我们买股票,觉得我们都在玩火自焚。所以我们赚了钱会赶快跟她讲赚了,赔了钱也会赶快跟她讲赚了。“你虽然赚了这么多,”她很坚定地说,“总有一天你会赔光的。”她不懂什么“用钱来赚钱”这种fancy的理论。对她来说,只有手能赚钱,只有辛苦能赚钱。我猜有一天若是给她中了乐透,她大概不敢去领。她可能会觉得这是恶魔附身的开始,有一天会“身败名裂”。
妈妈自己节省,对外人却很大方。她每个月催我按时缴房租,好像她是房东。“该给别人的就要给别人。”当然在我缴了之后,她又要数落我租这么贵的房子。不过数落归数落,讲完了,她还是不放过任何一个付钱的机会。她跟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收报费的来,她付。送干洗的来,她付。全家人出去吃饭,我哥哥、大嫂、我自己从来没付过钱。她总是抢着付,甚至连菜都还没上完她就跑到柜台,深怕我们抢走她的风采。“我知道你们赚钱很辛苦,开支又大。你们的钱自己省下来用。我没什么开销,钱摆着也是摆着,我来付。”一千四百二十四块,就看她叮叮当当地,用一块一块付得一干二净。我妈是付帐的完全投手,完全不给收银员任何表现的机会。
她不仅抢着付钱,更拒绝拿我们的钱。妈妈退休了,我们赚钱了,每个月我们给她一点钱,天经地义。但她从来不要,我们给她也不收。我还没结婚,每年生日、过年,还是拿到红包。过去有女朋友时,连女朋友都给。“其实我没有那么爱她,”我跟妈妈说,“你把给她的那份一起给我好了。”但当妈妈生日时我反送她,她却总是拒收。当场拒收不成,事后又藏在我家某处。这当然是要让我惊喜,哪一天掀开枕头猛然看到我的结婚基金。但她又怕我没发觉,一包钱就这样不见了,所以总是忍不住又提醒一番,“你那包钱我放在枕头底下,回去时赶快收好。”
妈妈省那两三块的垃圾袋,但不省大钱。我和哥哥都读了九年的私立中小学,那时学费一学期要一万多。我去美国念MBA,两年花了两百万台币,全是爸妈一学期一学期、几千美金几千美金寄去的。我从来不需要开口,户头的余额永远足够。余额的每一个零,都是爸妈十几二十年吃凉面的身影。我在名校里高高在上,看不到爸妈身影后无数的卑躬屈膝。我曾经觉得:妈妈破旧的衣服让我们在同学面前丢脸,她的讨价还价让我们在美丽的女店员面前尴尬。但她若不是这样,我哪能念我的MBA?做我的雅痞?搞那些生活品味,自以为我比我妈高级?
妈妈花钱最多的时候,是爸爸生病的那两年。那时看护一星期的薪水就是一万多。爸爸是癌症的末期,所有治疗方法都无效后,医师在他逼迫下提出一种还在试验阶段的“免疫疗法”。医师说:“这也是打针,但副作用比较低,病患痛苦的程度比较小。不过健保不给付,一针一万七。”当我和我哥还在考虑时,我妈冒出一句:“打。”爸爸的丧礼上,妈妈坚持不收奠仪,亲朋好友好心仍然给的,统统集合起来捐给慈善机构。“这样,你爸爸就在别的生命中活了下来。”
妈妈一生都在找寻三件99块的东西。但我今天终于明白,她活得比我们谁都高贵。我从小就知道家里不有钱,也曾因此埋怨过爸妈。但现在回头看,从小到大,没有一次,是的,没有一次,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要的玩具、要的衣服、要的科系、要的人生,妈妈统统给了我。没有打折,只有更多。她总是在表面上喋喋不休数落,事后又偷偷地塞给我。
妈妈七十多岁了,一向身体健康、个性热情。你若打电话到我们家,那个抢着电话的人是我妈。她的那一声“喂”,比三十几岁的我还要响亮。过年她主动跟朋友拜年,打的电话比我们谁都多。但岁月毕竟是岁月,这一年,妈妈身体的状况也多了。只不过在渔人码头逛了一圈,回来就感冒两个礼拜。我坐在阴暗的客厅,听着她在卧房的咳嗽声,数不清其中有多少声,该记在我的帐上。躺在床上的妈妈也知道:孩子的想法跟她不一样了。我们那些善意的谎言,她很体贴地不戳破。如果被刻划成一个过度节省的妈妈能够让我们这些浪费的小孩偶尔克制一下,她不介意被贴上那样的标签。她不会刻意改变自己来迎合我们,也不期待我们有一天会勤俭持家。观念无法更改,代沟永远存在,三件一套的东西她会继续买,我会继续用垃圾袋。我们偶尔会争吵,吵过后的后悔像一把刀。事后她还是会来帮我洗衣服,默默盖那条跨越代沟的桥。
妈妈的咳嗽声渐渐大了,我跟七岁的侄子说:“去看奶奶要不要喝水。”他毫不理睬,捧着一盒东西站在我面前:“你要不要跟我玩新买的台湾版大富翁?”“你不是已经有大富翁了吗?”“那是美国版的。”我抢过他的第二套大富翁,摸着尚未开封的胶膜,竟冒出一句:“你们这些这些小孩喔,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么浪费,有一天会身败名……”
那一刻我突然打住,当下第一个念头是……
哥哥一家人带妈妈去淡水玩,回来后我问她玩了哪些地方、吃了什么东西。她没有说出著名的渔人码头或阿给,反倒是兴奋地说:“我帮你买了几条裤子。”我从她手上接过一个红白相间的塑胶袋,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三件一套的内裤。虽然有“Burberry”的格子花纹,牌子却叫做“Giannetto”。“是名牌吗?”妈妈问我。“哇,是义大利的。”我假装兴高采烈地说。她流露出骄傲的表情:“我很会买吧,义大利的,三件才99块。”
周末时,妈妈常会到我家,帮我整理东西、洗洗衣服。每次来时,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遍。“你发什么神经,买这么大的垃圾袋?七十六公升?你一个人住,哪来这么多垃圾?”我跟她解释,大一点的垃圾袋可以把垃圾桶底部整个盖住,进而伸到边缘之外,这样倒垃圾时,就不会不小心丢到袋子外,掉进垃圾桶底部。“你又不是练习投篮,站那么远丢干什么?”她走到垃圾桶旁边,把桶盖打开,把一个小袋子放进去,小袋子蹲在里面,像一朵枯萎的花。她蹲下,把卫生纸轻轻地放进去,“你看,这样垃圾怎么会掉出来呢?”“唉呀,妈,没关系啦,反正垃圾袋很便宜嘛。”“七十六公升的垃圾袋一包多少钱?”“唉呀,几十块而已啦。”其实我根本不知道多少钱,敷衍敷衍她。后来一个星期天中午,全家正和乐融融地吃午饭时,她突然在欢乐的气氛中冒出一句:“我昨天去便利商店问,他们说七十六公升的垃圾袋一包要三百四十二块?你是骗我还是根本不知道多少钱?”我嚼着白饭,哑口无言,“三百多块买根本要丢掉的东西,你神经病喔。”等到我们已经吃完饭在吃水果了,她一边看华视《劲歌金曲》还一边咕哝:“这么浪费,有一天会身败名裂。”
妈妈不花钱买垃圾袋,因为她的世界垃圾其实不多。在有“环保”这个观念之前,妈妈已经在做“垃圾回收”。“这么漂亮的领带,要丢掉啊?这个电脑键盘很好啊,擦一擦还可以用吧。”我的垃圾,被她收了回来,洗干净以后,像新的一样。我放弃的理想,被妈妈找了回来,她告诉我只要我努力,有一天我会闪闪发光。“那个灯坏了,”我说,“换灯泡也没用。”“喔,那就丢了吧。”但不管她再怎么啰唆,最后总会给我余地,配合我的演出。
因为妈妈节省的个性,很多时候我们必须说善意的谎言。对于买的东西的价钱,特别是买给她的东西,要刻意说得很低。对于自己的收入,要说得很高。但不管你买的东西多便宜,赚的钱再多。在妈妈的眼中,我们永远是浪费的。
出门时灯没关,浪费。一个人在家两个房间开冷气,浪费。喝矿泉水、坐商务舱、剩菜没吃完、订两份报纸、去健身房跑步、花钱请人打扫、洗衣粉倒太多、牙膏从前面挤、到机场坐计程车、西装穿一次就干洗、花钱买抹布而不用旧内裤,统统都是浪费。报应都是娶到痲脸老婆之类的。所以她宁愿胀得不舒服,也要把点的菜吃完。宁愿把好衣服的质料洗坏,也不送去干洗。所以要干洗的衣服,我们藏起来。上馆子吃饭,我们不吃午餐。
妈妈之所以这么节省,跟她的际遇有关。从小离家,身无分文闯荡天下,一辈子公务员,每一块钱,都是加班和标会存来的。“你们这些年轻人喔,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穷过,花钱像流水一样。”穷过的妈妈,对于金钱永远有种不安全感。纵使今天有了积蓄,刷牙时水龙头仍会关紧,两三件衣服绝不用洗衣机。她的钱,一块一块地赚来。花的时候,也一块一块地花。我们花钱,总是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让人找。她买任何东西,总是能找出刚好的零钱。妈妈一辈子没用过信用卡,一辈子没欠过帐。六十岁后没买过衣服,十年来鞋子都是那一双。带她去逛101,“妈,我们买这件衣服给你好不好?”“多少钱?”“两千块。”我们自动减了一万。她仍然说:“神经病,我在沅陵街买,比这里便宜一倍。”为了让妈妈尝鲜,我们带她去吃义大利面,她说:“这什么玩意儿啊?还不如巷口的凉面。”
妈妈没刷过卡,也没理过财。她看我们买股票,觉得我们都在玩火自焚。所以我们赚了钱会赶快跟她讲赚了,赔了钱也会赶快跟她讲赚了。“你虽然赚了这么多,”她很坚定地说,“总有一天你会赔光的。”她不懂什么“用钱来赚钱”这种fancy的理论。对她来说,只有手能赚钱,只有辛苦能赚钱。我猜有一天若是给她中了乐透,她大概不敢去领。她可能会觉得这是恶魔附身的开始,有一天会“身败名裂”。
妈妈自己节省,对外人却很大方。她每个月催我按时缴房租,好像她是房东。“该给别人的就要给别人。”当然在我缴了之后,她又要数落我租这么贵的房子。不过数落归数落,讲完了,她还是不放过任何一个付钱的机会。她跟哥哥一家人住在一起,收报费的来,她付。送干洗的来,她付。全家人出去吃饭,我哥哥、大嫂、我自己从来没付过钱。她总是抢着付,甚至连菜都还没上完她就跑到柜台,深怕我们抢走她的风采。“我知道你们赚钱很辛苦,开支又大。你们的钱自己省下来用。我没什么开销,钱摆着也是摆着,我来付。”一千四百二十四块,就看她叮叮当当地,用一块一块付得一干二净。我妈是付帐的完全投手,完全不给收银员任何表现的机会。
她不仅抢着付钱,更拒绝拿我们的钱。妈妈退休了,我们赚钱了,每个月我们给她一点钱,天经地义。但她从来不要,我们给她也不收。我还没结婚,每年生日、过年,还是拿到红包。过去有女朋友时,连女朋友都给。“其实我没有那么爱她,”我跟妈妈说,“你把给她的那份一起给我好了。”但当妈妈生日时我反送她,她却总是拒收。当场拒收不成,事后又藏在我家某处。这当然是要让我惊喜,哪一天掀开枕头猛然看到我的结婚基金。但她又怕我没发觉,一包钱就这样不见了,所以总是忍不住又提醒一番,“你那包钱我放在枕头底下,回去时赶快收好。”
妈妈省那两三块的垃圾袋,但不省大钱。我和哥哥都读了九年的私立中小学,那时学费一学期要一万多。我去美国念MBA,两年花了两百万台币,全是爸妈一学期一学期、几千美金几千美金寄去的。我从来不需要开口,户头的余额永远足够。余额的每一个零,都是爸妈十几二十年吃凉面的身影。我在名校里高高在上,看不到爸妈身影后无数的卑躬屈膝。我曾经觉得:妈妈破旧的衣服让我们在同学面前丢脸,她的讨价还价让我们在美丽的女店员面前尴尬。但她若不是这样,我哪能念我的MBA?做我的雅痞?搞那些生活品味,自以为我比我妈高级?
妈妈花钱最多的时候,是爸爸生病的那两年。那时看护一星期的薪水就是一万多。爸爸是癌症的末期,所有治疗方法都无效后,医师在他逼迫下提出一种还在试验阶段的“免疫疗法”。医师说:“这也是打针,但副作用比较低,病患痛苦的程度比较小。不过健保不给付,一针一万七。”当我和我哥还在考虑时,我妈冒出一句:“打。”爸爸的丧礼上,妈妈坚持不收奠仪,亲朋好友好心仍然给的,统统集合起来捐给慈善机构。“这样,你爸爸就在别的生命中活了下来。”
妈妈一生都在找寻三件99块的东西。但我今天终于明白,她活得比我们谁都高贵。我从小就知道家里不有钱,也曾因此埋怨过爸妈。但现在回头看,从小到大,没有一次,是的,没有一次,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我要的玩具、要的衣服、要的科系、要的人生,妈妈统统给了我。没有打折,只有更多。她总是在表面上喋喋不休数落,事后又偷偷地塞给我。
妈妈七十多岁了,一向身体健康、个性热情。你若打电话到我们家,那个抢着电话的人是我妈。她的那一声“喂”,比三十几岁的我还要响亮。过年她主动跟朋友拜年,打的电话比我们谁都多。但岁月毕竟是岁月,这一年,妈妈身体的状况也多了。只不过在渔人码头逛了一圈,回来就感冒两个礼拜。我坐在阴暗的客厅,听着她在卧房的咳嗽声,数不清其中有多少声,该记在我的帐上。躺在床上的妈妈也知道:孩子的想法跟她不一样了。我们那些善意的谎言,她很体贴地不戳破。如果被刻划成一个过度节省的妈妈能够让我们这些浪费的小孩偶尔克制一下,她不介意被贴上那样的标签。她不会刻意改变自己来迎合我们,也不期待我们有一天会勤俭持家。观念无法更改,代沟永远存在,三件一套的东西她会继续买,我会继续用垃圾袋。我们偶尔会争吵,吵过后的后悔像一把刀。事后她还是会来帮我洗衣服,默默盖那条跨越代沟的桥。
妈妈的咳嗽声渐渐大了,我跟七岁的侄子说:“去看奶奶要不要喝水。”他毫不理睬,捧着一盒东西站在我面前:“你要不要跟我玩新买的台湾版大富翁?”“你不是已经有大富翁了吗?”“那是美国版的。”我抢过他的第二套大富翁,摸着尚未开封的胶膜,竟冒出一句:“你们这些这些小孩喔,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么浪费,有一天会身败名……”
那一刻我突然打住,当下第一个念头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妈妈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