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空乏到殷实,中国外汇储备在一路高歌中创造着令举世惊羡的奇迹。但是,当中国外汇储备实现了无与伦比的超越时,实际上已经被推到了一个重新检视和矫正自我的转折点上。
破纪录的纪录
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外汇储备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完成了两个惊人的高跳动作:超过日本荣列全球外储榜单首位和轻松跨过1万亿美元大关。在打破自己外汇储备历史纪录的同时,中国也豪迈地打破了世界所有国家外汇拥有量的纪录。
积小流而成江河。回放昨天并不久远的历史,我们更能强烈感觉到中国外汇波澜壮阔的脉动。26年前,在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清单上,中国的贸易盈余为零,外汇储备自然是一片空白。1981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的记账簿上首次出现令人兴奋的数字——27亿美元。外汇储备从零到万亿美元,中国只用了26年的时间。其大跨步式的前行速度前所罕见。
但是,一个必须直接回答的问题被国际舆论和我们自己提了出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太多?”
诚然,一国究竟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算适度,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传统观点认为,一国外汇储备的合理水平是能够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即一般不超过GDP 的10%。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只需保有1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过,传统国际储备理论是以金融全球化程度较低和全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为背景的,而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以某种形式采取弹性的汇率制度。因此,一个为学界和官方共同接受的观点是,考虑到大约56个月的进口用汇、全部短期外债偿还用汇、中长期外债偿还用汇以及中国外汇储备特性的预留安全规模,中国外汇储备以不高于8000亿美元为合适,而其余则可以视作富余储备。
带给中国经济的忧患
严格意义上而言,外汇储备只是国际收支 平衡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一个产物。一个经济体在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市场没有出现显著扭曲前提下所形成的外汇储备才是相对正常和稳健的。然而,今天的中国所面对的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以及国际收支错位的不断恶化,加之国内市场机制扭曲,如何保障中国外汇储量所具备的科学性呢?
传统的理论视外汇储备为一国财富的标志,但这一经典的拜物教价值观如今却被中国可能出现的客观结果击打得粉碎。资料显示,与最近三年中国每年新增GDP相比较,外汇储备新增额已经相当于新增GDP的75%。外汇储备增加数额接近乃至超过国民财富的创造额与积累额,说明中国社会财富的积累或储蓄形态已经基本上采取了外汇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外汇储备中70%是美元资产,而美元已经完全跌入到一个漫长的颓废通道之中,中国国民财富由此可能遭遇折损与流失的厄运。
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调节外汇市场的主要工具,其直接效果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能力。一般而言,外汇储备是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时买入外汇而形成的。由于央行买入外汇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因此,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外汇占款在高速增加,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在高速增加。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2006年第三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已占基础货币投放总量的116.3%,外汇占款几乎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唯一渠道,并呈现出“货币发行美元化”的怪现象,货币政策所具有的自主性由此势必大打折扣。
在忍受着货币政策边缘化煎熬的同时,央行还背负着高额外汇储备所形成的成本重压。目前央行对付由外汇占款所形成的过度货币投放的办法就是发行央行票据来进行对冲,因此,最近三年来,央行票据余额差不多每年翻番。
寻找大智慧
许多人认为花掉国库中那笔数额巨大的外汇绝对是个十分轻松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货币支出和转换行为在国家身上却遭遇到了难题。
寻求外汇储备使用多元化是学者们开出的良方。有人建议,拨出一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国内紧缺的石油、矿产等战略物资;有人建议运用富余外汇储备推进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还有人建议用外汇储备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也有人主张用外汇储备填充社保资金的缺口,等等。
然而,外汇储备是央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购入外汇而形成,即是央行通过负债而成,是央行的钱。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明确规定,央行不得为财政提供透支。不仅如此,即便可以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拨出用于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但这些使用外汇储备的单位又必须将外汇结汇成人民币才能使用,由此必然形成“二次结汇”,后果就是央行被动地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懂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相当于最直接地制造国内通货膨胀 。
因此,留给中国外汇储备使用的合法路径主要就是股权投资。一方面,可以像央行原先投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那样继续对国内其他银行进行入股以从中取得股份收益,另一方面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及其他外国有价证券等。但不论是哪种途径,都要求中国必须加快培养和吸收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操作人才,并尽可能将外汇储备的投资部分交给充分竞争的私人部门去操作,以实现最大化增值。
本着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原则,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外汇管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进一步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其关键在于如何逐步、有序地开放资本项目。
——合理改善对外贸易状况。首先要调整“奖出限入”的贸易取向,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同时要调整引进外资策略,将引资的政策重点转移到提高资本质量和效益上来。
——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逐步放宽国家相关政策限制,从以国家持有外汇为主转向以民间使用为主。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让“看不见的手”能够挥动自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破纪录的纪录
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外汇储备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完成了两个惊人的高跳动作:超过日本荣列全球外储榜单首位和轻松跨过1万亿美元大关。在打破自己外汇储备历史纪录的同时,中国也豪迈地打破了世界所有国家外汇拥有量的纪录。
积小流而成江河。回放昨天并不久远的历史,我们更能强烈感觉到中国外汇波澜壮阔的脉动。26年前,在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清单上,中国的贸易盈余为零,外汇储备自然是一片空白。1981年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的记账簿上首次出现令人兴奋的数字——27亿美元。外汇储备从零到万亿美元,中国只用了26年的时间。其大跨步式的前行速度前所罕见。
但是,一个必须直接回答的问题被国际舆论和我们自己提了出来:“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否太多?”
诚然,一国究竟持有多少外汇储备才算适度,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中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传统观点认为,一国外汇储备的合理水平是能够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即一般不超过GDP 的10%。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只需保有1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不过,传统国际储备理论是以金融全球化程度较低和全球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为背景的,而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以某种形式采取弹性的汇率制度。因此,一个为学界和官方共同接受的观点是,考虑到大约56个月的进口用汇、全部短期外债偿还用汇、中长期外债偿还用汇以及中国外汇储备特性的预留安全规模,中国外汇储备以不高于8000亿美元为合适,而其余则可以视作富余储备。
带给中国经济的忧患
严格意义上而言,外汇储备只是国际收支 平衡和整个经济增长的一个产物。一个经济体在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金融市场没有出现显著扭曲前提下所形成的外汇储备才是相对正常和稳健的。然而,今天的中国所面对的是全球经济的明显失衡以及国际收支错位的不断恶化,加之国内市场机制扭曲,如何保障中国外汇储量所具备的科学性呢?
传统的理论视外汇储备为一国财富的标志,但这一经典的拜物教价值观如今却被中国可能出现的客观结果击打得粉碎。资料显示,与最近三年中国每年新增GDP相比较,外汇储备新增额已经相当于新增GDP的75%。外汇储备增加数额接近乃至超过国民财富的创造额与积累额,说明中国社会财富的积累或储蓄形态已经基本上采取了外汇形式。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外汇储备中70%是美元资产,而美元已经完全跌入到一个漫长的颓废通道之中,中国国民财富由此可能遭遇折损与流失的厄运。
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调节外汇市场的主要工具,其直接效果取决于央行货币政策的自主能力。一般而言,外汇储备是央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供大于求时买入外汇而形成的。由于央行买入外汇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因此,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外汇占款在高速增加,也意味着央行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在高速增加。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2006年第三季度,央行通过外汇占款方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已占基础货币投放总量的116.3%,外汇占款几乎已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唯一渠道,并呈现出“货币发行美元化”的怪现象,货币政策所具有的自主性由此势必大打折扣。
在忍受着货币政策边缘化煎熬的同时,央行还背负着高额外汇储备所形成的成本重压。目前央行对付由外汇占款所形成的过度货币投放的办法就是发行央行票据来进行对冲,因此,最近三年来,央行票据余额差不多每年翻番。
寻找大智慧
许多人认为花掉国库中那笔数额巨大的外汇绝对是个十分轻松的事情,但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货币支出和转换行为在国家身上却遭遇到了难题。
寻求外汇储备使用多元化是学者们开出的良方。有人建议,拨出一部分外汇储备购买国内紧缺的石油、矿产等战略物资;有人建议运用富余外汇储备推进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还有人建议用外汇储备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也有人主张用外汇储备填充社保资金的缺口,等等。
然而,外汇储备是央行通过投放基础货币购入外汇而形成,即是央行通过负债而成,是央行的钱。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的明确规定,央行不得为财政提供透支。不仅如此,即便可以将一部分外汇储备拨出用于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但这些使用外汇储备的单位又必须将外汇结汇成人民币才能使用,由此必然形成“二次结汇”,后果就是央行被动地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懂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相当于最直接地制造国内通货膨胀 。
因此,留给中国外汇储备使用的合法路径主要就是股权投资。一方面,可以像央行原先投资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那样继续对国内其他银行进行入股以从中取得股份收益,另一方面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及其他外国有价证券等。但不论是哪种途径,都要求中国必须加快培养和吸收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操作人才,并尽可能将外汇储备的投资部分交给充分竞争的私人部门去操作,以实现最大化增值。
本着安全性、流动性和增值性原则,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外汇管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进一步推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其关键在于如何逐步、有序地开放资本项目。
——合理改善对外贸易状况。首先要调整“奖出限入”的贸易取向,不断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同时要调整引进外资策略,将引资的政策重点转移到提高资本质量和效益上来。
——变“藏汇于国”为“藏汇于民”。逐步放宽国家相关政策限制,从以国家持有外汇为主转向以民间使用为主。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让“看不见的手”能够挥动自如。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外汇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