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娶了一个蓝眼睛的美国姑娘
安的童年经历过饥荒,因为家境好,并没有吃多少苦。1980年代,正赶上国门开放,他大学毕业后算最早的一批留美学生。
安是那种聪明但不太刻苦的人,但一路走得很平坦,几年下来戴了一顶博士帽,然后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自觉已逐渐融入美国社会。
安的学生时代,恋爱经历并不少,在国内就有不少女孩追求。但安对未来有想法,觉得既然要出国,最好不在国内留下羁绊。所以,和女孩的交往都很理智地限定在某一个范围,所谓“进可攻,退可守”。当然,去了美国,和国内女孩的交往自然断了。
初到美国的安,自有一番雄心壮志,知道一个穷学生不会有什么好价钱。再加上留学生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孩本来不多,且大多名花有主。那些没有男伴的女孩在他眼里又不值得追求,一来二去,直到工作了,三十多岁还是单身。
国内的父母早就急得不行,催他赶紧找对象。安也觉得自己该结束单身了。和第一任妻子是在公司的一次活动中认识的,是个蓝眼睛的美国女孩,漂亮单纯,也很个性。交往的时候甜甜密密,一起滑雪,一起野游,很是投合。安也犹豫过,觉得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有困难?但那时爱意正浓,觉得一切都可克服,不到一年就结婚了。
婚后前半年还好,偶有磕碰安也觉得正常。本来嘛,两个毫无血统关系的人组成一个家庭,哪能事事都顺?但渐渐的问题来了,女孩爱享受,爱花钱,属于“月光族”,她从小长在美国,衣食无忧,一切都来得很容易,觉得用不着为将来想那么多。婚后一直是AA制,各花各的,共有的花费按协议分摊,这样过下来当然攒不下钱。安想过安定的生活,要买房子买好车,但女孩觉得享受是第一位的。最要命的是,两个人完全吃不到一起。恋爱的时候几天见一面,吃吃西餐或吃吃中餐既新鲜又很情调,且那时彼此迁就,吃被放在非常次要的位置。但结了婚就不一样了,两个人为了吃什么没少闹意见。后来变成各吃各的,再后来基本都到外面吃饭,家只剩下睡觉的功能。
安想不通的是,恋爱时有那么多话说,一旦结了婚,话反而少了,甚至面对面都想不出说什么。这也许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别。安认为很有意思的话题,女孩听了一点反应没有。而引得女孩哈哈大笑的笑话,安也觉得一点不可笑。
两个人并不争吵,但日渐冷淡,最后平和的分手。
第二次娶了一个回头率很高的中国女孩
这次婚姻使安认识到文化背景的重要。他决定,如果再要结婚,一定要找中国女孩。
那时安还不到四十岁,算“钻石王老五”。找对象的事一经家人传开,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他所在的公司有在华业务,再加上休假,每年能在国内往返几次,待上两三个月。这样,他陆陆续续见了一些女孩,二十多岁三十岁上下。他的要求很简单,英语要好,毕竟要带出国,要能够交流,语言不能从头训练。再就是相貌。不是自然接触产生的感情,凭什么交往下去呢?赏心悦目是必须的。
安谈不上漂亮,但个子高,很帅,四十岁上下,事业成功,脸上带出的自信颇有底气,自然也成为吸引女孩的魅力。他看得出不少女孩都喜欢他,希望嫁给他。中国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安看过不少报道,不少家庭在怀孕时知道是女孩会要求终止妊娠。但说也奇怪,国内的婚姻市场总是女性多于男性。二十多岁的男人要找二十多岁的女孩,三十多岁的男人要找二十多岁的女孩,四十多岁的男人还要找二十多岁的女孩。
安要找的当然是二十多岁的女孩。
他也就找到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
女孩很漂亮,走到哪里都有“回头率”。样子很甜,很会讨男人喜欢。也有朋友劝安,太漂亮了有风险,带到美国万一跑了怎么办?
安也不是没想法。他手中的美国籍,在中国是个好价码,但到美国到处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根本算不得什么优势。再者,他虽有十多万美元的年薪,折成人民币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在美国,不仅消费高,税也高,再除去保险等等杂七杂八,生活并不如想像的富裕。
安把这些都如实告知了女孩,女孩一脸单纯,“我找的是丈夫,不是金钱。我爱的是你这个人……”等等,等等,一下就把安说晕了。安就定下来,和女孩结婚。
安带回一个漂亮的中国太太,让身边的一干同事很是羡慕,小家安顿下来也算得上甜密。女孩初到美国,想家,不适应环境,常现出小鸟依人般的可怜相。安不但不嫌,反而觉得可爱。他陪她购物,带她去朋友家吃饭,讲解美国的风俗习惯。女孩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安下班回来,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然后两人手拉手出去逛街,一起憧憬未来的好日子。
这样过了不错的两三年,女孩的美国籍也办下来了,而且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但他发现女孩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下班回来,常常一个人面对着冷锅冷灶。也有过争吵,但女孩还是我行我素。
问题出在他出差的几个月里,他晚上打电话时家中常常无人接听。等回来时,妻子已经怀孕,孩子自然不是他的。对方是个蓝眼睛的白种人,比安年轻,无正当职业,但能带着女孩玩乐。这对女孩是个好游戏。安能带给她种种福利和生活的安全,但蓝眼睛的白人青年能让她快活。怀孕完全是个意外,妻子并不愿意离婚。
安岂能容忍此等奇耻大辱,尽管女孩千般眼泪百般哀求,他还是把婚离了。
第二次离婚使安元气大伤,有五六年时间不敢想再结婚的事。
第三次想娶一个能生孩子的贤惠女人
安也想过,自此就过单身的日子。这在国内还好想像,许多男人喜欢下班后流连在外,呼朋喝友吃饭唱歌,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聚会。美国不同,人们下班后通常回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看电视,即使看球赛进电影院也总是以家庭为单位。安忙累了一天回到空荡荡的家,面对着喋喋不休的电视机,倍感寂寞。且父母年岁已老,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打电话就唠叨着要他赶快结婚,担心有生之年看不到孙子。
安的思想并不传统,但觉得人活一世,孩子总该要的。
要孩子自然得先结婚。
他在国内有一批混得不错的朋友,交友范围广,眼光也不低。这样,他看了一些照片,听了一些介绍,心慢慢活了起来。
安觉得自己说话就五十了,想要孩子就得抓紧。
这一次他想好了,不把漂亮作为首要条件,长得差不多就行。关键是人要老实,能踏踏实实跟他过日子。当然,年龄不能太大,他还得指着她生孩子呢。
经过一番挑挑拣拣,最后确定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不算漂亮,但还耐看。说话细声细气,对安也算体贴。这样交往了一年多,安觉得自己已足够谨慎,办了手序后,把女人带到了美国。
没想到女人早已患有肾病,只是事先隐瞒未告他。
女人到美国第二年“发病”了。她当然是当做“新病”而不是“老病”。
安出差回国的时候,女人让他买药。女人的父母并不知情,把她先前用过的方子病历都交给他。医生一看病历,告诉安是老病,只是原来吃药治疗控制得好而已。让安丧气的是,女人的这种病,目前尚无好的办法根治。
安于是很郁闷。
女人病了,需要治疗,也需要照料和调养,别说生孩子,日常的家务都不大胜任。两人再见面时,安问起她的病,女人一口咬定是到美国后得的。
她不知父母交出的病历已经“出卖”了她。
安觉得自己特窝囊,夜里睡不好觉,工作也不带劲。
比起女人的病,女人的欺骗使他更无法接受。
但安始终未将此事说穿,问他为什么?安说,说穿了有什么意思,两个人还怎样过活?
于是家变得很安静,安不再与女人争吵,下班后更多地流连在酒吧。
不少朋友劝他干脆离婚,但安下不了决心。
女人的病他至今还瞒着父母,不敢让他们知道。
这已是他的第三场婚姻。每一次婚姻耗去的不仅仅是大量的时间、金钱,还有一个男人的自尊和自信。
眼下,第三任妻子的入籍申请已基本办好,估计不久就会成为正式的美国人。结婚,要花钱。离婚,同样要花钱。
安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想像,他已经没有力量再结一次婚。既然不能再结婚,又何必离婚?安说:“就这样将就着过吧。也许这就是我的命。”
他成了“高级搬运工”
我把安的故事讲给一位留美的中国青年,他很聪明地一笑,说:“这种事多了去了,我们管这种男人叫‘高级搬运工’。本来嘛,人家肯跟着你漂洋过海,一定有所图谋。”
我知道海外的中国学子大多非常优秀,他们各自的奋斗经历也相当不易,一些人学业结束后还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有了在国人眼中相当“丰厚”的收入。但比起当地人,华人毕竟是少数族群,大多数没有融入主流,甚至可说生活在边缘。
这些年轻人通常希望寻找同类肤色的婚姻,在美国实现有难度,于是利用各种机会回国相亲。有些人确实找到了意中人,到了美国仍能心心相印,过通常意义的幸福日子。但也有不少中国女孩带着对美国的梦想到了那里,会发现眼前的现实与想像有极大落差。有的女孩会及时调整好心态,坚守自己对爱情的承诺。
安的童年经历过饥荒,因为家境好,并没有吃多少苦。1980年代,正赶上国门开放,他大学毕业后算最早的一批留美学生。
安是那种聪明但不太刻苦的人,但一路走得很平坦,几年下来戴了一顶博士帽,然后找到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自觉已逐渐融入美国社会。
安的学生时代,恋爱经历并不少,在国内就有不少女孩追求。但安对未来有想法,觉得既然要出国,最好不在国内留下羁绊。所以,和女孩的交往都很理智地限定在某一个范围,所谓“进可攻,退可守”。当然,去了美国,和国内女孩的交往自然断了。
初到美国的安,自有一番雄心壮志,知道一个穷学生不会有什么好价钱。再加上留学生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孩本来不多,且大多名花有主。那些没有男伴的女孩在他眼里又不值得追求,一来二去,直到工作了,三十多岁还是单身。
国内的父母早就急得不行,催他赶紧找对象。安也觉得自己该结束单身了。和第一任妻子是在公司的一次活动中认识的,是个蓝眼睛的美国女孩,漂亮单纯,也很个性。交往的时候甜甜密密,一起滑雪,一起野游,很是投合。安也犹豫过,觉得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在一起会不会有困难?但那时爱意正浓,觉得一切都可克服,不到一年就结婚了。
婚后前半年还好,偶有磕碰安也觉得正常。本来嘛,两个毫无血统关系的人组成一个家庭,哪能事事都顺?但渐渐的问题来了,女孩爱享受,爱花钱,属于“月光族”,她从小长在美国,衣食无忧,一切都来得很容易,觉得用不着为将来想那么多。婚后一直是AA制,各花各的,共有的花费按协议分摊,这样过下来当然攒不下钱。安想过安定的生活,要买房子买好车,但女孩觉得享受是第一位的。最要命的是,两个人完全吃不到一起。恋爱的时候几天见一面,吃吃西餐或吃吃中餐既新鲜又很情调,且那时彼此迁就,吃被放在非常次要的位置。但结了婚就不一样了,两个人为了吃什么没少闹意见。后来变成各吃各的,再后来基本都到外面吃饭,家只剩下睡觉的功能。
安想不通的是,恋爱时有那么多话说,一旦结了婚,话反而少了,甚至面对面都想不出说什么。这也许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别。安认为很有意思的话题,女孩听了一点反应没有。而引得女孩哈哈大笑的笑话,安也觉得一点不可笑。
两个人并不争吵,但日渐冷淡,最后平和的分手。
第二次娶了一个回头率很高的中国女孩
这次婚姻使安认识到文化背景的重要。他决定,如果再要结婚,一定要找中国女孩。
那时安还不到四十岁,算“钻石王老五”。找对象的事一经家人传开,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他所在的公司有在华业务,再加上休假,每年能在国内往返几次,待上两三个月。这样,他陆陆续续见了一些女孩,二十多岁三十岁上下。他的要求很简单,英语要好,毕竟要带出国,要能够交流,语言不能从头训练。再就是相貌。不是自然接触产生的感情,凭什么交往下去呢?赏心悦目是必须的。
安谈不上漂亮,但个子高,很帅,四十岁上下,事业成功,脸上带出的自信颇有底气,自然也成为吸引女孩的魅力。他看得出不少女孩都喜欢他,希望嫁给他。中国是个重男轻女的国家,安看过不少报道,不少家庭在怀孕时知道是女孩会要求终止妊娠。但说也奇怪,国内的婚姻市场总是女性多于男性。二十多岁的男人要找二十多岁的女孩,三十多岁的男人要找二十多岁的女孩,四十多岁的男人还要找二十多岁的女孩。
安要找的当然是二十多岁的女孩。
他也就找到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
女孩很漂亮,走到哪里都有“回头率”。样子很甜,很会讨男人喜欢。也有朋友劝安,太漂亮了有风险,带到美国万一跑了怎么办?
安也不是没想法。他手中的美国籍,在中国是个好价码,但到美国到处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根本算不得什么优势。再者,他虽有十多万美元的年薪,折成人民币是个不小的数字,但在美国,不仅消费高,税也高,再除去保险等等杂七杂八,生活并不如想像的富裕。
安把这些都如实告知了女孩,女孩一脸单纯,“我找的是丈夫,不是金钱。我爱的是你这个人……”等等,等等,一下就把安说晕了。安就定下来,和女孩结婚。
安带回一个漂亮的中国太太,让身边的一干同事很是羡慕,小家安顿下来也算得上甜密。女孩初到美国,想家,不适应环境,常现出小鸟依人般的可怜相。安不但不嫌,反而觉得可爱。他陪她购物,带她去朋友家吃饭,讲解美国的风俗习惯。女孩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安下班回来,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然后两人手拉手出去逛街,一起憧憬未来的好日子。
这样过了不错的两三年,女孩的美国籍也办下来了,而且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但他发现女孩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下班回来,常常一个人面对着冷锅冷灶。也有过争吵,但女孩还是我行我素。
问题出在他出差的几个月里,他晚上打电话时家中常常无人接听。等回来时,妻子已经怀孕,孩子自然不是他的。对方是个蓝眼睛的白种人,比安年轻,无正当职业,但能带着女孩玩乐。这对女孩是个好游戏。安能带给她种种福利和生活的安全,但蓝眼睛的白人青年能让她快活。怀孕完全是个意外,妻子并不愿意离婚。
安岂能容忍此等奇耻大辱,尽管女孩千般眼泪百般哀求,他还是把婚离了。
第二次离婚使安元气大伤,有五六年时间不敢想再结婚的事。
第三次想娶一个能生孩子的贤惠女人
安也想过,自此就过单身的日子。这在国内还好想像,许多男人喜欢下班后流连在外,呼朋喝友吃饭唱歌,想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聚会。美国不同,人们下班后通常回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看电视,即使看球赛进电影院也总是以家庭为单位。安忙累了一天回到空荡荡的家,面对着喋喋不休的电视机,倍感寂寞。且父母年岁已老,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打电话就唠叨着要他赶快结婚,担心有生之年看不到孙子。
安的思想并不传统,但觉得人活一世,孩子总该要的。
要孩子自然得先结婚。
他在国内有一批混得不错的朋友,交友范围广,眼光也不低。这样,他看了一些照片,听了一些介绍,心慢慢活了起来。
安觉得自己说话就五十了,想要孩子就得抓紧。
这一次他想好了,不把漂亮作为首要条件,长得差不多就行。关键是人要老实,能踏踏实实跟他过日子。当然,年龄不能太大,他还得指着她生孩子呢。
经过一番挑挑拣拣,最后确定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不算漂亮,但还耐看。说话细声细气,对安也算体贴。这样交往了一年多,安觉得自己已足够谨慎,办了手序后,把女人带到了美国。
没想到女人早已患有肾病,只是事先隐瞒未告他。
女人到美国第二年“发病”了。她当然是当做“新病”而不是“老病”。
安出差回国的时候,女人让他买药。女人的父母并不知情,把她先前用过的方子病历都交给他。医生一看病历,告诉安是老病,只是原来吃药治疗控制得好而已。让安丧气的是,女人的这种病,目前尚无好的办法根治。
安于是很郁闷。
女人病了,需要治疗,也需要照料和调养,别说生孩子,日常的家务都不大胜任。两人再见面时,安问起她的病,女人一口咬定是到美国后得的。
她不知父母交出的病历已经“出卖”了她。
安觉得自己特窝囊,夜里睡不好觉,工作也不带劲。
比起女人的病,女人的欺骗使他更无法接受。
但安始终未将此事说穿,问他为什么?安说,说穿了有什么意思,两个人还怎样过活?
于是家变得很安静,安不再与女人争吵,下班后更多地流连在酒吧。
不少朋友劝他干脆离婚,但安下不了决心。
女人的病他至今还瞒着父母,不敢让他们知道。
这已是他的第三场婚姻。每一次婚姻耗去的不仅仅是大量的时间、金钱,还有一个男人的自尊和自信。
眼下,第三任妻子的入籍申请已基本办好,估计不久就会成为正式的美国人。结婚,要花钱。离婚,同样要花钱。
安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想像,他已经没有力量再结一次婚。既然不能再结婚,又何必离婚?安说:“就这样将就着过吧。也许这就是我的命。”
他成了“高级搬运工”
我把安的故事讲给一位留美的中国青年,他很聪明地一笑,说:“这种事多了去了,我们管这种男人叫‘高级搬运工’。本来嘛,人家肯跟着你漂洋过海,一定有所图谋。”
我知道海外的中国学子大多非常优秀,他们各自的奋斗经历也相当不易,一些人学业结束后还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有了在国人眼中相当“丰厚”的收入。但比起当地人,华人毕竟是少数族群,大多数没有融入主流,甚至可说生活在边缘。
这些年轻人通常希望寻找同类肤色的婚姻,在美国实现有难度,于是利用各种机会回国相亲。有些人确实找到了意中人,到了美国仍能心心相印,过通常意义的幸福日子。但也有不少中国女孩带着对美国的梦想到了那里,会发现眼前的现实与想像有极大落差。有的女孩会及时调整好心态,坚守自己对爱情的承诺。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郁闷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