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宾雁先生逝世一周年
刘宾雁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快到了。检出两年前为《不死的流亡者》一书所写而未用的部分文稿略加增删以纪念刘宾雁先生的周年忌日。
千禧年,我在美国纽约。朋友带我去普林斯顿拜访流亡中的刘宾雁先生。
我们一行四人,带了一对自己做的灯具,土洋结合而略显古色古香。这是我在朋友公司打工亲自手制的作品,凝聚着我和朋友们的心意,礼轻意诚,送给初次拜会的刘宾雁先生,自以为较为得宜而不至于使受者为难。
刘宾雁先生是我久仰的大师级人物。从读他的被打成右派的成名作“在桥梁工地上”到“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我视他为写报告文学的泰斗,认同他是“中国的良心”的赞颂。
我见到他时,说了许多仰慕恭维的话,也扯到一些对时局的看法。因为我那时没有计算机,也不会用计算机,对许多事情并不了解,说的话就不免陈旧过时,加上有点紧张,语塞、辞不达意。同座的刘夫人大约不以为然,简单地说了几句不同意见的话后就起身离开了。事后,同去的朋友女伴直通通地对我说:“想不到你也会说这样奉承拍马的话。”因我语出肺腑,没有着意讨好刘宾雁先生的原始基因,所以,虽遭友人讥讽,还是未悟自己的不得体。
回到纽约后,我回想刘宾雁先生的话:他多次问及大陆的情况。他问我们通外语否,见我们尴尬地摇头,马上转换话题,再也不提外语的话头。这给我的印象很深——这位刘先生,很能替别人着想。但印象最深的则是他很明确地对我们说:“不知为什么,都把我同王蒙和X相提并论,其实我们不是一回事。”当时,我就有点吃惊,但因为初见,就没有也不敢深问。
刘宾雁,这位坚忍的流亡者怎么能同体制内外几乎都春风得意者王蒙是一回事呢?!我后来多了解了一点王蒙其人其文,又在刘宾雁八十寿诞晚会后的一个随意的小型聚会中,听到张辛欣关于王蒙的一番话以及拜读了她的“1985,唯一的夜晚”文章后,才彻悟了刘宾雁先生这句话的用心和份量。
我们在刘宾雁先生家逗留了近一小时,告别时,我们把那对灯具送给他,刘夫人执意不收。在我们很不好意思地嗫嚅着“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请收下我们的一点心意”时,刘宾雁先生不作拒绝,未发一声,只是亲切地注视着我们和放在过道桌子上的灯具。刘夫人改变了主意,收下了灯具,让我们又一次免除了尴尬,也使刘宾雁先生终于露出了轻快满意的微笑。
无论刘夫人对我印象好坏,我的不得体是铁定的事实。刘宾雁先生却总是善解人意,引渡人走出不妥与尴尬。如沐春风的套语我不想用,也不很贴切,但我欣赏流亡中的刘宾雁先生的大器和高贵。
我写了两首小诗,传真发给了刘宾雁先生。
纽约拜访中国的良心刘宾雁先生有感寄奉
(一)
随心所欲不逾矩,风采依然大丈夫。
翘首神州重抖擞,兴风狂啸老于菟。
(二)
良心值几钱一斤,十二亿人卖纷纷。
哀莫大于心不死,愿公重塑中国魂。
我没有得到刘宾雁先生的回示。时间一久,也就忘了这事。
四年后,我追随友人参与编辑《不死的流亡者》一书和发起“刘宾雁八十华诞暨文学写作六十五周年庆贺活动”。05年2月27日在普林斯顿的庆贺晚会上,与会者敬重刘宾雁,纷纷与他合影。我怕他癌症晚期的身体吃不消,终于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也与他合影。晚会后的一个小型聚会临散时,又有人与刘宾雁先生合影,我没能靠近,又失去了机会。那时,他已拖着病体坚持了六个多小时了。虽然没能与刘宾雁先生合影是一大遗憾,但我总会想起庆贺晚会间和小型聚会散时,刘宾雁先生两次过来,对我说:“河清,谢谢你,你辛苦了。”这至今留给我真切的感动和熨贴的温馨,弥补了没有合影的遗憾。
五年后,刘宾雁先生去世了。真是有缘,我适客旅纽约。友人在刘宾雁病危的第一时间通知我。我很想赶去探望刘宾雁,见他最后一面,终因自觉交谊尚浅,不敢在此弥留之际,打扰他与亲人和挚友的临终相聚。为弥补这一缺憾,我克服客旅的不便,积极追随友人参与筹办丧事活动。刘夫人朱洪先生在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思会上也两次对我说:“辛苦你了,谢谢你。”某日,我收到刘宾雁先生家属的一个邮件,称在刘宾雁的遗物中发现我的传真诗稿,希望我用毛笔重写寄去。五年的光阴,传真稿上的墨痕早已淡失,很可能是另有笔迹注明,不然是很难认出来的。卑微而丑陋的我,为自己得到刘宾雁先生及其家属的重视心泛涟漪。
刘宾雁先生,我深深地感谢您!愿您在天之灵安息!
2006、12、2于地中海畔(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刘宾雁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快到了。检出两年前为《不死的流亡者》一书所写而未用的部分文稿略加增删以纪念刘宾雁先生的周年忌日。
千禧年,我在美国纽约。朋友带我去普林斯顿拜访流亡中的刘宾雁先生。
我们一行四人,带了一对自己做的灯具,土洋结合而略显古色古香。这是我在朋友公司打工亲自手制的作品,凝聚着我和朋友们的心意,礼轻意诚,送给初次拜会的刘宾雁先生,自以为较为得宜而不至于使受者为难。
刘宾雁先生是我久仰的大师级人物。从读他的被打成右派的成名作“在桥梁工地上”到“人妖之间”、“第二种忠诚”,我视他为写报告文学的泰斗,认同他是“中国的良心”的赞颂。
我见到他时,说了许多仰慕恭维的话,也扯到一些对时局的看法。因为我那时没有计算机,也不会用计算机,对许多事情并不了解,说的话就不免陈旧过时,加上有点紧张,语塞、辞不达意。同座的刘夫人大约不以为然,简单地说了几句不同意见的话后就起身离开了。事后,同去的朋友女伴直通通地对我说:“想不到你也会说这样奉承拍马的话。”因我语出肺腑,没有着意讨好刘宾雁先生的原始基因,所以,虽遭友人讥讽,还是未悟自己的不得体。
回到纽约后,我回想刘宾雁先生的话:他多次问及大陆的情况。他问我们通外语否,见我们尴尬地摇头,马上转换话题,再也不提外语的话头。这给我的印象很深——这位刘先生,很能替别人着想。但印象最深的则是他很明确地对我们说:“不知为什么,都把我同王蒙和X相提并论,其实我们不是一回事。”当时,我就有点吃惊,但因为初见,就没有也不敢深问。
刘宾雁,这位坚忍的流亡者怎么能同体制内外几乎都春风得意者王蒙是一回事呢?!我后来多了解了一点王蒙其人其文,又在刘宾雁八十寿诞晚会后的一个随意的小型聚会中,听到张辛欣关于王蒙的一番话以及拜读了她的“1985,唯一的夜晚”文章后,才彻悟了刘宾雁先生这句话的用心和份量。
我们在刘宾雁先生家逗留了近一小时,告别时,我们把那对灯具送给他,刘夫人执意不收。在我们很不好意思地嗫嚅着“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请收下我们的一点心意”时,刘宾雁先生不作拒绝,未发一声,只是亲切地注视着我们和放在过道桌子上的灯具。刘夫人改变了主意,收下了灯具,让我们又一次免除了尴尬,也使刘宾雁先生终于露出了轻快满意的微笑。
无论刘夫人对我印象好坏,我的不得体是铁定的事实。刘宾雁先生却总是善解人意,引渡人走出不妥与尴尬。如沐春风的套语我不想用,也不很贴切,但我欣赏流亡中的刘宾雁先生的大器和高贵。
我写了两首小诗,传真发给了刘宾雁先生。
纽约拜访中国的良心刘宾雁先生有感寄奉
(一)
随心所欲不逾矩,风采依然大丈夫。
翘首神州重抖擞,兴风狂啸老于菟。
(二)
良心值几钱一斤,十二亿人卖纷纷。
哀莫大于心不死,愿公重塑中国魂。
我没有得到刘宾雁先生的回示。时间一久,也就忘了这事。
四年后,我追随友人参与编辑《不死的流亡者》一书和发起“刘宾雁八十华诞暨文学写作六十五周年庆贺活动”。05年2月27日在普林斯顿的庆贺晚会上,与会者敬重刘宾雁,纷纷与他合影。我怕他癌症晚期的身体吃不消,终于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也与他合影。晚会后的一个小型聚会临散时,又有人与刘宾雁先生合影,我没能靠近,又失去了机会。那时,他已拖着病体坚持了六个多小时了。虽然没能与刘宾雁先生合影是一大遗憾,但我总会想起庆贺晚会间和小型聚会散时,刘宾雁先生两次过来,对我说:“河清,谢谢你,你辛苦了。”这至今留给我真切的感动和熨贴的温馨,弥补了没有合影的遗憾。
五年后,刘宾雁先生去世了。真是有缘,我适客旅纽约。友人在刘宾雁病危的第一时间通知我。我很想赶去探望刘宾雁,见他最后一面,终因自觉交谊尚浅,不敢在此弥留之际,打扰他与亲人和挚友的临终相聚。为弥补这一缺憾,我克服客旅的不便,积极追随友人参与筹办丧事活动。刘夫人朱洪先生在遗体告别仪式和追思会上也两次对我说:“辛苦你了,谢谢你。”某日,我收到刘宾雁先生家属的一个邮件,称在刘宾雁的遗物中发现我的传真诗稿,希望我用毛笔重写寄去。五年的光阴,传真稿上的墨痕早已淡失,很可能是另有笔迹注明,不然是很难认出来的。卑微而丑陋的我,为自己得到刘宾雁先生及其家属的重视心泛涟漪。
刘宾雁先生,我深深地感谢您!愿您在天之灵安息!
2006、12、2于地中海畔(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黄河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