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非常重视儒学,他即位以后,便开始诏举贤良方正之士,董仲舒也在应召对策之列。对策这一天,武帝的第一个问卷是:“天命是不能挽回的吗?”
董仲舒答道:“臣小心查考了春秋的记载,根据前代事来看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觉的很值得敬畏。国家将要发生违背天道的坏事,天就先降下灾害来谴责、告诫他;如果不知道醒悟,又显示一些怪异的事情来警告他;仍然不知道改变,而后灾祸才来到。由此可见,天对人君还是爱护的,而且要替他来防止灾祸。只要不是十分无道的时代,天总是要扶助和保全他的。事情的成功取决于君主的努力。努力于学问,见闻就会广博;努力行道,品德就会日日提高。”
武帝看完他的对策很是满意,于是又问道:“虞舜为帝,整日漫步于回廊之上,拱手无为,天下太平。周文王整日忙碌,到黄昏也无暇吃饭,天下也得到了治理,帝王之道不是一脉相承的吗?为什么劳逸相差如此之大呢?”
董仲舒回答说:“臣听说尧接受天命,把天下作为忧虑对象,诛伐乱臣,力求圣贤,所以得到舜、禹、稷等贤人。有众人辅佐,所以教化大行、天下合洽。到了商纣王的时候,杀戮贤良、残害百姓,文王顺应天命,以圣贤为师,把仁爱施于百姓,天下归心。但此时纣仍然为君王,尊卑混乱,百姓逃亡。所以文王感到悲伤,要安抚他们,因此直到黄昏仍无暇吃饭。由此看来,帝王的传承相同,而劳逸有别,是由于时代不同的缘故。”
武帝听了点头称是,又发出第三道诏问:“朕想寻求昌明或渐渐灭亡的道理,以便虚心变革。”
董仲舒回答说:“臣听说,天是万物之祖,通过阴阳寒暑来使万物生长。所以圣人效法天而创立道;仁是人君用来爱护人民的;德是人君用来养育人民的;刑罚是人君用来惩罚人民的。道的根本来自天,天不变,道也就不变。所以禹继承舜的道,舜继承尧的道,三圣相传而遵守一个道。”
这三次对策代表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在他看来,君主代表上天来治理国家,君权神圣不可侵犯。但君主又不是没有约束的,因为天和人是相互感应的,君主行为不当,天就会降下灾难来昭示君主的错误,君主如果不改过,天意就会改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董仲舒答道:“臣小心查考了春秋的记载,根据前代事来看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觉的很值得敬畏。国家将要发生违背天道的坏事,天就先降下灾害来谴责、告诫他;如果不知道醒悟,又显示一些怪异的事情来警告他;仍然不知道改变,而后灾祸才来到。由此可见,天对人君还是爱护的,而且要替他来防止灾祸。只要不是十分无道的时代,天总是要扶助和保全他的。事情的成功取决于君主的努力。努力于学问,见闻就会广博;努力行道,品德就会日日提高。”
武帝看完他的对策很是满意,于是又问道:“虞舜为帝,整日漫步于回廊之上,拱手无为,天下太平。周文王整日忙碌,到黄昏也无暇吃饭,天下也得到了治理,帝王之道不是一脉相承的吗?为什么劳逸相差如此之大呢?”
董仲舒回答说:“臣听说尧接受天命,把天下作为忧虑对象,诛伐乱臣,力求圣贤,所以得到舜、禹、稷等贤人。有众人辅佐,所以教化大行、天下合洽。到了商纣王的时候,杀戮贤良、残害百姓,文王顺应天命,以圣贤为师,把仁爱施于百姓,天下归心。但此时纣仍然为君王,尊卑混乱,百姓逃亡。所以文王感到悲伤,要安抚他们,因此直到黄昏仍无暇吃饭。由此看来,帝王的传承相同,而劳逸有别,是由于时代不同的缘故。”
武帝听了点头称是,又发出第三道诏问:“朕想寻求昌明或渐渐灭亡的道理,以便虚心变革。”
董仲舒回答说:“臣听说,天是万物之祖,通过阴阳寒暑来使万物生长。所以圣人效法天而创立道;仁是人君用来爱护人民的;德是人君用来养育人民的;刑罚是人君用来惩罚人民的。道的根本来自天,天不变,道也就不变。所以禹继承舜的道,舜继承尧的道,三圣相传而遵守一个道。”
这三次对策代表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在他看来,君主代表上天来治理国家,君权神圣不可侵犯。但君主又不是没有约束的,因为天和人是相互感应的,君主行为不当,天就会降下灾难来昭示君主的错误,君主如果不改过,天意就会改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董仲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