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毛泽东的晚年生活》(郭金荣著),作者以毛泽东护士孟锦云的回忆为主,写成了这本书。
孟锦云, 1948年出生,12岁考入了空政歌舞团。该歌舞团的一些演员,经过了严格审查之后,可以进中南海,去陪毛泽东等跳舞,1963年4月,只有14岁的小孟,被派去中南海“出任务”。从那之后几乎每个星期孟锦云都要被送到中南海去陪毛泽东跳舞,直到“文革”开始。
孟锦云“文革”中被打“反革命”,判了刑,放出来后,在毛泽东一手操办下,被平了反。感恩戴德的她,奉毛之召做了毛的近身私人护士。从1975年5月到1976年9月9日,她日夜伴随毛泽东。
1976年9月13日的报纸上,可以看到,在给毛主席守灵的人中有个孟锦云,就是她曾与毛泽东朝夕相处,日夜相伴。
孟锦云对毛泽东的言谈有很多回忆,通过这些回忆,我们也可以看到毛泽东的内心的真实世界,因为毛泽东到了1975年已是82岁的高龄老人,和他日夜相处的一些身边的人,说话自然也没有什么顾忌,所以从谈话中能够暴露毛泽东的真实思想。
**看香港电影《云中落绣鞋》**
1975年8月的一天,晚饭后,毛泽东、张玉凤、孟锦云、李玲师在一起看香港电影《云中落绣鞋》。电影的内容是:
一个员外家的小姐不慎跌落后花园枯井中,生命危在旦夕。员外贴出告示,谁能搭救小姐,便将小姐许之为妻。两个青年同时要救小姐,商量好一个下去,一个在上面照应,把小姐救上来之后,听从小姐的意愿,她愿嫁给谁都可以。一个青年就用筐拴上绳子把另一个青年送到了井下,下去的青年看到小姐已奄奄一息,井下又黑又潮,空气稀薄,那青年赶紧把小姐放入筐内,就喊着让往上拉,井上的青年用力往上一把一把地拉,小姐终于救上来了。小姐虽然气息奄奄,但依旧美丽动人。井上青年一见小姐,哪里还顾得上井下的那个青年,赶紧用一大石盖上井口,抱着就往员外家送。这个青年心里想,井下的那个小子怎么喊叫,也不会有人听见,过不了多久,就会闷死在井里,自己不就娶了小姐,成全美事。果然,那青年作为小姐的救命恩人,做了员外家的女婿。
谁知,那井底下的青年,等着小姐上去之后,再把筐送下来拉他,但左等右等,不见放下筐来。而且不一会儿,自己头顶上的那一点点亮光也一下被盖住了,一片漆黑,他又呼又叫,不见反响。他心想,坏了,肯定是井上的那青年使坏,自己不仅娶不成小姐,而且非憋死在井里不可了。他又看看自己手中的那只绣花鞋。虽然井下伸手不见五指,但这只鞋却闪着白光,他似乎又有了生的希望,原来,这只鞋是小姐被往上拉的时候从脚上脱落,正落在这青年的手中。
小姐与井上的那个青年,已喜结良缘。一日,小姐忽做一梦,梦见她正在后花园里赏桂花之时,忽然从高高的天空中飘落下一只绣花鞋。这只鞋正落在小姐的脚下,小姐低头一看,这不正是自己丢失的那只鞋吗?自己正要去捡,鞋忽然不见了。在她面着站着一英俊青年,那青年向她诉说了如何救她的经过,说完之后,就飘然而去。
小姐从梦中醒来,左思右想,心中感到蹊跷。自己的一只绣花鞋确实至今未能寻见,莫非,真如梦中那青年所言。说来也巧,小姐正想着此事,那梦中青年却敲门而进了。通过神仙的保佑,并有那双绣鞋为证。一切真相大白,小姐由父作主,赶走了那个狡猾的青年,许身那个死里逃生的青年。
这是个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告诉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这类故事,在中国民间老百姓那里千古流传。
**老毛黑心,赞扬落井下石**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毛泽东兴致很高,可能也想利用这部电影,教育比他小五十多岁的女孩子,于是有了以下的回答:
看完这部片子,主席问了小张、小孟、小李这样一个看起来很可笑的问题。“你们说说看,这两个救小姐青年,哪个好些?”主席漫不经心地问道。
“当然是在井下的那个青年好啦。”小李脱口而出。“还用说吗,井上那个青年真够坏的。他不仅贪人之功,据为已有,还陷害别人。”小孟也随着谈了自己的看法。
“小张,你自然也和他们一样的看法了?”主席笑着,把头转向了张玉凤。“差不多,这是很明显的道理。我不明白,您干么要问这么个问题?”小张也算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我和你们的看法不一样,我觉得,还是那个井上面的青年更好些。”主席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便不再往下说,却把眼光移向她们3个,意思是等待她们的反驳。
“那为什么,我们可不明白。”小孟直接反问。
“那个井下青年,对问题考虑太简单,他缺乏周密的思考,他早就应该想到井上的青年会使出这一招,他太愚了,还是那个井上青年聪明噢。”主席兴趣很浓地与几个姑娘争辩。
“噢,他聪明?他太奸滑了,这种人太不老实。”小张首先表示反对主席的意见。
“老实,老实是无用的别名,这是鲁迅先生的见解,我很同意。”主席继续谈着自己的见解。
“那他也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害别人啊!”小孟又说。
“就有一个小姐,他不去害,他能得到吗?看来,他是太爱这个小姐了,这叫爱之心切,恨之心狠。”
“反正咱们也说不过主席,行了,总是您有理,对吧?”小张倒是想着结束这场争议了。
以上见《毛泽东的晚年生活》P165。
从这段谈话中,可以看到毛泽东的黑暗的内心世界,在毛泽东的心目中,什么善良,信义、道德全是无用。全是胡说,重要的是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一切手段。为了占有小姐,可以背信弃义,落井下石。
回忆毛泽东,在夺取权力的过程中,在维护“君主”地位的过程,他采取的手段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毛泽东的政治生活中,待人接物、背信弃义、落井下石之事,数不胜数。为了目的不择手段这是他的处世哲学和信条。
以上这一段对话,发生在毛泽东82岁的时候,当时毛泽东,斗倒了刘少奇,林彪之后,自知他的地位已无人能够挑战,在一批文化不高,思想幼稚。日夜厮守的女孩面前,不加掩饰地,流露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也是很自然的
- 关键字搜索:
- 就有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