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生加分闹丑闻 是“特长生”还是“特权生”

“操作这样的事,一是学生家里要有经济实力,二是看孩子的成绩是否有基础,加分有没有实际意义。”这是湖南省衡阳市一名体育教师说的话。在这里,高考加分保送竟成了当地的“产业”。

这两天有关湖南省千余高考学生体育加分造假一事沸沸扬扬,尊为“国考”的高考,其公正性、公平性自然是广大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披露,在这起事件中有一个50余人的班级,能加20分的就达到20多人,即一半以上的学生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真不知道,这该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没有文艺特长,却有可加分的证书,这在××市也是公开的秘密,去问高三的学生,他们熟悉的同学无任何专长,却能加分已不奇怪。今年偶尔看到××市前3年高考录取统计,享受加分的考生,比不享受此待遇的考生多出几倍。”一名读者这样留言。

按照国家规定,高考成绩能够获得加分的学生,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体现照顾身份的,如少数民族、归侨、革命烈士子女;另一类是学生本人表现特别优秀的,像三好学生、国家二级运动员和各项竞赛活动中获奖者等。

参加湖南省2006年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的考生共有3407名,这3407名考生都符合标准吗?记者在测试现场发现,路两边停满了小轿车,车牌号囊括了各地从公检法到路政以及其他政府机关。一位学生家长说,没有点儿关系和背景,怎么能弄到优胜者资格证书呢?这些车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一考定终身。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一分压倒千百人,加分中的腐败对其他考生权益是一种极大伤害,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那些没有权力没有金钱的考生只能仰天长叹。这种不公将带给考生什么?他们完成学业以后,又会以怎样的心态走进社会?

高考,这个全民瞩目的人才遴选机制,正在被作弊或替考或造假削弱着它的严肃性、公平性和权威性。而更为可怕的是,造假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造假的人员越来越集体化。

教育部学生司一名负责人坦率地承认,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高考环节的竞争异常激烈,导致了一些改革方向正确、具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在实施过程中走偏了,演变成带有功利性的工具。

如果高考的这些漏洞任其发展的话,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只不过就是画饼充饥的理想罢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