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与诚信──在美国开车的感想

去美国之前并未打算在那儿开车。美国政府富布赖特项目的访问期间是一个学术年,也就是10个月,这个期间不算短也不算长,而且我租房就租在离范登堡大学校园不远的地方,步行也就十几分钟,所以到美国后的头几天也没有买车和开车的想法。但后来的一系列事实使我感觉没有车的确是太不方便了: 

  首先是置办“家当”。我因带了女儿琪琪同往美国,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这里租房一般都是不带家具的,房子里除了厨房的硬件外,四徒白壁,一无所有,全得自己添置,父女俩得在这个“临时家庭”里待将近一年,所以家当一样都不能少:沙发、电视机、饭桌、书架、床、床上用品、写字台、厨房里的锅碗瓢盆等等。这些东西都得到不同的商店里买,一趟一趟去跑,而且这里的商店包括家具店都是不管送货的,万一你提出非送货不可,那工钱可就贵了,比如买一台普通的 29英寸的新电视机大约160元(当然是指美元),很便宜,但若让他送一趟,工钱得约50元,再加上10元左右的小费,是电视机价格的三分之一强。而且,人家还懒得给你送。好在我来之前就与这里的一位从北大来的留学生吴必轩联系上了,到这里后小吴几乎每天帮我去商店拉东西,包括租的这套公寓也是小吴帮我联系的。拉床架和床垫、沙发等物品时,小车放不下,小吴就租了一辆专门拉大件东西的货车,替我拉回来。那时我开始有了两种感觉:一是没有车的不方便,二是美国不如国内生活方便。 

  然后是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我们住的地方属于downtown范围,周边没有副食店、小超市等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地方,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得到离住的地方有将近15公里远的郊区去,像沃尔玛等大型商场全在郊区。两个人吃饭,一个星期至少得采购一次,而且平时买点什么小东西也极不方便。小吴很热心,过几天就打电话问我要不要去沃尔玛,但我想老这样可不是回事。 

  再就是这里的出租车极不方便。我原想:平时去学校走路可以解决,琪琪上学有校车,其他如果有点急事外出就主要利用出租车作为交通工具,但是这里的街上几乎没有出租车“扫街”,用出租车得提前与出租车公司预约,不像在国内到马路上随时可以打到出租车。 

  这样看来,这车是非买不可的了。 

  我把这个想法跟小吴说了。小吴是个多面手,对车尤其懂行,自己还会修理,据说这里几位中国留学生买的二手车都是他帮忙去看货、验车搞掂的。我把买车的想法跟他说了没几天,有一天他打电话告诉我,已经替我看好了一辆车,96年的雪佛莱,跑了27万公里,各方面性能不错,开个一年半载不成问题,价钱呢,你猜猜吧,我是被吓了一跳:才650元! 

  买了车,下一步是考驾照。这里考驾照不像国内,没有什么驾校的,你自己练好了然后去申请考试就是,考过了就发给你驾照。按照田纳西州的法律,先要通过类似国内的交通法规考试,这一关过了发给一个Learner Permit驾照,相当于实习驾照,有了这个实习驾照才能自己找人去学车,自己觉得学会了再去申请路考,路考过了发给正式驾照。正式驾照具有身份证明的效力,如坐飞机、买烟、买酒、申领信用卡、办理保险、领取挂号邮件、申请入学等,包括选民资格证明的效力。 

  小吴说:你就先准备考交通法规吧。我说:那有什么好准备的,跟国内差不多吧,美国不也是靠右行吗,就直接去考吧,先赶紧把实习驾照拿下来。小吴将信将疑地说:你有把握? 

  交通法规一共30道题目,全是选择题,答对24个就过,时间不限。 

  往电脑前一座,看了前面三道题,有点懵:全是数字题,第一道是停车离消火栓至少要保持多远的距离,第二道是在丁字路口左转弯要提前多少英尺打转向灯,第三道是BAC(即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酒精浓度)达到0.10-0.12时驾车出事的风险比正常状态高出多少倍。天哪,这些数字我哪知道啊。只好凭感觉去猜了。结束答题,在休息室等了几分钟,结果就出来了,答对23题,正好少一分。我摇了摇头,心想,只得再跑一趟了。考点有《田纳西州驾驶员手册和考照指南》,厚厚的一本,免费的,拿了一本,看来得回去背数字了。好在考试全是免费的,随你考几次,除了收2元钱的工本费。 

  过了一个星期,我成竹在胸对小吴说:这次它要是全是数字就好了,我连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酒后驾车被查到时分别要蹲多长时间监狱、罚款多少元、如何扣押车辆都背熟了。接着往电脑前一坐,打开程序,我的天,这回找半天才找出几个有关数字的题目,其他多数题目变成了知识题,例如,雾天开车应当如何使用车灯、高速公路上遇到意外情况时如何紧急停车、夜间开车的安全距离判断因素等。我没有开车经验,只好凭一般意义上的生活经验去推断了。结果出来,得,又一个23分! 

  小吴得意了,说:“你还博导呢,怎么考个交规都考不过啊,我可是一次就考过的呦。也怨我,没给你提醒提醒。我跟你说,光背数字是不够的,那本《驾驶员手册》必须从头到尾细读几遍才行的。你要真在田纳西开车,你还真得好好熟悉他们的交通规则,否则以后麻烦大了。”说实话,根据上次的教训,那本《驾驶员手册》我的确只挑有关数字的部分重点看了看,一百多页的书大约只看了其中的30多页。这回不敢掉以轻心了,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看完才知道,这本书不仅仅是交通规则,还写了很多安全驾车的经验之谈和“友情提示”,学到了不少东西。第三次去考,终于考了个满分。这回小吴又“挤兑”我了:考满分有什么必要啊,及格就行,要匀1分给上两次,我们不就免得跑三趟嘛!考点当场就给办妥了实习驾照。 

  拿到了实习驾照,小吴开始陪我练车。其实我在国内是正儿八经上过驾校、取得驾驶执照的,只是自98年拿到驾照后就连一次方向盘都没有摸过,8年过去了,现在一点感觉也没有了。我对开车本没有什么兴趣,这次是逼上梁山。白天都有事,练车就放在晚上。 

  有一次,正练着车,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吴下命令:靠边停车。我说,这不开得好好的,干嘛停车?况且这是在快速路上。小吴说:后边有警车让我们停车。我一听,赶紧靠边停车。按照在国内开车的经验,这种情况司机停车后都会立即下车去主动跟警察打招呼的,但我从《驾驶员手册》上知道,这里是恰恰相反的,司机绝对不能下车,连车窗都不能摇下来的,只能坐在车里,双手必须放在方向盘上,等候警察的指示。我从反光镜里看见警车靠边停在我们的车后,然后身穿制服的两名警察走到我们车的左侧,此时我知道我可以把车窗放下来。警察敬了个礼,先说了声“Good evening”,然后又说了声“Are you OK?”然后出示他们自己执行公务的身份证明。我和小吴向警察解释说:我们在练车。警察让我们分别出示各自的驾照和实习驾照,由于我的实习驾照不具有身份证明的效力,还要求我出示护照。验证过后,警察说:“我们跟了你们一段距离,之所以让你们停车,是因为我们看见你们的车时快时慢,而且左右摆动幅度较大,有时还压着黄线,我们担心有什么情况,所以让你们停车。现在明白怎么回事了。刚学车最好不要到快速路上来。好好练吧,不要紧张。你们可以走了。”我们松了口气。不过我是第一次与美国警察打交道,平时是看不到警察的,他们执行公务的做法我是有了一次切身的感受。 

  又有一次,我们在一个很大的停车场练车。这是一个商场的停车场,白天停满了车,晚上空空如也,这个停车场不仅大,还有坡度,还有转弯,还与旁边的几条马路联结,有丁字路口,有十字路口,是理想的练车场地。那天是个周末,我们晚饭时喝了点酒,要等酒精完全消失才能上车,所以快12点才开始练车。约莫练了半个小时,来了辆警车,示意我们停车。我们向警察解释是在练车,然后问他们:我们在这个停车场练车可以吗?现在这个时间练车可以吗?警察说:这个停车场属于私人财产,但是晚上练车是可以的;附近没有居民,现在这个时间练车也是可以的;我们之所以来看一下,是想确认你们在做什么。另外提醒你们,这段时间我们这个城市有些不安全因素(作者注:当时这里正发生了一位中国留学生的家属在送外卖时被枪杀的案件),为你们自己的安全考虑,建议你们不要练得太晚,早一点收工。 

  总共没练几次,因为各自都很忙,小吴的学习也很紧张,难得挤出时间陪练。持实习驾照的人只能在有正式驾照的人陪同下才能开车上路,我与小吴相互住的地方又离得远,自己一个人不能上路练车,也不敢偷偷去练,万一被警察逮着了处罚起来可吃不消,那辆雪佛莱停在门口只好一直“闲置”,去路考的事情就耽误下来了。转眼春节快到了,我太太请了一个月假来美探亲,我突然想起《驾驶员手册》上说的外国人持有的驾照在进入田纳西后6个月内是有效的,何不干脆让太太把我在国内的驾照带过来,就用它得了,这样我就可以自己开车上路了。 

  真是没想到,国内那本闲置了8年的驾照第一次派上用场却是在美国。太太来后第三天,我就拉着太太和女儿一家三口开车去沃尔玛。第一次独自上路,就上了快速路,而且这条快速路车流量大,交叉路口多,车速很快,要两次经过铁路道口,三次坡度极大的坡路,N次个拐弯,是个不错的考验机会。毕竟在国内正式上过驾校,小吴同志陪练也有方,加上本人“心理素质”和“车感”都还可以,这来回三十多公里的快速路竟也顺顺当当地开下来了。晚上一家人庆贺了一番。不过,太太后来说,她坐在前面还是挺紧张的,只是表面装作很轻松,为的是给我信心。 

  我所逗留的城市Nashville是田纳西州的首府,人口70多万,在美国属于中等城市。范登堡大学在市中心的边缘地带。这里downtown的街道是比较规整的,或者南北向,或者东西向,但往郊区走就乱乎了。开了几次车,发现这里的交通规则和交通“惯例”颇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也给了我很多的感慨和联想。 

  一是车速快。按这里中国留学生的说法,田纳西人开车都跟“疯子”似的,特别快,即使是市中心地区的繁华街道和路段,车速也大都开到时速60多公里甚至70多公里,稍微郊区一点的路上就提速到80多公里。这比起平均时速不超过25公里的北京街道的确是爽多了(这个数字我印象中是早几年统计的,现在恐怕不会有改观,或者是更慢了?)。车速快的原因不是由于路况和车况好,北京的好车多了去,路面宽得更是别人望尘莫及的。车速能够快起来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机动车、行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该你通过的时候你尽管放心大胆往前开,因为你确实不用担心马路上会有人突然闯进来,也不用担心别的车会突然掉头或突然变线或突然急刹车或闯红灯;而不该你走的时候,大家都会绝对安静耐心地等待。所以,比如你在一条马路上行驶,前面一直望过去连续有四、五个十字路口,但只要你行驶的方向是绿灯,你就根本用不着担心其他方向会不会有车开过来,当你经过每一个路口时你也不需要看两边,眼睛只看前方,你只管快速行驶和通过每一个路口,或者说,你必须快速行驶和通过,否则你就影响了别人的行驶和通行,你就妨碍了交通。所以,交通规则上有一条,当你能够快速行驶而不快速行驶时,不仅是不安全的,而且是不允许的,因为你在妨碍交通。即使是行驶在连拐弯带下坡的上下行都只有一条道的路上,你也可以把车速开到80公里,你不用担心会有车从旁边的路口进入你的车道,因为是从旁道进入主路的车辆有义务保证在不影响主路车辆的行驶的情况下进入主路,而不是主路车辆有义务了望和避让从旁道进入的车辆,各自的注意义务分得很清楚。二是交叉路口、繁华路段的分流设计合理,例如,在很多交叉路口都设有专为左转弯车待车的隔离区,当你需要在路口左转弯时,你先进入该隔离区,这样,左转弯的车不会阻塞直行车辆的通行,直行车辆也不会影响左转弯车的行驶。又如,在上下行各有两条或更多的车道时,十字路口内道(即最靠里边接近分隔线的车道)的停车线通常比外道的停车线缩进约1米,这样便于从交叉方向左拐弯相向而行的车辆快速通过。再如,很多马路的上下行路线分割并不是偶数对称的,而是单数不对称的,根据每个方向车流量的大小和转弯的情况分配车道,分割为上行一条道而下行两条道,或者上行两条道而下行三条道。还如,由于要保证车辆在交叉路口的快速通过,所以红绿灯中的黄灯时间设计较长,比国内要长5倍左右时间,国内通常是黄灯连续闪烁三次就变成了红灯,中间只有1、2秒甚至不足1秒钟,车辆遇到红绿灯变化时难以作出准确和及时的判断,所以在交叉路口经常听到刺耳的急刹车声,抢黄灯的情况经常发生,而这里的黄灯时间通常为8-10秒钟,司机从较远的距离就能准确判断是否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路口,不需要到了跟前再作决策,所以要么可以原来的速度从容快速通过,无须减速,要么平缓地减速和刹车。 

  所以,提高城市交通的车速尽管有很多因素,但交叉路口分流、红绿灯时间控制、车道分配、立交桥分流等设计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城市的街道通常并不宽敞,哪有北京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长安大街、平安大道等那样宽绰的马路,而他们的车流量只比我们大,可人家的城市交通时速远远超过我们,这当中尽管有交通规则的遵守的问题,但道路设计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以本人的游历经验和常识判断,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个大城市是通过不断地加宽马路来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的。马路修得再宽,设计不科学,宽绰的马路也只能成为一个蠕动的大型停车场而已。 

  二是红绿灯少,只是在主干道的少数主要十字路口设置红绿灯,而更多的路口是通过设置Stop指示牌控制交通,有的十字路口的四个方向都设置有Stop指示牌,有的是对应的两个方向设置而另两个方向不设置。在四个方向都有指示牌的路口,所有车辆到指示牌前必须停车,不管其他方向有无车辆,而且必须是Completely Stop,即完全停住,不能一边减速一边了望一边通行,否则属于严重的违章。待判断自己能够通行时立即快速通过。如果不同方向同时有车到达路口,则依 First come,first go的规则,先到先走。每一车辆都必须在这样的路口先停车再通过,即使与你同一个方向的前一车辆刚通过,你紧跟着它,但当你到指示牌前时你也必须停车,不能跟着就往前走。在只有对应的两个方向有停车指示牌而另一个对应方向没有时,没有停车指示牌的方向的车辆根本不需要了望,只管快速通过。而有停车指示牌方向的所有车辆必须先停车,再了望,再通过。把通过路口的机动权交给司机,让司机根据路面的实际交通情况通过路口,比起固定分配通行时间的红绿灯,这种控制方式极大地减少了十字路口的总和停车时间,提高了单位时间内车辆的通过总量,从而提高了车速。不过,我理解这种合理的做法拿到国内恐怕是行不通的,因为它对“软件”方面的要求很严,即人们的交通规则意识。在国内,有红绿灯司机都敢闯,车辆正在路口通过时行人都敢横穿,要是换成不是红绿灯的一块指示牌,那我估计这些路口全成了“停车场”。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个道理是容易明白,只是觉着这种好的做法和惯例我们却不能用,心中不免感到遗憾。 

  三是单行道多,市区内的单行道比例多达30%以上,有的地方可能多达一半。单行道的分流设计可以避免车流过于集中,非常有利于防止路口尤其是交通流量大的路口和繁华路段的交通堵塞,据统计单行道的交通事故率也低于双向道。当然,采取多设单行道的办法有一个前提,即必须有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并尽量打通相邻和相近街道的连接。 

  四是没有电子监测装置,更没有交通警察。现在据说北京的主要交叉路口都装有电子监测器,监测那些闯红灯、超速等交通违章行为,由此还引发出了一些争议甚至行政诉讼。在这里,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完全是一种基本的交通信念,美国人认为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成为违反交通规则的借口,当地人有句谚语叫做“可以不听上帝的,但必须听交通规则的。”遇到有停车标志,即使司机完全可以看清楚所有方向都没有一辆车,即使是深更半夜,都不会想到去违章。我理解在国内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装电子监测器恐怕是不行的,即使装了电子监测器也还是有司机想出了如何躲避监测器的“高招”。在一个既不讲规则又不守信用的环境下,不仅无端增加了许许多多的管理成本,而且又进一步制造了新的不诚信行为,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五是对校车的特殊待遇。接送中小学学生的校车是这里马路上的常见车辆,在全美国所有校车是实行统一的标志,即黄色车身加黑色大块条纹,并喷以School Bus的醒目字样。校车的“待遇”与警车、救护车、消防车是一样的,甚至优于救护车和消防车。按照田纳西州的交通规则,因为对后者,交通规则上只是一般性地规定,即遇有救护车、消防车鸣笛通行时,其他车辆应当尽量、尽快避让,仅此而已,但对于校车则有专门的、详细的“校车避让规则”一节,其规则远比后者复杂和严格,包括:其一,当校车准备停车时,司机会在驾驶室外预先伸出一个红底白字的“Stop”牌,并闪烁停车信号灯,此时无论从校车前方与校车相向而行还是从校车后方与校车同向而行的所有接近校车的车辆都必须立即减速并完全停车;其二,在校车停车、上下学生的时候,任何车辆包括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必须处于完全停车状态,且必须停在离校车不少于20英尺的距离之外,──在全美国50个州,都有同样的一条交通规则:超越正在停靠和上下学生的校车是最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之一;其三,所有车辆在经过有School Zone的标志区域时,必须减速,当School Zone标志上的黄灯开始闪烁时,所有车辆的时速不得超过15英里。田纳西州《驾驶员手册》上在介绍了有关校车避让规则后,有一段用红色大号字体标示的警示语:“在田纳西州,孩子的生命安全超过一切最有价值的财富!” 

  六是开车打手机的多。在美国,只有少数州禁止开车打手机。田纳西州法律不禁止开车打手机,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的现象。我刚开始不太明白,美国的交通规则不是很严格的吗?现在国内很多城市如北京是严格禁止开车打手机的,当然,事实上在北京开车打手机属于家常便饭,这大约是交通违章最普遍的现象了,记得在国内时那些开车的朋友打手机时先看看周围有没有警察,到了交通路口就赶紧把手机放在座位上;接听朋友的电话时也经常是说着说着就听对方压低声音说道:“我在开车呢,前面有警察,待会再给你打过去。”我问美国朋友为什么不禁止开车打手机,他们解释说:手机本来就是给人提供方便的,我们的很多时间都是在车上度过的,如果开车不让打手机那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的。田纳西州《驾驶员手册》上说:目前州法律不禁止开车打手机,但为司机和其他人的安全考虑,我们还是建议你开车时尽量不要打手机,因为那样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增加事故风险,如果确实需要使用手机,建议:一,以接受来话为主,尽量不主动打出电话;二,尽量采取快捷键输入方法,减少拨号时间与次数;三,将车行驶在慢车道上再使用手机;四,尽量安装和使用车载电话;五,手机应置于伸手能及的地方;六,车流量大的路段、繁华路段、急转弯的路段等不要使用手机;七,谈话内容不要涉及到影响你的情绪的话题,那些事情等不开车时再谈。瞧,娓娓道来,尽为你着想,这样的《驾驶员手册》国内恐怕不多见。我是新手,还不敢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不过我也不打算养成这个习惯,要不回到国内老要跟警察同志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会很难受的。 

  七是对一般追尾、刮蹭事件的处理方式的超然与洒脱。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感受非常强烈,因为与国内的反差太大了。开车追尾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轻微的刮蹭也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这里的人们根本不当回事,比如追尾了,双方停下车,先互相道声歉(在国内,被追尾一方是绝对不可能道歉的,追尾一方通常也不愿意道歉,暗藏的心态是怕道了歉会增加自己的责任,好像是自己承认了有过错,“谈判”时处理不利地位),问一声对方“你身体没有什么事情吧?”然后看一下各自的车,没什么大事,就该说“bye”了,各走各的。如果撞得严重一些,追尾一方就会把自己的驾驶证号码、联系电话和保险公司的电话告诉对方,对方记下来,就结束了,仍旧是说声“bye-bye”,各走各的。如果在停车场刮蹭了别人的车,或者自己的车被别人蹭了一下,只要没什么大的损伤,也如追尾的处理一样,就像没事一般,道声歉就完了。我看见过几次追尾与刮蹭事件,有的车身被撞进去很大一块,有的被刮掉一大块漆,我当时以为双方肯定要“理论”一番,但他们没有,甚至连对方的联系电话也没有要,顶多责任方说声“I am so sorry”,对方说声“well,that’s OK。”就各走各的了。有时,停车场太挤,停进车位或从车位里出来很困难,就差那么几厘米,你甚至可以主动地用你自己的车轻轻地顶一下旁边的车,把它顶远或顶开一点,没事,大家都可以这样做,当然只能用保险杠顶保险杠。美国人解释说,这是保险杠的功能之一。 

  这不禁想起在国内亲身经历的情形。镜头一:大马路上,两辆车停在马路中间,两位司机站在马路中间,或者相互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或者若无其事地靠着车身抽着烟,打着电话,慢悠悠地聊着天,任凭前后左右的车堵得水泄不通,而其实两辆车就只那么蹭了一下。镜头二:十字路口,两车一横一竖摆在那儿,不是撞的,两辆车都好好的,蹭了一下而已,两位司机正在耐心地讨价还价,这个说:200元真的少了点,您再加50元吧;那个说:我上次被别人蹭了一下,才拿到150元呢。红绿灯变换了无数次,车堵了一大堆,但这似乎与两位司机毫无关系,他们继续着他们的“谈判”。终于谈妥了,拿到钱的人心满意足地将钱装进兜里,但不着急走,再围着自己的车转上几圈,左看看,右瞧瞧,这才慢条斯理地钻进车里。后面的车大约实在是忍不住了,摁了声喇叭,这位司机本已启动车子,听见喇叭声,却又停住车,摇下车窗,伸出脑袋,朝后面大声嚷道:“你着什么急啊你!” 

  有一次,我与一位朋友到一个停车场去开车,朋友的车较大,正前方几米远又有一辆面包车横在那里,于是从车位里出来时蹭了一下旁边的一辆本田车,我和朋友赶紧下车查看,本田的右侧面被蹭去一点漆,面积大约不到两颗米粒大小,而且极浅,不十分仔细地看是看不出来的。这是停车场的保安过来了,我们说明了情况,我的朋友认为他出车位是在停车场管理员的手势引导下进行的,且正前方是通道,不是停车位,却停了辆面包车,导致空间过小,这是发生蹭车的原因,所以我们没有责任。保安说:车是你开着的,当然是你的责任。我问:该怎么承担责任呢?保安说:你给 200元吧。我说车主不在,给谁呢?他说,给我们,我们会转交给车主的,否则车主会找我们赔的。我的朋友坚决不干,并要打电话找交警大队的人来处理。那天朋友是开车帮我去办事的,约好了时间,我说:算了吧,给他200元。交了钱,保安才让我们走。路上,朋友仍旧一脸怒气,怨我不该给保安钱。我说:就当破财免灾吧。 

  有一次我从一个网站上看到一幅现场照片:南方某城市,川流不息的大街上,两辆车大约追尾了,照片上一位身宽体壮的男子仰面朝天、四肢摊开躺着──别担心,他尽管躺着,却正在满脸笑容地打电话;离他约三米远,侧身躺着一位体态丰盈的女子──也别担心,她尽管是侧身躺着,但还是能够很清楚地看见她也同样正在打着手机电话!旁边停了不少车,也聚集了不少围观者,两辆车均完好无损,马路上既无散落的任何碎物细件,更无恐怖的血迹。 

  我叫女儿来看这张照片。女儿看了看,一脸茫然,问我:他们在干嘛呀?我说:追尾了,就是两辆车轻轻撞了一下。女儿问:出人命了吗?我说:没有。女儿问:那他们还躺在地上干嘛呀?还打电话呢,旁边堵了那么多车。我说:这张照片告诉我们两个道理或者说两个问题:第一,它说明这个社会不讲规则。没有什么大事,自己可以处理,交通规则上都有关于出现这种小事情该怎么处理的规则,但他们不希望按规则办事,他们或许是给自己当了什么官的朋友比如交警大队的朋友打电话,他们希望通过熟人而不是规则解决纠纷。人们不信赖规则,人和权力就成了解决纠纷的途径和力量,于是谁认识人多,特别是认识当官的人多,在纠纷解决中就可能得到好处。解决纠纷如此,推而广之,其他事情就也如此,比如分配财产,提供机会,也主要不是根据已有的规则进行,而是依据权力和其他关系来进行。这样就产生了权力与其他利益之间的交易,握有权力的人就可以把权力当作一种资源去谋求私利。第二,它说明这个社会不讲诚信,本来没有什么损失,但企图从对方身上获得不应当获得的补偿或赔偿,把事故当作获利的手段,就是想讹诈别人的钱财,一点也不讲诚实信用,而且为了自己的不正当利益还妨碍了交通,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和公共利益,这都是由于社会缺乏规则意识和诚信观念的结果。 

  女儿似乎听明白了,点了点头,然后问:那怎样才能让人们讲规则和诚信呢? 

  我心里一阵空寂和茫然,不知如何回答女儿提出的这个太大的问题。突然,我想起什么来了,对女儿说:“对了,咱们不是昨天说好了,谁打牌输了谁洗碗嘛,今天你输了,你去把碗洗完,我看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一半了。”  

  女儿先是嘟着小嘴表示不高兴,然后看了看我,琅琅地笑了。 

  2006年3月31日 

  于Nashville 

本文留言

作者刘凯湘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