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指出,在胡锦涛访美前,美国从政府、国会到媒体,对中国展开了全面的进逼。国会议员要求北京放弃操控人民币汇率,否则将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高关税的报复;美国政府官员对中国在贸易平衡、智慧产权保护等方面予以批评;媒体指摘中国侵犯人权、打击异己等。胡锦涛的访问,似乎将中美间存在的矛盾,一下子激发出来。
评论认为,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在胡锦涛出访前,外界普遍预测,人民币汇率很快将调整,因为人们认为,在美方的巨大压力下,中国不可能不在汇率上给美国人一些甜头。中国还派出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率领庞大贸易代表团,先行赴美大量采购。
不过,令人讶异的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公开建议,中国应该减少持有美国国债,停止购入美元债券。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美元国债,一般认为,以减持美国债相胁,可谓北京对美的杀手(金+间)之一,连这一“秘密武器”也拿了出来,中美间较量之烈,于此可见一斑。
文章认为,对于中国的种种妥协、笑脸,美国似乎并不十分领情。美国连中国人很在意的“国是访问”的面子也不给;中国采购一百五十亿美元的“阔绰”,则被媒体讥为“支票外交”,甚至直指“并不可取”;美国官员还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中方在打击盗版、保护智慧产权上不提出令美方接受的方案,美方将与中方翻脸,“对簿公堂”。
文章指出,美国如此步步紧逼,固然期望藉此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不过,值得深思的是,在二零零二年五月胡锦涛访美时,美国对当时尚未接班的国家副主席可是给予元首级的超规格接待,面子给足。为什么胡锦涛接班后,反而步步不放松?美国要取得的,或许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因此,胡锦涛这次跨海之行,成果如何,是福是祸,一向谨慎的胡锦涛或许也难以把握。
中央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港评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