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两者,差距之大大约也是宇宙级的,尽管拿一个发展中国家与整个世界相比有点 不公道。当我们最尖端的“神六”升到离地面三五百公里的地方时,人家的探测器已成功 登陆土卫六,“深度撞击”的撞击器也一炮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空间距离之大 实在不好比较了,而且“深度撞击”成了抵挡外星的“初步演习”;至于美国研究人员发 明取代晶体管的新元件、开发出高效率燃料电池、制造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澳大利 亚科学家成功将光束“冻住”1秒钟,法国和瑞士科学家制造出超大容量纳米级信息存储材 料等等,这些世界级的科技进展,让你知道什么叫日新月异甚至是“时新秒异”。
在我国十大科技进展中,有的真让你觉得是“拿‘芋’充数”的。“芋头”当然没什么不好,可以充饥。比如一本书的出版也名列第5,这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齐当然是好事,可是问一声“有多少高技术含量”,恐怕还真不好回答。还有更多的是凭借“力量”所抵达的,当然不是说其中没有科技,但实在是有点“那个”,比如入选的“青藏铁路全线铺通”,比如“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比如“测定珠峰新身高8844.43米”,比如“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这些“那么高”“那么深”“那么长”的成就,如果在政绩序列里倒是可以“高居榜首”,而与世界宏观科技成果相比,还真是“小儿科”。
只有一项是有中国科学家参与完成的“科技进步”,那就是人类基因组“差异图”,是由美国、中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和尼日利亚六国共同完成的。这个我看也不用太骄傲,人家非洲的尼日利亚也是其中之一。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我们都知道其重要,但似乎都不知道如何在实际和实践中真的让其变得重要起来。
《报刊文摘》1月16日头版头条转载报道说,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其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所获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而我们科技投入占GDP比重1.5%的目标迄今未实现,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能跻身国际前沿、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科学家更是凤毛麟角。
科技的差异,实际上是制度的差异;科技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制度实力的竞争。从体制层面看,我们的科技其实还是“小农科技”,“承包”来两亩三分地,也就是那申请来的所谓“科研项目”,就开始喜滋滋的春耕夏种秋收冬闲,至于拿出来的“科研成果”,无论是阿猫阿狗还是歪瓜裂枣,反正就这样了。长期以来,论文数量成为考核主指标,这还真让耕种“两亩三分地”的科研人员乐开了怀,因为“追求论文数量”其实是最省力的。于是,大量时间就花在跑课题、要经费、写总结上头,乐此不疲。当然不要指望这样制作出来的论文之质量让人笑得起来:1993年至2003年,世界各学科领域按照作者统计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被引用次数,前20名没有中国学者,前100名仅有2人!
如果说过期药的泛滥源于医生乱开大处方,那么,各种劣质论文满天飞,则源于科技体制怂恿了科研人员乱开“科研大处方”,科研之眼看一次“感冒”花费远比医生要大。所以,那点可怜的科研经费就大量变成了印在纸上的文字垃圾和数字垃圾,而且还无法回收。在“科技官本位”的统帅下,“积重”已不是“难返”的问题了,而是积重难以前行,因为科研之人、科研之心被弄乱了,地球人都知道,那种“纸上论文”,最大作用就是评职称、升级别、上官位、得利益。
与任何领域相比,科学最需要清洁的精神和纯净的体制。然而我们最稀缺的就是这个。所以,国内外十大科技进展之间的本质差距,不在科技进展本身,而在背后;这背后的“差异图”,可比“人类基因组”的“差异图”难解多了。只要这种“本质差异”不彻底消除,那么,今后即使把科研花费的钞票提高到了占GDP比重1.5%的标准,那些钞票也仅仅是“经费”,不会在自主创新上发挥最大效益,难以缩短与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间的遥遥差距。(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