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评论认为,在核能利用与核扩散的关系日趋微妙的形势下,东芝公司扩张核电事业,将对世界核电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已引起世人关注。
国际核电版图
2006年2月6日,东芝公司与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达成协议,决定以54亿美元收购BNFL所属的核电设备企业美国西屋公司 (WH)。东芝拟出资51%,其余部分由三井物产、丸红等日本综合商社,以及美国的大型工程公司等联合分担。与东芝有机器订货关系的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等也可能应邀加入,形成新的核电技术集团。
如果这次收购活动成功完成,将使东芝公司的核电技术事业扩张三倍,进而将使世界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形成日美欧三足鼎立格局。
从目前世界核电技术现状看,总体上为美欧主导格局。在美国,以通用电气(GE)和WH为主轴形成了美国势力;在欧洲,则以法国的砝码通和阿丽巴以及德国的西门子为主框架,构筑了欧洲阵脚。而日本的三菱重工、日立制作所和东芝仅仅是通过与欧美公司合作,获得下游生产制造权利,尚未形成一极地位。
从核电机组的技术标准上看,目前世界核电设施--原子炉建设大体分为“沸水型轻水炉”(BWR)和“加压水型原子炉”(PWR)两种。所谓 BWR,就是通过使炉内水沸腾,产生水蒸气,直接带动发电机的机组。而PWR是通过给炉内水加压,避免其沸腾,然后将高温高压水输往炉外,通过与另外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产生水蒸气,再带动发电机组发电。
目前,日本的核电站两种技术兼而有之,韩国则是用单一的PWR技术。我国规定今后新建核电设施必须采用PWR技术。世界各主要生产厂商则各自控制着各自的技术标准。
东芝:核电新势力
此次,东芝的收购显然带有构建日本独立的PWR核电设计、开发、制造一极地位的意图。
首先,从其业绩看,以前东芝公司仅与日立公司联合向东京电力提供过BWR核电设备,并没有生产制造PWR的技术,此次收购属于挑战不熟悉技术领域型收购。为弥补其自身的不足,东芝公司不惜重金收购了包括8000名员工在内的西屋全部核电事业。通过收购,东芝的核电事业将扩张三倍,年销售额将达 6000亿日元,带有明显的积极扩张动机。
其次,以往东芝公司主要通过与美国通用电气合作,获取BWR技术和订单。如今,通过收购西屋公司,东芝将成为通用电气在核电事业上的竞争对手。
第三,东芝公司的收购带有冒险收购性质,其行为已超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实际上,去年9月WH决定拍卖的时候,通用电气便积极投标,结果,因包括三菱重工在内的30余家公司多方竞标,导致收购价格急剧上涨,由原来的不足20亿美元,陡升至54亿美元而被迫罢手。最终,东芝公司不惜血本中标。可见,东芝已摆出了势在必夺的架势。不能不令人产生其背后有政府支持的疑问。
从日本国内需求看,东京电力等的核电设施要到2030年才需要更新设备,而届时是否全部更新为PWR技术,尚没有定论。尽管2020年前,美国和中国将增加1.5倍的核发电能力,特别是美国去年通过了“一揽子能源法案”,对新增核电站提供税制优惠;而中国今后计划每年新增2座核电机组,但是,这并不等于东芝就能拿到订单。从现实的风险看,美国国会以及“对美外国投资委员会”能否允许东芝如愿以偿尚不确定;而中国也明确表示将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搞 PWR。即使东芝拿到订单,其利润也难乐观。
1999年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收购西屋时仅花了12亿美元。而东芝公司的收购竞价竟高达54亿美元,约为英国公司的4倍。与此同时,东芝公司近期又在半导体领域扩张投资近20亿美元。一个公司在短时间内连出巨资,搞战略性扩张,显然其行为已触动了企业大忌。东芝的大手笔确实令人生疑。
日本酝酿新核能战略?
至于东芝公司收购的背后是否有日本政府的支持尚不得而知。但是,从近来日本政府调整能源战略,扩张石油和替代能源自主开采权、积极主张地区能源合作主导权,以及经济产业省鼓励日本石油企业参与东海油气开采,增设重质油精炼设备等迹象看,对于如此重头项目,恐怕日本政府也不会等闲视之。
例如,2005年8月,为了促进日本石油多元化战略,改变石油精炼企业的单纯精炼轻质油的设备结构,经产省积极推动相关企业增设重质油精炼设备;与此同时,鼓励丸红等综合商社竞标海外石油开采权。在石油涨价背景下,日本政府又动用外交手段,谋求俄罗斯远东油气管道铺设权、伊朗西南部的石油开采权等。
面对世界性能源供需关系大调整和石油价格上涨局面,各国纷纷调整了能源政策,今后石油替代能源将成为世界性主流。而东亚地区的能源消费日益膨胀,地区能源合作迫在眉睫。作为自然资源匮乏的日本,能否掌握能源供给源头,关乎日本能否掌握地区能源合作主导权。
至少从长期可能产生的效果看,东芝的并购将为日本扮演世界核电技术主导者奠定必要基础,进而,为日本主导东亚地区能源合作提供不可多得的条件。
- 关键字搜索:
- 经济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