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性,只有政治 宴继勤悲剧的启示

2005年10月4日,还处在欢度国庆假日欢乐情绪中的14岁女孩宴继勤登上726路巴士的时候,怎么也没想到这是她的死亡之旅。因为让座与买票的问题她的母亲同售票员发生矛盾,她只抱怨两句竟然就被正值壮年的售票员掐住脖子,导致昏迷后死亡。

此事震惊北京,轰动网络,引发了关于人性的争吵。如果说,掐人的售票员冷血,那么同车司机就是冷漠,看到少女昏死,竟然不救人,还要拉昏死的宴继勤和她父母去总公司补交罚款。同样冷漠的还有同车的那些乘客,他们都成了看客,没有一个人出面制止售票员的暴行,没有一个人对宴继勤出手相援,而且事后很长时间竟无人出面为宴继勤作证。更为冷漠的还有媒体,事后除了少数的几个媒体做了报道,大多数的主流媒体竟然都选择了沉默。

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网络上竟然还出现这样的讨论:宴继勤是否也有责任?是否有逃票行为?是否有骂人行为?是否有不为人知的潜在疾病?似乎任何一条成立都能成为售票员掐死她的理由,似乎任何一条理由如果成立,那么都可能成为售票员掐死人有理的证据,都可以减轻掐人售票员的罪责。

一个未成年人的被无辜掐死竟然没有得到全社会一致的同情,掐死未成年人的人竟然不能引起全社会的愤怒谴责,我不能不为之感到震惊。因为,我想到了另一个中国人极富同情心的例子:一是美国兵虐待伊拉克战俘,中国人愤怒了,以CCTV为首的主流媒体和网络上一致谴责,似乎中国人个个都是道德的卫道士;第二个例子是美国警察事出有因地殴打了一个身份不明的中国女游客,整个中国愤怒了,没人质询美国警察打人的理由,因为人们不需要理由,因为他们认为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警察打人的借口,甚至中国政府的外交部长也表示了很人道的关切。中国人把对自己的爱心,把自己对弱者的同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然而,对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死,他们却都沉默了。一个中国未成年少女的生命,不及伊拉克战俘的尊严,更不及一个中国女游客的皮肉之苦。伊拉克战俘的尊严受侮,中国的媒体不能容忍,中国妇女的脸蛋浮肿,中国的公众愤怒,而一个未成年少女被活活掐死,中国的媒体认为无足轻重,中国的网络上认为应该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这,难道就是当今中国人的道德水准、价值标准?

中国人冷血吗?宴继勤之死似乎给了肯定的答复,726公交车上的所有人给我们展示了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准。应该谴责的不是三个公交职工,而是应该反思我们的社会──中国已经是个没有道德底线、没有良知、没有同情心的冷血社会。但是,中国人真的冷血吗?似乎又不完全是,中国人对伊拉克战俘很关心,中国媒体对中国女游客很关注,似乎人人都那么的人道,那么的热血,那么的正义。这一冷一热的反差,毛病出在哪里?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态度迥异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呢?

其实,中国人的价值判断是有统一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政治性。中国人对美军虐俘的愤怒,是缘于政治的判断,中国对美国警察殴打中国妇女的愤怒也是基于政治的判断,他们愤怒的不是人的尊严受侵犯,不是中国妇女的人格受到侮辱。他们关注的不是施暴的受体,而是施暴的授体。他们判断自己是否应该愤怒的标准不是谁受害,而是谁让人受害。

中国人在是非的判断上,只有政治的价值,没有了人性的价值。这或许是中国“三讲”的成果,结果是不光中国的共产党员们学会了“讲政治”,中国的媒体学会了“讲政治”,中国的青年和众多的百姓都学会了“讲政治”。而在人人学会了“讲政治”的同时,中国人却没了人性,甚至对人命也漠然了。

我甚至在想,10月4日,726车上的乘客,在他们漠然地目睹了宴继勤的死后,走下公共汽车,回到家看到网络上美军虐待战俘时,他们可能会愤怒,看到美军误杀伊拉克平民他们会声讨,他们可以很自然地对美国政府表达一个人对正义和良知的看法,但是让他们表达对自己的同胞的生命的关切,关心一个未成年人的生命却可能很难。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念里,政治是评价正义的唯一标准,人性已经不在考虑之列了。这就是中国人的道德评价的标准:只有政治性,没有人性。

民主论坛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侯杰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