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苏六明画的“李白醉洒图”
李白,仿佛是从那蜀中巍峨入云的仙山来到人间一般,怀着一身傲骨,成就了盛唐时代最辉煌的一页。
李白可以说同时是诗人、是隐士也是游侠。幼时博览群书,兼闻百家杂学,十五岁迁蜀,学习剑术、骑射,尤好淡泊的道家书籍,二十岁时入峨嵋山潜心修道,这段时间李白的作品充满了自然气息,清丽悠然。
青年时的李白是游侠,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为志。怀有远大志向的李白毅然离乡,行侠四方,愿ㄧ展长才周济天下。慷慨磊落、重义轻财的他,途中不断赈济穷苦。在游洞庭湖时,结伴同行的好友吴指南突然身亡,令李白悲痛万分,伏在其身旁嚎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路人听闻都为之伤心落泪。李白尽心为其料理后事,并将遗体暂埋湖边。几年后,又专程回来,为其捡骨,背着走了几万里路回吴指南的故乡安葬,李白对待朋友的侠义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此时李白也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其对朋友的深情正如诗中“长江天际流”一般悠悠。同时更撘救了后来成为一代名将的郭子仪。行道任侠的李白,此期的风格较早年更为成熟,兼有出世及入世的文风,也带着微微的乡愁。
四十二岁那年秋天,李白奉旨进京为翰林。受玄宗赏识,奉为上宾,“御手调羹、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事迹为后世所熟知。李白展现了他行云流水的文采,并留下了如清平调等华丽的诗文。但因玄宗仅令其作应景的文章,且为当权小人所妒恨,李白文才虽得以发挥,但政治上的抱负一直未能实现,只好辞官求去。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李白,展开了他第二次的远游。
四十四岁的李白在洛阳结识了杜甫,诗仙和诗圣的相逢已为诗坛上不朽的佳话。两人真挚深情的友谊在诗作中自然流露,也安抚着李白落寞的心情。此后的李白看尽当时世间百态,写了许多忧国感时的作品,对于世局感到无奈的他,也重拾了求道归隐的心,在豪放浪漫、伤春悲秋的铅华尽洗后,唯有敬亭山的闲逸能找回他自然率真的赤子之心。
安史之乱的动荡后,李白认为是报效国家、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大好时机,便加入了永王平乱的行列。但最后因永王兵败被杀,李白沦为阶下囚,相传是郭子仪暗中搭救而免ㄧ死,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
李白晚年仍不减报国平乱之心,但因年事已高,病于半途。临终前,有“大鹏飞兮”之句传世,表达自己愿实现理想而未逮的感叹。
“诗、酒、剑”终于伴随着李白走过浪漫传奇的一生。读其诗,想见其为人,李白自然率真的道家风采从诗篇里跃跃而出。仿佛看到一位悠然自若的行者,乘着黄鹤翱翔在仙山云深处,吟哦着无尽旷宇中,唯一的一曲,绝唱。
- 关键字搜索:
- 飘逸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