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导,近年来,随着中国青少年性观念的日益开放,爱滋病正在成为大学生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爱滋病专家、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性健康中心主任医师张北川说,早在10年前,中国大学生中就已发现一些爱滋病病毒感染者。
就全世界而言,爱滋病病毒感染者70%以上由性接触传播,其中超过一半是14~25岁的青少年。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的性观念较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项调查显示,国内有22%~30%的大学生有过性经历。
更大的威胁来自于观念的改变。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爱滋病防治实验室在2002年湖南省内4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825名受访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认可婚前性行为,超过30%的人认可有多个性伴和婚外情,16.9%的人认可商业性性行为,约10%的人认可同性爱和同性性行为。
此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过度开放的性观念有可能成为大学生群体中爱滋病传播的高危因素。
2005年,一项由来自41个国家、超过31.7万人参与的全球性网络调查显示,98%的受访者都认为青少年应该从16岁甚至更早开始接受正式性教育,但是中国的受访者则普遍认为这并不必要。这项调查更突显出,在中国推行健康的性教育的已是刻不容缓。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的朱琪教授主张,把传统性道德作为预防爱滋病“最有效的措施” 和“最巨大的卫生资源”。在他看来,未婚青少年应保持童贞,形成谴责非婚性行为的社会舆论,对于同性恋者予以矫治。
他认为,能使人类最终战胜爱滋病的,不是特效药、疫苗,更不是安全套,而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组成部分的传统性道德。换句话说,就是要道德内省,用道德抑制性冲动,避免发生混乱的性行为。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爱滋病研究中心副教授高燕宁指出,不应该仅仅把大学生划为“高风险人群”对他们进行干预,同时也应该让这些年轻人在性健康教育和爱滋病等问题上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张北川教授“防艾”的方式很明确:应当让人们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在全世界范围内,青年人都是爱滋病侵袭的主要人群。要防治爱滋病,必须公开信息,让人们有能力对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任”。
- 关键字搜索:
- 观念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