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透支极少
该报告由社科院与央行、工行历时3个月的研究后得出的。昨日在北京召开的研讨会上,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内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和VISA国际组织参加了研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表示,这是国内首份专门围绕电子支付与中国经济关系进行阐述、分析和探讨的研究报告。社科院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信用卡产业与西方主要差距突出表现为持卡规模小、信用卡使用率低,尤其是善意透支极少。
由于个人消费信贷回报率远高于企业贷款的回报率,还贷期又短于企业贷款,因而信用卡收入是银行重要而稳定的利润来源。中国目前的个人消费信贷仅占信贷总额的2%-3%,其中信用卡消费信贷所占比例更少。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发卡银行拓展信用卡市场的积极性,以信用卡为载体的个人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裹足不前。
某银行信用卡部门人士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信用卡行业发展的前提。因为这方面的缺失,近年来银行不得不大量核销信用卡坏账。
缺乏完备的信用体系
根据报告,因缺乏完备的信用体系,为减少风险,发卡行必须花费大量成本用于调查个人信息,增加担保力度,要求每个申请人必须有一个拥有稳定收入的担保人,但这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可能产生的后果是,资信良好的人会认为信用卡服务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无法弥补所付出的成本,因而退出信用卡市场;而某些资信差、可能有违约企图的人,则全力争取信用额度。
换言之,资信状况良好的人不愿或不需使用信用卡,而资信状况差的人对于信用卡的申请和使用却十分热衷,从而造成恶意透支甚至诈骗现象,给发卡行经营带来高风险。另外,发卡行会对资信状况差的客户有所戒备,当发卡行不接受他的信用时,最后的结果就是借贷行为不会发生,双方都没有收益。
另外,资信制度缺乏造成的第二个严重后果是,资信程度不同的持卡人享受的服务缺乏差异,制约目前信用卡产业发展。因为发卡行不能真实地了解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就无法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服务措施。目前,信用卡透支额度仅分为银卡5000元和金卡10000元两种档次,不能真正对不同资信状况的人予以差别服务,无法给予个人资信状况良好的人以更多的信用额度。因此,需要建立使每个人保持良好个人信誉的激励机制,要给资信状况良好的人更多的优质服务,使他们充分享受到信用卡消费的便利;对于失信行为予以必要的惩罚,使有不良记录的人受到限制。
借记卡阻碍信用卡发展
信用卡发展是电子支付业务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几乎所有电子支付最后都由银行根据用户提供或注册的信用卡信息划拨账款。
由于社会总体信用环境不佳,银行发行贷记卡需要承担持卡人恶意透支的信用风险,加上考虑市场、当地消费水平等因素,银行更愿发行风险较小的借记卡。这几年,借记卡数量增长速度很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贷记卡的发展。
传统观念使中国消费者还不能完全接受或者不习惯负债消费,也反映出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不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以及公众对自己未来的还款能力缺乏自信心。
银行、商户、持卡人难“三赢”
发达国家一般先有信用卡后有借记卡,而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国外信用卡一开始是商场发行的而不是银行,后来才改成由银行发卡。银行、特约商场、消费者在其中获得的利益很明确:银行获得消费贷款利息和特约商场的交易折扣;特约商场获得更多的提前消费,并转移信贷风险;消费者享受56天的免息期、商品折扣、银行的信用支持以及有限的风险责任。
所谓有限的风险责任,是指如果信用卡被盗,持卡人挂失以后卡上的钱再被人盗用,那么持卡人将不受任何损失,由银行和商店全额赔付。即使持卡人在挂失前钱已被盗用,持卡人也只需交50美元,即可拿回卡中的钱。
而中国的银行、特约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信用卡服务定价前提和条件发生变化,“三赢”格局被完全打破。银行的信用卡利率较高,银行向特约商户收取较高手续费;商家利润较低;丢卡或卡被盗用时,消费者承担的责任过大。因此,调整银行卡市场的利益机制、发挥各方的积极性,才有可能实现互利共赢。
百货类等商户毛利率较低,银行收取本币1%的手续费,外币卡3%-4%的手续费,加上使用银行卡使得税收无法规避,极大影响到商场使用银行卡的积极性。因此,需建立利益均衡的银行卡使用环境,探索电子支付的税收征管方式。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