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青报:可悲!支持杨振宁观点的仅占2%

 2005-08-22 22:1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评价大学办得是否成功依据什么?

能否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85.1%

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 82.4%

老师是否踏踏实实地做学问 64.8%

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技能 56.3%

学术声誉 39.5%

有多少学术成果 37.8%

能否从事尖端研究 35.6%

学科设置是否齐全 16.4%

大学能否赚钱 3.0%

大师总能闹出大动静。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让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只是这回不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而是挨了无数的“板儿砖”。在本报和新浪校园频道的联合调查中,4802人投票表态,同意杨大师观点的不足百人,占2.1%;赞成另一位大师丘成桐观点的则占绝大多数(92. 3%)。丘的观点是,以目前国内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中国大学生的基础水平,尤其是修养和学风在下降。

同是国际级学术大师,对问题的看法却截然不同。民众意见的去从,也是如此倾向分明,个中原因耐人寻味。从发言中看,杨振宁教授关于“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的论断来自于其数堂授课的数次细节。比如,清华大学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更知道何为“正弦、余弦”,甚至连 “三角方程式”都能脱口而出。杨教授的举例说明在多大程度上能为公众理解乃至接受呢?

本次调查中,有85%的投票者明确表示,他们看待大学成败首要一条是看“能否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其次是“学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支持者也在八成以上)。杨教授所看重的“做尖端研究”的标准没有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投了赞成票。

高等教育这几年很火很热,特别是“扩招”、“并校”和“高学费”三件事最为引人注目,从学府到社会,人们的议论越来越多。连年扩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为保证一次就业率,政府想尽各种办法。再说“并校”,做大做强不仅是中国企业的梦想,也是中国高校的夙愿,但几千条小舢板绑在一起并不是航空母舰,数校合并办学规模是上去了,但规模是否更有利于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目前还是问题。自1994年起,10年之间国内大学学费猛涨20倍,大学教授卖馅儿饼的一页肯定是翻过去了,但城乡多少贫困、下岗家庭为孩子学费愁破了头,“考得上却上不起”的悲剧,每逢夏秋一而再地折磨着我们整个社会的良心。

学费,就业,无论从哪点去看,人们都越来越感觉应该好好掂量一下我们的大学教育了。本次调查中有45%的公众甚至认为,目前的大学读了“得不偿失”。

社会焦虑,学府之内也不平静。北大贺卫方教授“罢招”研究生,清华陈丹青教授不惜“出走”,最近网络上又广为流传大学生“九宗罪”……今天的大学可是应有之大学?今天的大学生可是该有之模样?

杨振宁教授此时站出来发表个人看法,“中国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大学造就出来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人们时刻都能感觉到,这一点不容置疑”,充分肯定中国高等教育成就,使他又一下子成了社会争议的焦点。人们关注杨振宁教授的看法在判断中国大学是否成功这个问题上有多大的权威性。

丘成桐先生在《中国教育忧思录》中痛陈,中国的教育凝固了学生的灵性,禁绝了创造性的天才。目前高校大行其道的实用主义、与钱权攀亲戚则让人们担心这方净土有变成学店、黑店的危险。由此出来的学生会把非官即商作为人生前途。“中国的学生,做学问达到一个地步,足够令他们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便会停下来,他们追求的东西只此而已,对学问根本没有热诚”。

就在半个月之前,同样深感当今教育弊痛的钱学森还在病榻之上向国家领导人进言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