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局“执导” “太空大片”美国庆日上演
美国宇航局“导演”的一幕“太空大片”即将拉开帷幕:他们发射的“深度撞击”的彗星探测器将于7月4日跟彗星在太空中距离地球1.32亿公里处相撞,猛烈的撞击恰似美国的独立日庆祝焰火。6月11日,欧美国的主流媒体纷纷开始报道人类首度撞击彗星计划的威廉亚洲官网 进展和火爆内幕。★麦芒对针尖,NASA铜质导弹挺身撞彗星
6月11日,美国宇航局向媒体通报,肩负“人类首度撞击彗星”重大使命的“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在历时6个月飞行2亿6800万英里的旅程后,已经接近它的目标-“坦普尔1号”彗星。
目前,“坦普尔1号”正以的时速3.7万公里的时速(相当于6.5秒钟内横穿美国东西海岸)在太空狂奔,丝毫没有感觉到“恐怖威胁”正在迫近---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长度1米,重约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撞击导弹将提前24小时与“深度撞击”探测器分离;在撞击发生前2个小时,探测器将向铜质导弹发出指令,自动导航仪将引导铜质导弹进入“坦普尔1号”彗星轨道,并于7月4日穿越“坦普尔1号”的彗尾、彗发,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直接命中直径6公里的“坦普尔1号”彗星彗核!
美国宇航局喷气实验室“深度撞击”项目总管里克•格拉米尔形容说:“在茫茫太空中,用葡萄酒桶大小的导弹炮轰直径6公里的彗星,好比是麦芒对针尖!好在我们的自动导航仪就好象是微型宇航员,它将数度调整自己的飞行航向和角度,并且三度点燃助手器,相信它完全有能力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坦白地说,他们并不确知铜头导弹和彗星以每小时3.7万公里的速度相撞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根据推算,撞击产生的威力相当于4.5吨TNT炸药爆炸。探测器将在彗星表面撞击出一个约有足球场那么大,14层楼那么深的凹洞,并伴以巨大的亮光和粉尘,如同“独立日的太空焰火”。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如果“坦普尔1号”的表层足够硬的话,那么这次撞击只会留下一个小坑,让科学家们大失所望。
★全球齐观赏,天文学家全力观测撞击彗星壮观景象
尽管存在种种不定因素,但美国宇航局太阳系项目主任安德鲁•唐泽勒仍然兴奋异常地说:“我每年都盼着过国庆,但要数今年的国庆最特别,因为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一场盛大的太空焰火。”
全球的天文学家都全力观测这一难道的壮观情景:“深度撞击”探测器的母船将在800公里的距离外观测拍摄并且分析彗星被撞的碎片和内部情景;哈勃天文望远镜,钱德勒天文望远镜和斯皮尔扎天文望远镜都将死盯着相撞一刹那和撞后的情景;全球各地数以万计的专业和业余天文学家和爱好者们也加入观测的阵营。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坦率地说,他们也不知道相撞时产生的亮度有多大,也不知道业余天文爱好者是否能看清那幕情景,但最佳的观测地点就是在美国的西部。
★目的很明确,探索生命起源避免彗星撞地球
总计耗资3亿美元的这一彗星探测计划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实际接触并深入探索彗星的空间计划,其意义非同寻常。
首先,科学家们表示,他们导演这出“太空大片”的目的是为了在彗星上撞出个凹坑以窥探其内部结构,寻觅和研究太阳系形成时的冰冻残留物。科学家认为,彗星含有太阳系形成早期的冰冻残留物。科学家希望,深入彗星内部的研究将使他们能够了解太阳系形成早期40多亿年前的情况。
其次,科学家们认为,形成地球生命的原始物质很可能是在彗星撞击地球时带到地球上来的。
第三,科学界认为,小行星对地球的冲撞,可能将几百年后发生,对于地球来说,属于潜在的危险。天文学家称,小行星与地球近距离接触每1至2年就会发生一次,只是人类没有观测到。2004年3月19日一颗直径30米的小行星在南大西洋上空约4.3万公里处“疾驰而过”,这是迄今为止人类观测到的距离最近的一次“地星接触”。因此,此次“深度撞击”彗星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地球可能遭遇小天体撞击的危险,尽可能积累一些研究数据。彗星是由冰和少量岩石组成的小天体。
“深度撞击”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米切尔•阿希恩表示:“深度撞击将提供彗星研究史上史无前例的数据。由于我们对彗核几乎一无所知,所以届时的每一秒钟对我们来说都价值万金。”
★就象波音撞蚊子,不担心撞偏彗性轨道威胁地球
此次彗星探测任务的名称源于1998年好莱坞大片《天地大冲撞》。正因为如此,也有人担心,这次撞击会不会把“坦普尔1号”撞到威胁地球的轨道上来。
对此,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深度撞击”探测计划科学家唐•约曼斯说,“从科学角度来看,‘深度撞击’计划就好比让一只蚊子冲进一架波音767客机,完全不会影响到彗星本身的运行轨道。”
★下一步登陆彗星,准备携彗星标本回地球
此次任务将是人类探测彗星的起点,第二个彗星探测器“罗斯塔号”已于今年发射,它将于2014年降落在“狂野二号”彗星表面上,并且携标本飞返地球。
- 关键字搜索:
-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