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最近一个时期好象特别被媒体关注,与性有关的新闻事件也是五花八门。先是一女子入厕遭男子强奸,40多人围观却无人制止。紧接着又是15岁少女为吃喝玩乐,要以3000-5000元出卖自己的“初夜”,什么处女被“处座”迷奸,女子遭强奸被逼喝尿等等,就连一则车祸的新闻标题也要写成“一女飞出车外只剩内衣”。再加上当下红火的时评界热议以后,变得更加热闹了。一家媒体登出此类新闻后,其他媒体都不甘示弱,要么就是积极转载并展开讨论,要么就是发动力量挖掘一些相近的新闻事件,好象大家生怕自己在热点面前落后了。一向被视为尊严的身体,现在却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被人们避讳和视为圣洁的性成为养眼的工具,这样的新闻真的很有价值吗?如果多而且又雷同的话还叫新闻吗?
还有死亡,在传统的认知里,主要是自然的死亡和恶人遭受惩罚的死亡,可最近一段不知道媒体怎么了,呈现在读者面前那么多非正常的死亡。“一女子在网上直播服安眠药自杀”,“痴情少女嫁不出去服药自杀”、“16岁花季少女结伴自杀”、“17岁少年因看陌生同龄人不顺眼将其打死”等等,在这些新闻里,我们看到的报道主角对死亡都是那么坦然,对他人的死都是那么漠然,非正常死亡的人是那么年轻,不禁让人有一些担心。
如果只是一件两件这样的事情确实可以引起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深切关注和深度反思,但它多了效果就不一样了。把最近的这类新闻放到一起来看,其实有些网站已经把这类新闻汇总在一起了。如果这些新闻事件都是真实的话,就会发现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竟然是如此之高、数量如此之多、时间如此之近,甚至让人觉得畸形的性和性心理,非正常和变态的死亡正充斥着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不禁要问,难道这就是现实?那岂不是太恐怖了!当然笔者认同,对丑的报道和揭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当丑的事物成为一种普遍,成为一种常态的时候,那它带来的就不只是反思了,可能是对现实的失望和一种被颓废笼罩的气息。
作为读者,笔者非常理解当前媒体之间竞争的激烈,特别是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发达,更加剧这种竞争环境,但是竞争就是一定要围绕读者的眼球转吗?应对竞争就一定要挖掘和表现性和死亡吗?太多的揭露假、丑、恶就是弘扬真、善、美吗?舆论环境是越来越自由了,这不能不说是进步,可是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媒体自律和媒体责任的思考。作为“第四权力”的媒体,作为肩抗正义和善良的媒体,是让俗的更俗,雅的变俗,颓废的更颓废?还是让俗的变雅,雅的更雅,颓废的走向进步呢?媒体是要舆论,可是还有公众最重要的期待,那就是导向。为了导向,媒体能否多花一些笔墨,去更多的挖掘和表现至真、至善、至美呢?作为管理部门和传媒自身,能否坐下来研讨一下当下的社会环境与媒体责任呢?(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颓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