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青报和工人日报联手质疑"统计局长自杀案"

 2005-02-26 22: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GDP何以夺命 工人日报

安徽蚌埠市统计局局长刘敏跳楼身亡,引起种种猜测。先有当地公安局所作“精神焦虑症导致非正常死亡”的结论,后有省统计机构正在对该市去年各项统计数据进行核对、其GDP高速增长受到质疑的消息。据知情人推测,“刘敏的压力很可能来源于此”。

 政府官员非正常死亡本来就引人注目,如今又弄出GDP夺命的新闻,个中有何蹊跷?公众有理由问一问。

 据介绍,刘敏原本豪爽、外向,调任统计局局长之后变得沉默寡言了,曾说“压力大,不想活了”。是什么改变了他、摧垮了他呢?其同事说“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说穿了,无非统计数据被迫做假,而良心上又说不过去,因而矛盾、焦虑。只要良知未泯,其痛苦可以想见。

 蚌埠作为安徽三类经济欠发达地区,2004年的GDP增长从上年的6.4%剧增为16.5%,确实令人怀疑其真实性,连专家都认为“不可能”。如果核查有假,身为统计局局长也确实不好交代。认错等于“出卖”施压领导,不认错又难脱渎职干系。刘敏选择了自裁,倒也符合逻辑。

 不过,上述都是推测,不是结论。无论如何,自杀都是不可取的懦弱之举。逝者已矣,倒是有关方面应该给出个说法。倘若真是GDP夺命,假政绩杀人,则是生动而又沉重的一课。它很惨痛,足以警诫许多人。


中国青年报:统计局长跳楼:流言止于公开

  这边,安徽省蚌埠市的经济数据全线飘红;那边,市统计局局长刘敏从办公楼9楼上纵身一跃,自杀身亡。两者是否有必然联系?媒体在猜疑,群众在议论。(2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敏跳楼之谜是群众关注的最大焦点。2月22日《江淮晨报》以非常精短的篇幅报道了统计局长跳楼身亡的新闻。随后,《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刘敏身亡次日,公安局就有了结论,原因是“精神焦虑症”。对此,人们不禁疑问:公安机关如此快捷的结论,依据何在?刘敏在物价局工作期间性格比较豪爽、爱开玩笑,好像没有类似症状,被提拔为统计局党组书记兼局长,本该更加有所作为,怎么突然变得“精神焦虑”?

  全线飘红的统计数据是否与刘敏“精神焦虑”有关?这是人们疑惑的另一焦点。蚌埠市相关部门提供的材料显示,2002、2003与2004年,刘敏任统计局长期间,蚌埠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别为10.5%、6.4%和16.5%,从10.5%到6.4%,无疑令人难堪,而从6.4%到16.5%,无疑又是一个奇迹。这些既难堪又精彩的数据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2003年是该市实施“3461行动计划(该市发展计划名称)”开局之年,却是6.4%的增速,不仅未能实现目标,反而低于上一年的增速;2004年增速是16.5%,不仅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还弥补了前一年的欠账。这些难堪与奇迹相互交织的数据,是否与统计局长的焦虑相关?

  民众疑问远不止这些,有关媒体试图揭开谜底,但记者采访中遭遇的多是婉言谢绝、沉默与回避。于是,各种流言纷纷扰扰。

  前年非典一役,尤其是罢官事件,让更多的国人及有关官员知道了“危机公关”一词,也进一步明白了“公开是一种力量、恐慌止于公开、谣言止于公开、混乱止于公开”的道理。如今,统计局长跳楼事件,同样考验着地方政府危机公关能力,检验着地方官员对民众的态度。官方不愿或不敢直面媒体与公众,媒体就难免猜疑,坊间就会有各种流传,也许还会有不负责任的揣测、渲染与夸大,这是任何人不愿看到的。

  对致力于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的地方来说,公开,不仅是化解各种危机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一种义务和责任。统计局长跳楼事件,对于蚌埠市的决策者与管理者来说,越是敏感事件越应公开。为公众答疑解惑,政府责无旁贷,无论有多么不舒服或难堪。


议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