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关系”告诉我们,他们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了铅中毒的后果不仅“猛于虎”而且的确可以遗传,近年来,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收治了2000多名多动症患者。血铅检查的结果,发现70%以上的孩子体内铅含量明显超标,属于铅中毒。
资讯进而透露这些孩子大多来自“浙江中部”,追溯到他们的父母,很多人从事铅行业(冶金、蓄电池、含铅锡箔业。当我们的触角再坚持着进一步延伸时,赫然在浙江中部发现“大面积的锡箔业”。
鼓捣锡箔已是千家万户的寻常事了,随便走进哪家的门都可以发现桌上几上,到处放着一种绿色的开有细细槽纹的塑料板,正方形,质地有软硬劲,人们叫它“抹板”。
进屋就有怪味,金属味,绿色抹板旁边总是有着一叠锡箔和黄表纸,没有线人介绍你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是在“抹锡箔”。做锡箔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手工工艺活,有 14道工艺,“抹锡箔”,只是其中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外派”、“外发”的“第13道”工序,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将裁好规格的黄表纸放在抹板上,然后将同样大小规格的锡箔叠在黄表纸上,对齐了,用一块小小的,窄窄的,与抹板等宽,而又底部光滑圆润的钢礅子往上面一抹──锡箔就粘上去了。
再往下一道工序就是“第14道”工序,也就是最后一道工序了:滚压成型。由于锡箔实在太薄了,厚度只有0.008毫米,所以第13道工序至今还只能手工操作,相当费时耗力,于是所有锡箔作坊就都把这道活外发,外发给农村的千家万户,换一句话说,任何农家都可以走进作坊向小老板领取锡箔和黄表纸,记上数,交货时对数验收,按件付酬即可。
那态势就像当年上海家家户户的“炒股风”,任何一个农村的老头老太、寡女闲汉,只要他哪天无聊了又缺点油盐钱,都可以伸伸懒腰说,走,去批一点锡箔来抹抹,事情就开始了。但是一种恶疮,一种对现代临床医学来说尚属“盲区”的无名皮肤病却在浙江中部的大地上蔓延,当地人普遍叫它为“锡箔疮”。
每年夏天,这种恶疮就像流感一样到处爆发,无数接触锡箔的农民只要皮肤裸露,就会罹患此疾,病初起,极痒,接着发出遍体红疹,全身扩散,流出黄水,然后化成脓疥,结痂,脱落,再结痂,脓血俱下,痛苦无比,少儿尤甚。
医生说,这里抹锡箔太普遍了,就像家家户户过年都要磨糯米粉吃汤团一样司空见惯,至于“锡中毒”,急性的少见,慢性的太常见了,典型现象就是被百姓称做“锡箔疮”的恶性皮肤病。作为医生,他最担忧的是广大农村的孩子都非常积极地参加“抹锡箔”,为家庭增收。
农村的孩子懂事,又勤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往往一放学就回家和大人一起“抹锡箔”,全家上阵,蔚为壮观,一抹就是成更半夜,双休日更是放手一搏,一天10多个小时地面对锡箔粉尘,眼睛近视的离工作面只有半尺,怎么可能不吸收铅毒呢!要知道,儿童、孕妇铅中毒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因为它就像一个“隐形杀手”,儿童在看似健康的状态下被侵害了大脑,而且铅中毒是一个慢性发展过程,中毒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农村的人们很容易忽略儿童体内的铅中毒实际状况。
周期性喊肚子疼的孩子特别多,一到夏天(严格说是5-10月),患锡箔疮的人成群结队,流着黄水。对肚疼的孩子,以前都当蛔虫治,或者当做吃了不洁食物来治疗,拉肚子什么的,后来我们一查问,都是在家抹锡箔的,便怀疑是铅中毒征象,但是我们做医生的不能仅凭逻辑来确认“铅中毒”,我们要的是医院的“血铅报告”,才能下结论。于是建议他们去做“血检”。
但是,做血检的设备,浦江县没有,义乌没有,金华也没有,只有去省城杭州觯?你想想农村的人不是病得不行了,那么远的路怎么肯去?跑一趟各种开支起??00元,而那种“血铅疼”呢,疼过了捱过了也就没事了,很多孩子就这么拖过去了……我们也没有权威的原始资料。
至于“锡箔疮”(姑且这样叫它),作为基层医生,我可以确定它事实上是铅中毒的铁证。事情很清楚:只要经常接触锡箔,几乎一定生疮。以前我们的治疗方法无非是搽一些抗菌素药膏和“肤轻松”一类的皮肤药,但是没用,继续溃疡,后来我们发觉那不是炎症,不是细菌作怪,而是铅中毒以后的皮肤反应。
在农村,皮肤病是向来不当病的,时间长了,又不致命也就没人理会了,事实上,这意味着他们的铅中毒将会越来越严重,因为皮肤溃疡已经向他们发出警告了!最近我查文献,发现铅毒不仅可以通过呼吸道,也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前吴乡”的岩下村和下葛村是方圆有名的“锡箔村”,“岩下”在路南,“下葛”在路北。那天大雪,岩下村村口雪深20厘米。周老倌的家坐落村头,阴暗而潮湿,正是中午时分,走进门就见他一家老小五口统统在抹锡箔,三个孩子,都是女孩,最大13岁,最小9岁。
因为要保持室内温度,门窗密闭,屋内弥漫着强烈的“铅臭”,中人欲呕
- 关键字搜索:
- 浙江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