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走进云南背篓背毒第一村:父辈纷纷被枪毙

 2005-01-24 06:1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据公安部门掌握的数字,目前全国有十分之一的毒品来自云南临沧市,临沧的毒品有一半来自永德县,而永德县最近5年抓获的本县贩毒人员中,有 85%是班老村的农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底,班老村村民因用背篓为毒枭运送毒品,109人被捕,33人被判死刑。班老村的村民为什么要背毒、贩毒呢?1月16、17日,记者翻山越岭,走进了这个神秘的--背篓背毒第一村。

  18公里泥泞山路车子颠簸1个半小时

  1月16日上午,记者从永德县城乘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43公里外的小勐统镇。

  听说记者来采访,号称该镇“首富”的罗三毛先生,亲自驾驶那辆已经看不出牌子,有点“面目狰狞”的国产越野车送记者前往18公里外的班老村。

  悬崖上的山路悬吊吊

  几天前下的那场雨,在山间的土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沿着拖拉机碾出的沟壑,看着崖下100多米深沟,年近40岁、号称“老驾”的罗三毛一路上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罗三毛说:“你们还算运气好,央视《经济半小时》的记者来的时候正处在雨季,没有人敢在湿滑的路面上开车,所以他们不得不徒步行走。”

  “背毒”村里山地多18公里泥泞不堪的山路,让越野车整整走了1个半小时。当日下午3时许,在班老村委会门口,记者遇上了正要去甘蔗地的村委会主任杨林强。据杨林强介绍:“班老村管辖14个自然村,98%%是山地。2003年,班老村人均纯收入380元,人均占有粮食259公斤。交通闭塞、道路不畅一直是困扰我们的大难题。”接着,杨林强苦笑着说:“我们村是因‘背毒’而出名的。”

  “爸爸背毒被枪毙了 我从未见过爸爸”

  在村委会主任杨林强的带领下,当日下午5时许,记者来到班老村崩龙寨(全寨35户人家中有一半参与过背毒,16人被捕,9人被判死刑)。今年12岁的小福,就在这个村子里生活。

  12岁孤儿帮人放牛

  在小福家,记者见到了他的奶奶---67岁的穆后娣。她告诉记者,“昨天,小福放寒假回来后,就到大山那边的村子帮人家放牛去了。人家管吃管住,他过完年才回来。”

  小福和奶奶住在3间土基房里,堂屋里空空如也。她们“卧室”里摆放着的两张木床,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具。床上摆放着两条已经露出棉絮的薄被子,叠放的衣服成了她们的枕头。在小福家的厨房里,记者看到灶台上两个黑乎乎的罐子里,正冒着热气。铁锅里是水煮洋芋。奶奶说:“政府定期给我们粮食,
基本上够我们俩吃。”

  童年记忆:家破人亡

  村委会主任杨林强说:“小福的爸爸背毒被枪毙后,妈妈改嫁了。2003年7月底,小福的爷爷病死了。只剩下小福和奶奶相依为命。小福上学的费用全免,学习成绩中上水平。2004年,学校组织观看《禁毒宣传讲座》的电影,小福当场哭了起来。”小福在作文中写道,“影片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状就是我家的写照: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爸爸,从未得到过父爱,因为父亲背毒被枪毙了。如果爸爸活着该有多好!在梦中,爸爸抱着我,还把我放在脖
子上。”

  “挑80公斤炭只能赚3元 背几十斤大烟壳赚上千”

  见到李太朝时,他正在他开的铺子里修车。杨主任说,“他是村里第一批因背毒被判死刑(缓刑)的村民。”听说记者要为他拍照片,李太朝赶忙打了一盆水,用洗衣粉洗脸、洗头,一遍又一遍仔细洗手。但是,潜藏在粗糙的皮肤裂缝里的污渍,却怎么也洗不干净。

  娶媳妇的钱被骗了

  李太朝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尴尬地笑了笑说:“我其实并不是坏人。我背毒是因为辛辛苦苦攒的4000多元,本打算娶个媳妇,不料却被骗子骗光了。当时,我想死,想跳楼。后来我又想,反正也是死,还不如通过背毒贩毒,把被骗走的钱挣回来。”

  背毒赚钱被判死缓

  李太朝喝了口水,接着说:“第一次背毒是在1980年。我和另一村民背着几十斤鸦片,从缅甸果敢县背毒到巍山,一天一夜就走了80多公里山路。第一次我们俩赚了1000多元钱。后来,只要外地大毒枭到巍山收购毒品,我们就到缅甸的果敢县背毒卖给他们。我没计算过3年多时间自己究竟背了多少毒品,只是清楚地记得,挑80公斤炭只能赚3元钱,而背几十斤大烟壳就能赚几百、上千块。1983年2月14日,我和女友结了婚,当年8月,我就被抓了。一审,我被判死刑。”

  出狱时儿子已13岁

  “二审时,我知道妻子怀孕后,我突然有了一种非常强烈的活下去的欲望。我在自我辩护时说,‘给条命吧!我想见到尚未出世的孩子!’二审,我被改判为死缓。后来,在狱中表现好,我获得了减刑。1997年6月27日,我出狱时,妻子早已改嫁,孩子已经13岁了。”

  背毒最猖獗时几乎家家都贩毒

  杨林强告诉记者,“我们村一些农户,生活贫困思想愚昧,到缅甸去打工,上老板的当,经受不起老板的诱惑,人家给钱就冒着生命危险帮别人背毒品。早在建国以前,村民就开始把帮毒枭背毒运毒当为谋生的手段,并形成了传统。”

  运毒一次获利上千 贫穷村民铤而走险

  临沧市永德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杨富说:“村民主要以马仔的形式帮境外的毒枭毒贩背毒品,再贩运到保山、巍山等地。据群众举报,背毒最猖獗时,班老村几乎家家都在贩毒。而贫穷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那么,班老村究竟贫穷到什么样的程度呢?杨林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前,我们班老村60%%左右的人都吃不饱,老人孩子连汽车什么模样都没有见过。在2002年前,人均年收入仅300元,而村民为毒贩背毒运毒,一次就能获利几百到上千元,对于连玉米饭都吃不饱的村民来说,背毒运毒的价钱无疑对他们充满了诱惑,于是班老村的村民不惜铤而走险去背毒谋生。”

  父辈背毒纷纷被枪毙 留下30多个单亲家庭

  班老村中心小学的李校长告诉记者,由于背毒被枪毙,全村有30多个单亲家庭。由于主要劳动力的缺失,也使这些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加贫穷。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大部分性格孤僻,有强烈的自卑感。虽然,当地政府给与了相关的资金补助,但是仍有三四个孩子因为经济原因中途辍学。

  “背毒村”形成的根源

  班老村究竟为什么会成为“赫赫有名”的“背毒第一村”呢?仅仅是因为贫困吗?尽管当地公安局缉毒大队竭尽全力严厉打击背毒贩毒,为何仍无法摘掉班老村“背毒第一村”的“帽子”呢?

  山路复杂贩毒便利

  1月17日上午,记者找到了永德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教导员杨富。为了彻底弄清班老村为何会成为“背毒”村,2004年6---12月,杨富花费了半年时间,深入班老村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杨富认为,特殊的地理条件,是班老村成为“背毒”村的最主要原因。班老村处于云南省西南部,濒临怒江南岸,距离缅甸果敢县仅40公里。(而“金三角”中的缅甸果敢属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管辖,1989年果敢被缅甸政府确定为掸邦第一特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果敢同盟军实行“以毒养军、以毒护军”,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大量毒品迂回北上更甚,加之那里长久以来存在大规模毒品种植、加工销售等原因,使得果敢作为北“金三角”已成为
毒贩的“根据地”。)

  经当地公安机关调查,从境外到内地的主要山间贩毒通道有7条经过班老村。由于山间的道路错综复杂,道路并不像公路那样容易辨别,一般人进入山区很容易迷路,只有当地的村民才熟悉这样的道路。所以,村民们通过山间贩毒通道“背毒”的“成功率”相当高。

  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班老村由于历史及地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成为交通落后闭塞的死角。从班老村通往永德县小勐统镇政府驻地的18公里山区土路,通往镇康县石桥村的11公里土路,以及通往小勐统镇湾甸村35公里土路,均是干季通车,到了雨靖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