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周公庙
北京大学和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周公庙考古队,2004年4、 5月份在岐山县周公庙遗址考古发现,一处西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大型墓葬群,在22座墓葬中具4条墓道的高等级墓葬达10座,轰动海内外社会各界。世界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邹衡,称其为“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将这发现与20世纪初发现殷墟遗址相提并论。
据华夏经纬网1月4日报道,考古专家发现出土甲骨700余片,夯土墻1500余米,6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制陶作坊与铸铜作坊,及一处有192座中型贵族墓葬的大型墓葬群。
最早宫城二里头文化
因1959 年的科学发掘,河洛核心地带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已成为世界瞩目的“二里头文化”,在夏代考古与国家起源等问题上据有重要地位。200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专家发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距今至少3600年的宫城,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城,其宫殿是最早的宫殿。它开创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先河,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注入了新活力。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人员初步探明宫殿区内严密的中轴线规划、复杂的道路体系以及完备的宫城城墻等,还在宫殿区南侧大路上找到两道大体平行的车辙痕,两辙间的距离约为1米。据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许宏博士表示,车辙的发现,将中国用车的历史推至距今3700年左右,使人们对华夏文明的认识又推进了一大步。
丝绸之路的新见证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2004年 11月对外公布,在西安北郊出土一座距今1400多年的粟特人墓葬,墓主骨架保存仍完好如初,墓主人名业字元基,康居国王后裔,历任魏大天主、罗州使君、车骑大将军、雍州呼乐等职,死于大周天和六年(即公元571年),死后被诏赠为甘州刺史。
墓葬东距史君墓约2000米,南距粟特人安伽墓约 150米,为北周时期入居长安的粟特人墓葬区。墓葬内部绘有丝绸交易的围屏石榻、用数层丝绸衣物“包裹”的墓主人尸骨,及典型的中原文化葬式等,一幅幅描述丝绸之路上商旅往来、文化融合的撼人画面,对研究丝绸之路上的少数民族、外来宗教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公元3至8世纪,丝绸之路控制了商贸往来。中亚地区的粟特人也充分利用地处丝绸之路中枢的优势,成为丝绸之路上最有活力的商业民族,中国皇帝在康业死后仍为其下诏授官,可见粟特人在中原的影响。
掀起景德镇的神秘面纱
考古学家2004年9月份,发现8座中国元、明、清三代排列有序的皇家瓷厂马蹄窑的所在地,揭开了景德镇的神秘面纱。
考古人员在景德镇官窑遗址,发现明代皇室专用的花卉罐、白釉小杯和绘画用的调色盒等珍贵文物,及数量众多的瓷器碎片。考古人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在景德镇众多遗址发掘10余吨的瓷器碎片中,复原出1千多件精美瓷器。
景德镇只为皇家服务,在中国封建官窑制度延续了600多年,在景德镇每100件成品瓷器中,仅有4件能够入宫使用,其余的都必须集中砸碎后,埋藏入官窑禁绝流入民间。
位于景德镇市中心珠山区的景德镇官窑遗址,呈南宽北窄的长梯形分布,周长1100余米,总面积54,300余平方米。
大纪元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