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的背后——一个农民的诉说

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使得我国的“三农”问题得到了举国上下从所未有过的关注。一年多来,我国的“三农”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种丰收的景象,农民的喜悦之情,和那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画卷,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然而,在阳光的背后,依然存在着许多与历史的脚步所不相符的音符。几天前,我得到了江苏北部的一个乡镇,关于许多农民因发展家庭副业盖的临时性建筑被相关部门勒令拆除的消息,这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决定一探究竟。

这是江苏省北部一个经济最为发达的县级市,地理优越、环境优美,南靠“黄金水道”长江,距我国最大的工业性城市上海仅为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从该市市区出发,经宁启高速入口处一直向北是被列为江苏省文明镇的一个乡镇,从这个乡镇向北约500米向西是一条通向中国最大的绣品市场叠石桥的一级公路,公路旁除了一二家才建不久的工厂外是大片富饶的土地……

据知情的农民告诉我,那些大片的土地本来是农业保护区,但已被镇政府调整为工业地正等待着被出卖的命运,农民们告诉我:他们对政府发展工业经济而调整土地是拥护的,但是,他们希望一是尽量留一点好的土地给子孙后代耕种;二是给农民致富留一条活路。我听了很惊讶,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农民与基层政府的争执往往是因为土地出让金的问题比较多,而提到关于给农民一条活路的高度是少有的。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我才知道:原来,镇政府在将沿新公路的大片的良田改为工业地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土地充实农保区的面积,竟然将农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住宅划为了农业保护区,而依照我国土管法的规定:农保区上是严禁建设一切建筑物的。但由于该镇与今年被国家列为中国家纺产业基地的叠石桥市场仅10分钟的车程,农民们为了发家致富,买绣花机,搞家庭副业的日益增多,这必定需要临时搭棚用地,从而矛盾随之产生……

在农民的引见下,我来到了公路北侧约1000米的农民住宅群里一个朱姓的农户家中了解情况。这是一排建于九十年代初期显得比较陈旧的平房,一个身高约1.60 米样子、古铜色的脸额上布满皱纹的憨厚农民与他瘦弱的妻子接待了我,户主一边用粗糙的手小心翼翼拿出了当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给我看,一边诚恳地说:“谢谢您帮帮忙向他们说说,不要拆我家的房子啊!”从行政处罚书看,有关部门已决定要拆了他们家的房子,并要求恢复原状。户主继而连连叹息,几乎带着哭腔:“为了早日盖上楼房、过上好日子,我家拿出了十五年来的全部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