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来自《自然》“中国增刊2”的集中“发难”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号,关于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探讨目前已经集中到科技经费主导权这一核心问题上--谁来决定花钱,花什么钱,谁来花,怎么花。
此次围绕经费权的专业与行政之争,不管其最终结果如何,有一点毋庸置疑:行政主导型的科技经费运作体制必将迎来变革,专业精神、程序公正和透明原则将日益成为主导力量。
激辩科技经费主导权:行政VS专业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研究经费分配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行政管理人员对研究项目是否入选的干预,是吸引研究人员的最重要因素
正在紧张制定建国以来第八个科学中长期规划纲要的中国科技部最近颇感尴尬--来自中国科学界的一些质疑之声,正在对他们的这种规划权力本身形成挑战。
11月18日,知名的英国《自然》杂志以“中国之声2:与时俱进”的增刊形式,对中国现行科学管理体制进行了集中阐述。增刊由8篇文章组成,17位中外华人科学家撰写,主撰者多为中国本土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
8篇文章涉及了由科学管理体制到人才环境、科学不端行为、大科学与小科学的区别等科学管理问题的方方面面。
发难科技部“行政之手” 8篇文章中,尤以《中国科技需要的根本转变:从传统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一文措辞最为强烈。文章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科技部的权力之大,已严重制约中国科技的进步。
本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饶毅、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研究员鲁白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
文章认为,科技部实际上已经演化成一个控制大量科技经费的部门。由于人际政治在科技界仍起着主导作用,行政官员对科技经费分配很难按项目本身的优秀程度来确定,使得科技经费浪费与贪污情况无法避免。与此同时,大量科技人才不得不绕着行政人员转,“只要科技部继续管理大量经费,就难以避免庸才继续影响或统治科技前沿人才。”
除似
- 关键字搜索:
- 浪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