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ie生活原型看来就那么简单。连Eddie自己也觉得他的一生乏味得很。根据书名想象,顶多也就是说主人公死后在天堂和他的五个亲友相遇的故事。可以想见这本书可能会被人冷落。但是,本书作者Michael Albom 却让此书成了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的第一名。Eddie 亲身的濒死体验对这本书和这部电影真实性提供了最好的基础。顺便说一句,Albom的另外一本书 〖Tuesdays with Morrie〗也是最佳畅销书之一。 对这部电影,连一向苛刻的影评家不再吝啬赞美之词。 有个评论家这样评道,这部电影说服了我,不要匆忙为人生划一个句号,许多在生前无法知道的秘密和问题,但又必须解决的,只有在“天堂”〖注〗才能被解决。
Eddie 死后发现,“天堂”不是什么美好无比的伊甸园,而是一个特殊的地方(空间),在那里有五个人正在等着他,解析他人生舞台上和这五个人的恩恩怨怨的故事,其中包括他一生所爱和所恨的人以及素不相识的,但又和他有缘的人。每个人都对他的生活有着这样和那样的联系,或是他的所为曾经有意和无意的影响过他们。 每个人都揭开他人生中某一阶段的困惑不解。在那里,他知道了,终生没有孩子是因为他被要求全身心地保护游乐场里其他的孩子;在那里, 他知道了他所恨的父亲也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原谅了他,但似乎有点太晚了;在那里被他伤害的人吩咐他用鹅卵石抹去了她身上的疤痕。一个一个的,Eddie 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了他在人世的时候看不到的景象,了却了爱恨情仇和恩恩怨怨。Eddie 是个生性善良的人。尽管Eddie洞悉了他自己的一生,他还在惦念着最后他想救的那个小女孩被救活了没有,也想知道在他死去的那一瞬间,和他的手相接的那双小手是谁的。这个悬念一直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才从最不可能的第五个人那里得到答案。
世俗生命的结束也是理性生命的开始:是表演的结束,但却是回顾和反省的开始。 只有卸了装,下了道具,静心旁观时才能看到真面目啊。“不明人世真面目,只缘身在此梦中。”因为人世是那么的忙忙碌碌和扑朔迷离,有太多的兴奋也有太多的抑郁,有你不愿离开的人也有你再也不愿见到的人,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恨, 有说不完的喜悦也有道不尽的哀伤, 遗憾和留恋交织在一起,明白和糊涂没有什么明确的界限。 有人巴不得早点离开人世,因为受不了人生无常;也有人叹息人生苦短,因为舍不得人生的浮华,但糊涂是绝对的, 清醒是相对的。
生命需要时间休整,反思,和检讨,尤其是在一个不受物质世界影响的空间里。在那里,没有时间的限制,没有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用患得患失。当然如果这个步骤能在有生之年完成最好,这样当你离开人世时,你没有懊恼也没有欣喜,你没有问题问人也不需被人问, 你不欠人人也不欠你。 但这是不可能的。
此外,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物质观念几乎堵死了人类今生今世反思的重要路径。由于世人的视野仅仅局限在个人的物质利益之内,所言所行对他人造成的影响经常是无知无觉的,尤其是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Eddie是一个好人,这一点在影片的最后一幕可以看到,有那么多被Eddie一生中救下来的生命在他的世界里等着他,向他致谢。因此这个总结是为Eddie提高用的,轮回转世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帮助生命提高境界。当然不排除恶人干了太多的坏事就被直接发配到什么地方去。
这部电视剧在本月十六号还会上演一次(CBS),东部时间晚间8点。请大家不要错过机会。
〖注〗这里的“天堂”显然不是宗教里讲的天堂,而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在那里时间是一个真实的维数,也就是说时间可以双向展开,不像人世间,人一旦降生就只能向死亡的方向走。此外,空间的概念也改变了,因为没有了肉身,人是失重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濒死体验和灵魂出窍常常是超越时空的。这个空间有可能是更高级生命帮助三界内的生命总结和复习人生的地方。我想大约是西方宗教不相信轮回转世,Albom才把它叫做“天堂。”
- 关键字搜索:
- 华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