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报报导,11月23日,在东航提供的遇难乘客名单中,排在最后的刘斌身份“暂不详”。但是,记者经过多方了解,得知他是东航包头分公司经理,在包头机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职员证实刘斌的身份,最容易查证的身份却被事故处理当局认为是“暂不详”者不是天大的怪事?
包头市市委接待办的李翔说,刘斌是他的好朋友,刚刚到任不久。23日20时,记者以刘斌同学的身份致电东航包头分公司,询问有关善后事宜,值班人员称,刘斌的确遇难。
报导说,在这份官方名单上,无锡死者又添了一位“无锡机动车驾校”的王占升,事实上此人与无锡无关,而是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位人士。昨天东北新闻网发表了《北方新报》、《中国青年报》、《华西都市报》3位记者的调查,称遇难者中有3人持他人身份证登机。
名单的混乱和失误,是否反映出安检中的问题?在昨天下午的发布会上,央视一位记者就此向李丰华发问,他却认为“这个问题是社会上的情况”,“乘客是经过先进安检仪器检查的”,而且公安部专家乌国庆刚才已经排除了人为原因。
记者再次以王占升为例向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新闻发言人徐立发问,徐又把这个问题还给了李丰华。李再次重复了前面的说法,刚说完就有人宣布发布会结束。发布会后,有记者表示,遇难者中的东航包头公司经理刘斌,本是最容易查清的身份却称为“暂时不详”,名单背后可能另有隐情。
事故发生后不久,网上即开始广泛流传一个帖子,称有消息人士透露了此次失事原因:机上乘客上海复华科技老总陈苏阳要赶一个10时在上海举行的会议,要求提前起飞未果,打电话到东航上海总公司的关系人,那人一个电话,飞机即决定提前起飞。
还有人指出,CRJ200型飞机带有液压油恒温系统(防止冻结),但在飞机冷起动时对预热时间有严格的规定。东航班机提前10分钟起飞,包头前一夜的气温又低达零下15度,造成预热不充分(有一小块油没溶)。起飞28秒后,油块流入升降舵控制系统中,造成油路堵塞,升降舵失灵。31秒后,机长启动液压油紧急加热装置(EHS),引起液压系统起火(东航嫌加拿大的原装液压油贵,采用比较廉价的日本液压油),造成飞机尾部起火,黑烟是液压油燃烧引起的。
这一问题当即被李丰华斥为“演义”。他说,自己就是有35年驾龄的飞行员,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对航空的深层问题根本不了解。他说,飞机在航班时间前后15分钟起飞都属正常,而且这只是评价航班是否延误的标准而非安全与否的标准。
另外,飞机在起飞前也不需要预热。劣质油的说法更是不负责任的传说,所有飞机燃油都由中国民航总局统一规定的燃油,目前还没有一家航空公司敢违反这一规定。但对复华老总是否要求提前起飞的问题,他没有做正面回答。
据报道,在包头“11.21”空难遇难者中,有3人持他人身份证登机。经过核实,身份证上标明的3个人,1人在武汉,两人在上海。李丰华说,的确存在旅客在购票时填写的有关登记表不完全和证件有误的情况,但这个误差是身份证号码的误差,而不是安全方面的误差。民航有先进的安检仪器对身份证照片进行检查但不检查号码。而且,身份证件属于国家证件管理的问题,不是航行的安全问题。
有记者在发布会上提到,据悉从10月30日起,东航停落在包头机场的飞机开始由包头方面负责安检。也就是说,失事飞机一直是在上海做安检,晚上抵达包头机场直至次日再次起飞,没有做安全检查,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李丰华表示,飞机检查都必须参照民航总局的安检手册执行,东航每一项都按照单据逐项进行,包头的飞机在航前和航后都执行了规定的工作流程。其实由谁检查不重要,而在于检查人员有没有检查的技术,有没有相关证书。
11月25日,针对有媒体关于“11.21”空难事件中遇难者的实际身份与所持身份证件不符的报道,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有关领导郑重表示: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及其所属包头机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在网上看到这条消息后,立即对此进行了认真的核查,没有发现报道中所称的人证不符的情况。并且47名遇难乘客的亲属全部到达包头,至今没有亲属对遇难者的身份提出异议。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包头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