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举行,官方不提*
尽管参加这项颁奖典礼的人数超过原计划的一倍多,尽管在北京的著名独立派知识分子几乎全部参加了这一盛会,尽管包括路透社记者在内的很多中外媒体记者采访了这次颁奖典礼,然而,在中国官方控制的媒体上,看不到一丝关于这一新闻事件的报导。
章诒和是谁?《往事并不如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这本书能够获奖?独立中文作家笔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接下来,我们便为您细说端详。
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特别是北京郊外的山区,更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佳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情趣。中国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第二届自由写作奖颁奖仪式就在北京东北部的一个幽静的山谷举行。
*62文人躬逢其盛*
据与会作家介绍,山谷里有一处别具艺术特色的小院,名叫“口楼画家村”。在画家村的厅堂里,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2位作家和采访人,这超过了原订计划30人的一倍多。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的主席刘晓波宣布第二届自由写作奖授予《往事并不如烟》一书的作者章诒和女士。
*刘晓波:影响海内外华文世界*
刘晓波在接受本台采访的时候,介绍说:《往事并不如烟》在海内外华文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香港版本的书名是《最后的贵族》。我最近出差,经过香港机场的时候,看到机场免税商店里放在最显著位置的,就有章诒和的这本《最后的贵族》。尽管这本书在中国大陆遭到禁止,但是在一国两制的香港,这本书仍然可以公开出版发行。这本书在香港机场里以显著地位陈列,显然主打的消费者是路经香港回中国大陆的旅客。
被称为北大才子的北京著名独立知识分子余杰在致词中说:“该书是1940年代以来,汉语世界文学与历史、记忆与事实之自由表达、追求人性之真的少有的作品之一!”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主席刘晓波介绍自由写作奖的评定原则的时候说,这项奖的评定原则,是独立于官方评价体系之外的,由自由作家认可的评价的体系。这就是它作为写作自由的守望者的全部意义。
*章诒和动情忆苦*
据与会作家介绍,章诒和女士在会议上发言的时候,特有的冷峻气质无法熨平内心的激情,说到动情处,泪水在眼中打转。当她讲述自己屡遭暴虐之残并在风雨之夜埋葬同为囚人的尸体时,会场上不少男子汉低下了头。章女士也不无冷峻地告诫人们:当我们刚刚从专制制造的人性灾难中爬行出来的时候,不幸地又陷入了物欲的专横之中!
*王力雄演讲*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这次是第二次发奖。第一届自由写作奖得主是《黄祸》、《天葬》的作者王力雄先生。王力雄也应邀参加了演讲。他用缜密的逻辑论证了政治势能与大众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前进的“平齐线”与个体安全感的命题。
*廖亦武吹箫诵诗*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主席刘晓波曾经在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后,被作为学生运动的黑手关进监狱。刘晓波接受本台采访的时候说,发奖会上有一个小插曲不能不提。那就是著名网络作家廖亦武先生为会议凭添了一道风景,他吹箫并朗诵两首特别含义的诗作,令不少人心绪飞逸,更令不少人把压抑了多年的个人道义情感缓释出来。
除刘晓波、余杰外,到场的社会知名人士还有包遵信、焦国标、卢跃刚、王怡、余世存、北村等人。
*一度被禁,盗版流行*
《往事并不如烟》的作者是章诒和,她的父亲就是被毛泽东称为“中国第一大右派”的章伯钧。据报导,这本书在中国大陆一出版后即受瞩目,中共中央宣传部曾一度下令禁止发行,但是盗版本现在仍然在大陆许多书摊可以买到。
章诒和曾向父亲章伯钧承诺把文革前后时代的光荣与耻辱记录下来,因此写了《往事并不如烟》这本书。
*获奖原因*
独立中文作家笔会理事会和自由写作委员会均认为,章诒和以三十年的苦难和血泪凝聚而成的文字,赋予了沦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的当代汉语写作以崭新的质地-- 这种写作不仅仅是对黑暗时代的控诉,更重要的是申明了对不可摧抑的人性尊严的肯定,对破坏这一尊严的所有企图的否定。 (博讯 boxun.com)
*秉承父命写历史*
*笔会的颁奖词指出,如德国作家黑塞所说,“作家是读取周围世界之良心状态的指针和地震仪”,章诒和的作品显示了当代中国作家中少有的捍卫人的自由、尊严和历史记忆的勇气。
颁奖词指出,作为当年“中国第一大右派”章伯钧的女儿,章诒和与父亲一起承担了历史的重负。在长达十数年的牢狱生涯中,她曾被迫从事掩埋其他左7d徒尸体的可怕工作。有一次,在风雨交加的荒野中,她几乎决心扑到死去的难友的墓穴里,以死亡来终结邪恶势力所给予她的一切凌辱。但她还是坚韧地活了下来,因为她记得父亲临终前的告诫--父亲希望女儿成为时代的见证人,父亲叮嘱女儿把那个时代的光荣与耻辱都记录下来。
*从两版本差异看出版自由*
颁奖词说,二零零四年年初,随着遭到大量删节的大陆版本《往事并不如烟》和恢复原貌的香港版本《最后的贵族》的先后出版,章诒和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华文世界获得了普遍的声誉,而这两个版本的差异又为后世研究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大陆新闻出版自由提供了典型的范例。
颁奖词说,尽管不久之后,中共宣传部下令禁止《往事并不如烟》的印刷和发行,但该书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包括数十万册颇具中国特色的盗版书),并成为二零零四年度最受瞩目的文化事件之一。
颁奖词说,章诒和的作品是文学,也是历史,是记忆。在当代中国,与专制主义抗争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与官方有意制造的遗忘作斗争。章诒和用文字完成了对时间的超越,为读者展示了毛泽东时代以消灭知识分子为目标的“反右运动”的真相。
颁奖词说,在她那冷静而不乏温情的笔下,那些身处备受屈辱的状态却努力保持人格尊严的知识分子们获得了复活。章诒和为我们讲述的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张伯驹、康同璧、马连良等旧时人物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我们民族依然拥有那么一些高贵的灵魂。
* 章诒和:最大灾难是剥夺自由*
章诒和在答谢辞中说: “我从少年而青年,从青年而壮年,从壮年而中年,其间贯穿始终的一件事,是不间断地写检查,写交代,写总结,写汇报。由中年而鬓发皆斑,才开始了写作。如今,因写作而获奖。也不知是悲还是喜?但无论是喜是悲,我都要感谢国际笔会独立中文作家笔会授予我2004年度自由写作奖。 ”
章诒和说:在中国,自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后,作家、艺术家除了成为革命的“螺丝钉”以外,还必须成为“歌手”、“战士”,连沉默都是不可以的,因为沉默被视为消极对抗、心怀敌意。有人不堪体制的束缚企图“自我放逐”,其结果是从地球上长期消失或永久消失。前者如萧军,后者如王实味。渐渐地,那些很有头脑和才气的人,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强硬统摄下,失去了个人表达的勇气和社会洞察力。如果有人问:近现代中国最大的灾难是什么?我会回答:是对每个人天性与自由的剥夺。
*走出专制,走入物欲专横*
章诒和说:现在的情况大有变化。知识分子的生活好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另一种情况随之出现--很多人对“物”的热烈追求远远超过了对人性之 “深”、对生活之“真”的冷静探究。神州大地,美不胜收。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怀着人道情怀和苦难意识,就很容易发现美景背后的灾难与不幸。我们似乎正从一种专制中走出,转身又走入另一种专横。
*回忆录简况*
节目的最后,我们向听众朋友根据我们了解的有关情况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本书。
《往事并不如烟》并非一部完整的回忆录,作者一共写了《正在有情无思间》、《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君子之交》、《最后的贵族》、《斯人寂寞》和《一片青山了此身》等6篇片断式回忆文章,合计20余万字。
除父亲章伯钧和母亲李健生之外,主要涉及史良、储安平、张伯驹、潘素、康同璧、罗仪凤、聂绀弩、罗隆基等8个人。他们都与章伯钧一家有过密切的交往,并曾关注过章诒和的少年成长过程,章诒和则直接或间接地见证了他们曲折的人生命运。
对于今天的许多年轻读者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人群。然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又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反动人物”。而他们的所谓反动,原因又都来自他们当时不合时宜的自由思想。于是,他们只得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壮,别无选择地率先承受起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身心磨难。
*作者苦难历程*
据作家杨泽文在一篇评论文章中介绍,章诒和自然也逃脱不了血统与家庭成份所带来的人生劫难:在首先被划成右派并定为右派大头目的父亲被撤掉交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中央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光明日报》社长等几个职务后,大学毕业的章诒和亦不能留京而被分配到四川省川剧团,后来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以至父亲含冤而死时也未能见上最后一面,直至1978年才被释放回北京。而这时她熟悉而又尊敬的储安平、罗隆基和康同璧母女都已离世了。有的死后连尸骨都找不到,有的死后骨灰都没有留下,有的死后连墓碑都刻不了应刻的字。他们有才、有德、有能,个个心比天高,但命又比纸薄。这一切人为的悲凉与凄惨,都深深地印在了章诒和的脑海中。
*过来人有多少有此勇气?*
作家杨泽文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说到了这本书的现实意义。他说, 每当历史的某些章节有可能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还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改写的时候,我们才感觉到章诒和的写作充满了现实意义。显然,这样一部书,没有作者的那个孤单人生和苦难经历,肯定是写不出来的。但反过来说,即便有过作者类似的人生际遇者,如今又有几个人能像章诒和一样有勇气写下充满沉痛与思考的以史为鉴的真切文字?言下之意,很多作家以进入商海为荣,很少愿意充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了。
- 关键字搜索:
- 《往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