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新闻的普遍化
媒体的职责是收集信息和发布信息,媒体的公信力来自其立场的客观、超然和公正,所提供的信息力求准确和真实。记者出席新闻发布会和写新闻报导是其本职工作,除了所在媒体付报酬之外,媒体及其记者决不能接受被采访、被报导、被评论的对象的任何报酬。一旦记者与被报导者之间具有了新闻之外的金钱交易,新闻的客观、准确和公正便付之东流,作为公共信息提供者的媒体就会变成牟取私利的工具,在满足了新闻从业者的私利欲求的同时,必然对社会公益造成巨大的伤害:当公众无法从媒体中获得准确、真实、客观的信息之时,社会也就等于处在黑幕、烟雾和误导之中。
然而,在大陆,媒体及其记者与被报导者之间的关系则完全相反,一直处在制度化的幕后交易之中,半公开化的“有偿新闻”已经无所不在,除了涉及到政治上敏感的信息之外,其它的所有信息皆可以进行“有偿交易”。
红包新闻
有偿新闻的演化与整体上的腐败发展水平密切相关。90年代初,新闻单位的性质还是事业单位,财政源于上级拨款,除了工资和奖金之外,采访经费非常拮据,记者出去采访,单位不给报销车钱饭钱,只好向被采访单位索要,单位也出于宣传自己的需要,或主动或被动地给新闻单位及其记者报销车马费,由此形成了最早的“饭桌上的或车轮上的新闻”,记者靠出卖新闻获得“餐费”和“车马费”。久而久之,交易双方都觉得直接塞“红包”更方便。随着全社会腐败的普遍化,有偿新闻也变成了行业惯例:企业的新闻发布会和被报导的单位,没有不给“出场费”的,这在新闻圈内已经成了不是秘密的秘密。
有媒体圈的人甚至说:大陆记者做份内事情如同歌厅里的小姐坐台一样,小姐必须要“坐台费”,记者必须有出场费和采访费。记者身价的高低,既要看知名度的高低,“名记”相当于“明星”,出场费自然要高出普通记者;也要看本行业内的地位,记者所在媒体的级别与出场费的高低成正比,各地方衙门都有接待不同级别新闻单位的规格,中央级的记者自然要高于省级记者。
一般而言,记者出场费最少要一百元,一般分为两百、三百、五百、八百几个等级,视主办企业的实力而定。还有专约的稿子,一般会千元到万元之间,有的私人老板和国营大企业私下给的还要多一些,几千元买篇千字稿并不希罕。我有一位在保险公司做事的朋友,曾经主办过一次新闻发布会,由于初入此道,经验欠缺,只给了每位记者五十元,结果一篇稿子也没见报。现在,为了方便,记者甚至连稿子都不用写,而是由召开发布会的单位供给现成的稿子,而且是不同的几个版本,供记者和媒体挑选,哪个合适就发哪个。同时,新闻记者也有小圈子,也等于小利益共享体。凡是出场费高的发布会,圈子内的任何一位记者被邀请,总要带上几个要好的同行。记者出席一般的新闻发布会500─800元人民币;出席商业性的新闻发布会1000─2000元人民币。
政绩新闻
有偿新闻的买方,不仅仅是想宣传产品的商家,更有想制造政绩的衙门及其官员(特别是地方官员),形象工程之所以遍布全国并得到媒体的吹捧,就在于新闻垄断制度使记者成为中国的另一特殊阶层,每个地方都希望正面报导而害怕负面报导,特别怕高级记者写的内参,不服侍好记者就有可能威胁到仕途。越是贫困落后的地方,就越需要提高知名度,其官员也越需要政绩,自然就越把记者奉为贵宾,记者的摆谱也就越发肆无忌惮。
一些驻京的外国记者感叹说:中国大新闻单位的记者真有特权,下去采访不花分文,还要住高级饭店,成天有官员陪着吃请,临走还有红包或赞助。如果说,权力化市场造就了“膀大款”的记者,那么官本位制度必然造就“绑大官”的记者。当记者成为地方高官的座上宾之后,他们便丧失了起码的职业操守和做人底线,而变成政治权力的遮羞布和吹鼓手。下面是了解内情的圈内人所列举的政绩新闻价格:
新华社价格
乡镇级领导的表扬内参 2─3万元人民币
县市级领导的表扬内参 5─6万元人民币
地市级领导的表扬内参 8─9万元人民币
省部级领导的表扬内参 10─15万元人民币
中央电视台价格
乡镇级领导的表扬报导 20─30万元人民币
县市级领导的表扬报导 40─50万元人民币
地市级领导的表扬报导 60─70万元人民币
省部级领导的表扬报导 80─100万元人民币
一般新闻报导:一分钟 4──5万元人民币
2──3万元人民币(熟人)
人民日报价格
乡镇级领导的表扬内参 1─2万元人民币
县市级领导的表扬内参 3─4万元人民币
地市级领导的表扬内参 5─6万元人民币
省部级领导的表扬内参 8─10万元人民币
企业表扬稿: 半 版 20─25万元人民币
整 版 30─40万元人民币
读者推荐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