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里葡萄知多少
“1998年前老年份国产葡萄酒绝大部分是假的!”面对记者,国内著名葡萄酒专栏作家、独立酒评人吴书仙女士沉重地说:“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还有良知!”
2003年9月18日,吴书仙在上海古北家乐福超市购买“华夏长城”和“张裕”葡萄酒各一瓶,然后封装送到法国EUROFINS ANALYTICS研究所鉴定。这是全球惟一能检测出葡萄酒年份并出具证明的权威机构。结果印证了吴书仙对其真实年份的怀疑--“1992年华夏长城赤霞珠”检测出的年份是在2000~2002年之间,“1993年张裕解百纳”检测出的年份是在1998~2001年之间。
随即,吴书仙的《十问华夏长城》一文,把炮口指向“华夏长城”和“张裕”,也把整个葡萄酒行业置于社会舆论强大的火力之下。“这个本该是朝阳般的行业,本该给人们带来芳香与愉悦的行业,今天却完全变味了,行业内充斥的‘臭味’掩盖了‘香味’。被误导的消费者,识别不了哪些是‘臭’的,哪些是‘香’的……”
循着“十问”沉重的轨迹,记者开始深入了解中国葡萄酒业的现状,在不断接触到一些掺杂施假、偷工减料,以及在暴利蛊惑下大肆欺诈等阴暗面的同时,也真切体会到这个行业艰难的生存境况。
“酒里没有一滴葡萄汁”
2004年4月11日,北京朝阳区太阳宫批发市场。
经朋友介绍,记者找到酒类经销商万勇(化名)。出乎意料的是他竟一口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这些事情我不说迟早也会被捅出来,再说做假葡萄酒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万勇对记者坦言,他在这个圈子里做了3年,心里总感到疲惫和厌倦,他不愿意一直昧着良心,提心吊胆地继续下去。
“市场上到底有多少假葡萄酒我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地说,很少有经销商没有做过这种酒的。”万勇告诉记者,市场上假葡萄酒主要集中在低端,卖出去的价格高低都有,但在批发市场上其主要特征就是低价。经他指点,记者在市场上轻易找到一些挂着惊人低价标签的葡萄酒,其中一种标明葡萄汁浓度为50%的720毫升装葡萄酒,单价居然只要3.8元!
“这些‘葡萄酒’里真有50%的葡萄汁么?”
“怎么可能呢?你自己算算看,葡萄汁四五元钱一斤,卖出来的成品酒才多少钱一瓶?要真放了,厂家还赚什么呢?不少厂家为了既定的利润,通常连一滴葡萄汁都不会添加的。”
4月15日,记者随万勇到吉林某市进货。在市郊一家酒业公司,扮成“随从”的记者在万勇的“协助”下进入了该公司的“调制车间”。接下来的所见可谓过目难忘:在简陋的厂房中央,一个5吨装的罐子占了近半空间,一位中年“调酒师”先拖着水管灌水,然后再依次加入10来种原料(经证实主要是酒精、糖精、葡萄香精、色素、防腐剂等),随后开动机器进行搅拌。整个过程在“调酒师”抽烟的工夫里就轻松完成。在车间的另一边,3个工人守着一台简单的灌装设备,一瓶瓶散发着诱人光泽的“红葡萄酒”就在他们手中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在车间门外,记者无意中还发现了“酒瓶”的来源:几个中年妇女围着一只装满洗衣粉水的大铁槽洗洗涮涮,旁边摆放着一堆用清水漂过的酒瓶。从被剥下来的旧商标,记者断定这些都是回收的旧瓶。
“这里生产的就是业内俗称的‘三精一水’葡萄酒。酒瓶当然是回收的啊,不然怎么降低成本啊,当然一般不会高温消毒什么的,那又会增加成本。”万勇悄悄告诉记者,这些酒主要销往一些中小城市或农村地区。“由于多是‘短、平、快’的突击加工,所以通常是前一天订货,第二天就能装车运走。”
显然,经销商对假葡萄酒不仅心知肚明,还在一定程度上纵容生产商造假。万勇告诉记者,一般经销商在拼命压低出厂价格的同时,又明确提示生产商可以没有葡萄汁,但要明确标明葡萄汁含量,只要“像葡萄酒就行”。
是非“洋垃圾酒”
2002年10月,河北怀来县某酒商突然爆出猛料:“目前国内80%的葡萄酒是从国外进口的‘垃圾酒’调制;市场上200元以下的酒50%都有问题,进入夜场
- 关键字搜索:
- 酒里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