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刚发生了几次大型群众抗议活动,对民主的诉求发出了强烈呼声,而英国作为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国,在这个敏感时刻,英国首相对民主进程、普选特首和立法会等议题的表态将起重要作用;但是,贝理雅昨天的演辞语调平和,既没有高调批评二十叁条立法,对于普选,也只是重申应尽早按《基本法》规定,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民主派人士如果希望贝理雅在香港的言论可以帮助他们争取加快民主进程,必定会感到万分失望;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影响力,明显已大不如前。
贝理雅提早返回英国,表面上是因为香港刮台风,但真正原因,其实是英国国内的政治台风触发了工党政府的执政危机,贝理雅必须及早回国商订应对策略;依照目前事态发展来看,如果贝理雅处理失当,他本人的政治生涯极可能就此结束。
贝理雅和工党政府的政治危机,源于对伊拉克开战的情报被指虚构夸大,及后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记者吉利恩在五月二十九日引述匿名英国情报官员的话,指英国政府授意夸大去年九月发表的伊拉克武器报告,加入了“伊拉克总统侯赛因可在四十五分钟内部署生化武器”的说法,而该匿名官员,就是后来不堪承受巨大压力而自杀的英国国防部生化武器专家凯利。
有关英国政府和BBC在凯利自杀身亡的惨剧中应该承担什毦糳任,或那一方才是迫凯利走上绝路的元凶,英国媒体的分析和评论铺天盖地,众说纷纭。主流报纸大多认为英国国防部在本月上旬发表的一项声明中,指凯利承认曾与BBC的吉利恩见过面,令凯利成为媒体的焦点,并且在国会的聆讯中遭到严厉盘问,承受难以抵御的精神压力;换言之,是国防部令凯利最终走上自毁之路,而国防部极可能受首相指使,因此贝理雅要负上最终责任;民调显示,要求贝理雅下台和支持他的百分比已相当接近。
至于BBC则向来与政府唱对台,在八二年的福克兰群岛战役,前首相戴卓尔夫人就指责BBC偏袒英国的对手阿根廷,后来在八四年的矿工大罢工、九一年海湾战争和九九年的科索沃战争,BBC都和政府唱反调,成为了新闻业的典范。但是,在凯利之死的事件中,BBC以不能披露新闻来源为由把凯利的顾问身份说成是国防部高级官员,而且新闻主管在得悉凯利的身份后仍然坚持不认错,结果也饱受批评,《金融时报》在本周一的一篇评论中更直指BBC的工作不是为了“折磨政府”,而是要尽量真实和不偏不倚。可以说,当前这场风波对工党政府和BBC来说,都是一次考验诚信的危机,那一方过不了关,都会留下历史的污点。
不过,归根到柢,这场风波最根本的问题是攻打伊拉克战事的正义性,到底执意要铲除侯赛因政权的美国和英国政府是否向人民提供了虚假的报告,误导人民支持政府参加攻伊战争?伊拉克战事结束近叁个月,所谓侯赛因隐藏的大杀伤力武器和生化武器至今仍然无影无踪,愈来愈多英国人怀疑发动这场战争到底为了什什么?
反战人士曾经组织上百万人大游行,但仍然无法阻止攻伊战争的发生,到了今时今日,才总算见到“反败为胜”的曙光??
信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社评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