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空调压缩机是空调的“心脏”,但某些低价空调采用国内某些小厂生产的压缩机,更有甚者,有些螺丝刀工厂利用回收的二手压缩机进行拼装,其成本仅在40元至50元。某些厂家常在空调换热器与板材上做手脚。对于板材来说,一吨热镀锌钢板与冷轧板的价格相差2000元,一吨最先进的PCM板要比冷轧板高9000元。再如运送冷媒的管道用普通铜管代替内螺纹铜管,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翅片用一般铝箔代替亲水铝箔,价格每吨虽低近30%,效率却低30%以上。
二、虚假标注技术数据和虚假宣传
某些厂家采用虚假标注技术数据的方式,故意标低实际噪声值,提高制冷制热量等来误导消费者。某市质监局对市场上20批次的空调进行了市场抽检,有四成空调的噪声以及制冷制热存在问题,另有8家企业的空调噪声不过关。王哲称,虚假宣传、概念炒作扰乱了消费者对空调产品的辨别,在欺骗消费者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三、性能不过关,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国家对电器产品的安全性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往往某些空调企业送检的样品能够达到国家安全标准,而批量生产时却问题倍增,很容易出现运行错误、系统死机、电机失火等问题,甚至对人体造成安全危害,令消费者头痛不已。更为严重的是,在个别地区存在很多地下候鸟型螺丝刀工厂,他们采取的生存之道是:每年夏季到来时,匆匆召集几十号人马开工生产,或者仿冒名牌空调,或者按照销售商的授意随意起个名称,然后以500元左右的极低廉的价格全部承包给部分不法销售商对外销售;销售旺季过去之后,关门停业,准备明年旺季时再大干一番。这样的空调企业并不承担也没有售后服务能力,根本没有任何基本的质量保障措施,潜在的危害可想而知。
四、使用寿命达不到国家标准
某些知名品牌采用质量稳定的进口或合资企业生产的压缩机,其使用寿命在15年以上,而某些低价空调生产厂家压缩机的价格虽然比进口压缩机低30%以上,但其寿命却仅有5年至6年甚至更短。
五、售后服务水平低,安装质量差
某些品牌抓住消费者图便宜的心理,只希望将空调卖出去完事。据调查,市场上不少空调企业不具备足够的安装力量,有些仅仅是在旺季时雇一些民工临时应急,草草进行简单培训,便承担安装工作,使得空调安装过程中事故频频发生,如空调室外机支架脱落,管路连接不严导致制冷剂泄漏等,还有的出现漏电、着火、异常噪声等质量隐患和事故。
六、虚假宣传
个别空调厂家的宣传资料标明压缩机为100%的原装进口压缩机,实际上却是国产品牌的压缩机;有的宣传为变频空调,实际上却是仅仅采用了一些调速部件,根本就不是变频空调。
七、旧机翻新
个别空调企业将国外旧的空调以废料的名义进口到国内,然后经过重新喷涂、维修之后,换上新包装作为新空调出售。还有的企业将用户已经用过的出现故障的旧空调回收后重新拆解,将压缩机、蒸发器等零部件翻新后再安装到新空调上出售。
八、不负责任的服务转包
部分螺丝刀空调厂为了降低费用,在销售产品时,将服务工作全部转给经销商负责,将本来应该由企业承担的售后服务义务转嫁给经销商,一旦空调出现质量问题,经销商或生产企业常常是互相推委,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无法保证。
九、虚妄的概念炒作
有的空调企业为提高知名度,故意编造、制造虚假产品概念予以炒作,出现了很多欺骗消费者的事件,扰乱了消费者对空调产品的辨别。如某些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经常在媒体上宣传根本不可靠或者很难有实际功效的附加功能,像健康、换新风、光触媒、氧吧、纳米材料等。
十、促销欺诈
有的企业推出了所谓的“一元空调、一分空调”等方式进行促销,这样的促销只是企业作秀的一种手段,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获得媒体的关注,以便免费做广告,提高知名度,根本就没有考虑消费者的利益。
王哲称:“帅康决心将行业质量黑幕一捅到底,也绝不允许自己存在质量黑幕。”为此,帅康呼吁2003年空调旺季大战来临之际,建立地不分南北、企业不分大小的“行业质量联盟”,共同信守坚持“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和“一切都要标准化,一切都要透明化”的原则,承诺执行透明、优质的原材料选择标准,建立严格、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实事求是、真实准确地描述、宣传产品的功能、特点等,旗帜鲜明地反对恶性价格战。
业内人士认为,800万库存,严重过剩的产能,难以捉摸的天气,令经历过2002年价格血拼的空调企业老总们寝食难安。帅康此次公布空调质量白皮书,无疑给陷于惨烈价格战不能自拔的空调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更是令那些企图以质量低劣却以低价策略欺骗消费者搅乱市场的某些空调品牌左右为难:如果公布自己所用的压缩机、零配件的标准或来源,则无异于自杀;如果不予公布,依然我行我素,则又易引起消费者的怀疑,其前景也自然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帅康的举动很可能在中国空调业掀起一场“质量洗牌”运动。
北京青年报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