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再用这个标题,还是和朱容基有关。当然,谈的是十六大。本栏一直认为,江泽民、李鹏和朱容基,中共当今这三巨头之间的互动,是决定高层权力格局的一个重大因素;而过去多年,江的一个基本政治手法,就是利用朱李之间的矛盾,玩弄平衡,从中获益。我们还特别强调:今年以来,着眼十六大的权力游戏,江泽民采取的是‘拉朱打李’的战术--这与其它观察家认为江朱对峙的看法是不同的。这种判断的根据,除了一些具体的事态发展之外,还有两点对于十六大权力分配局势的基本理解:一是,以朱的明智,应该是不会恋栈的,所以江泽民不必担心他;二是,看李的处境,是不能不尽量争取保留某些权力的,所以这就成为江泽民的麻烦。拉朱压李,至少可以让李鹏在退休之际开不出‘高价’来。
北戴河会议开完了,这两点理解应该还是站得住脚;但是,由此引伸出来的事态发展,却颇为吊诡地在走上另外的方向,致使江泽民不得不调整他的‘拉朱打李’战略。江李朱互动关系的这种微妙但重要的变化,对于十六大的权力格局,是影响甚为直接和巨大的。所以说,‘事情正在起变化’。
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朱李矛盾淡化,并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朱李联手、共同逼迫江泽民退休的态势。这样一来,江泽民以前那种利用朱李矛盾以强化个人地位的战略就失效了,而江所面临的政治压力则陡然加大。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看来根本原因在于:江泽民的做法,把朱与李都放到了必须退休的处境。这样一来,既然都要退出政坛,则一来朱李二人的敌对心结淡化不少,二来在与江泽民的关系上却都敢于撕破面皮。对他们来说,最好是你退我退他也退,于是导致了不期然的朱李合作,形成逼迫江泽民退休的真正压力。
看来,北戴河尚未搞定高层人事的一大原因,就在于江泽民不愿意在这种态势下正式讨论问题。试想,朱与李的合作,不仅把江泽民在三巨头中置于少数地位,而且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政治局常委中陡然出现大面积的反江阵线(包括李鹏、朱容基、李瑞环、尉健行甚至胡锦涛),那会使江处于极为不利的处境。
江泽民是如何应对的呢?目标看来很清楚,就是要破坏朱李之间这种客观上的‘联盟’。谈判手法也相应调整,还是先注重私下的‘一对一’讨价还价,这更能保证江的优势地位。而基本战略,无非是:有拉有打,拆散朱李。对朱的那一方面,似乎以打为主,以惩罚朱的‘背叛’。于是,我们看到,北戴河会议之后,北京放出的第一个新闻,就是朱小华案件的公布与审判。与此同时,有关朱容基的下属和子女腐败问题的传言也再次热闹起来。
面对李鹏,江泽民看来正在含含混混地出价--既然李有要价,那就是可以‘买’的。上周五,本报任慧文专栏引人注目,因为这是北戴河会议之后第一次有权威消息透露江泽民留任而胡锦涛转任总理的设想。不过,在我看来,还有意在文外的伏笔。既然小胡当总理,那么谁来做国家主席?江泽民任期届满,根据宪法不能留任。李鹏呢,有没有兴趣像当年杨尚昆那样,做一届不是政治局常委的国家主席?
不消说,李鹏一直争取的就是这个--这一点,本栏一月份已经分析过了。当初老江有两个顾忌:如果自己仅仅留任军委主席,则成为国家主席的李鹏可以是‘东宫太后’,与老江平分秋色;如果自己留任总书记,国家主席是李鹏,则党政军最高职务都还在第三代手里,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权力转移’,这也很不好看。现在,‘摆平’最重要,‘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只得少去考虑。再说,按这个格局,十六大常委将是江泽民居首,胡锦涛其次,李朱都榜上无名,新面孔至少有三个--就权力转移而言,似乎也还看得过去。可是,老江恐怕在等着李鹏自己张口,趁此还可以拿他一把,空出一席本来可能落入李鹏派系的常委:既然李鹏不全退,那罗干也就不用进常委了吧。
不过,这就回到了年初我们所讨论的局面:难道朱容基就肯白费心机、甘心就范、眼看江泽民甚至李鹏得益不成?李鹏呢,也没有理由高兴得太早:国家主席那个职位,是要等到明年春天十届人大的时候才正式宣布的。夜长梦多不说,十六大一开完,李鹏不在常委,大家还以为他真的下台了呢,相信海内外会是一片欣慰之声。借助这个舆论压力,不难再搞他一点儿花样。老江回头再来拉朱或者拉别人打李,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要知道,老江这临门一脚的功夫,是经过了十四大、十五大考验的。
──原载《信报》 (吴国光 9/6/2002 1:33)
- 关键字搜索:
- 吴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