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这有三个原因。第一关系观众的口味:所谓关心十六大,其实更多的是关心十六大之后。十六大者,十来天会议而已,问题在于会后是个什么走向--我相信那是观众(或曰读者)的兴趣所在。第二关系演员的命运。前面我们讨论江泽民的诸种努力,大体结论是他在十六大后将会保持巨大的政治影响力。既然如此,则十六大这场大戏的主要节目,即最高权力转移,在十六大之后,即使胡锦涛接掌了党政军三个主要位置,也还不能算尘埃落定。那时候,江的巨大影响力与胡的位置优势之间,是个什么结构,将会如何互动?这应该是决定未来中国政局的关键所在。所以,他们必然也是着眼‘后十六大’来展开今天的‘演出’。第三呢,则是关系我这评说者的偏好了。谁都知道,文章的写法,好在腾挪跌宕,最忌平铺直叙,所谓摇曳方能生姿也。在下拙笨,甚难做到,只好在选题上先来‘腾挪’一下。等些天再回过头来分析十六大,也算‘摇曳’了一回。
就中,第二项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本栏的看法是,江泽民已经安排了大战略,就等十六大正式将‘江泽民思想’写进党章,便可稳稳当当做‘毛主席第二’了。各位对中国政局既然热心,当然知道,这毛主席当年做得却并不省心。话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那是一九五八年),确定了老毛退居二线,以便‘专心思考思想理论问题’,而一线行政事务,则放给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负责。老毛随后把国家主席让给了刘少奇,以体现这一安排。从此,两个主席并列,一个是‘教皇’,他的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一个是‘皇帝’,亲政勤政,总管日常治国。本以为理论与实际并进,应该是一派兴旺景象。结果呢,先是有所谓中南海西楼会议事件,当时毛主席一手拿着宪法,一手拿着党章,非要参加日常决策会议不可,说是刘邓不可剥夺他的发言权(记得十多年前,我与同为今日本报作者的老友吴稼祥先生在中南海做事,他就一度在这西楼办公,那时已经很让我们感慨了一番);接下来,就是诸位耳熟能详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了:毛主席尽管深感朝中无人,却只消用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指导思想’这一条,南下上海,找几个秀才写上几篇文章,说按照毛泽东思想则应该如此这般,少奇同志差矣哉。于是,全国风起云涌,文如学生、武如军队,纷纷起而勤王--不过,是勤教皇,而非皇帝--刘作皇(据说这是刘少奇少年的名字)客死中州,老毛成了红太阳。
这一段讲古,看官你道是越扯越远?非也。十六大之后的江泽民同志,不就是有些毛主席的架势了吗?他的思想,将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行动标准;他的权力基础,恐怕也是首先植根于对于军队的掌控。老邓只有后一条(当然,单就这一条而言,他的权力之稳固是超过江的),没有前一条,已经可以两行废立之事(其实是三行,不过第一次废华立胡的情形与后两次颇有不同);老毛两条都占,则天下可玩于股掌之上。老江呢,后一条已经有了(虽则弱于邓);而一旦‘江泽民思想’写进十六大党章,则前一条也有了(虽则弱于毛),这当然是我上次所说的‘超邓追毛’了。行废立之事,恐怕就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完全是愿不愿的问题了。
这句‘行废立之事’,恐怕最好是解释一下。这是史家用语,无非是说‘拿掉一个皇帝,换上另一个(而不是自己)做皇帝’。英语里也有相应的词汇,所谓‘KING MAKER’是也。我还没有说,江泽民会拿掉胡锦涛,另立曾庆红--这是不少人的猜测,我们以后会讨论;我只是在说:围绕中共十六大而出现的中国政局一个重要发展,就是江泽民正在从‘国王’(KING)变成‘国王制造者’(KING MAKER)--这个翻译有点儿蹩脚,还是说‘废立之权’吧。一边是治国之权,一边是废立之权,两权并立,这可以叫做‘权力双轨制’。我们讨论过江胡曾三权分立的设想,认为那不太可能在十六大上出现;现在,我看,这种‘权力双轨制’,大约是一定会形成的。本文的标题说是‘重见’,是因为,我们看到,在毛的时代,邓的时代,这种‘权力双轨制’都曾经出现过。它的再次形成,其政治意涵如何,我们已有涉及,但下周不妨再深入一些来讨论。
--原载《信报》 (吴国光 7/3/2002 0:48)
- 关键字搜索:
- 吴国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