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赵达功:民运人物永远是“人物” ──与《民运人物不再是“人物”》作者魏城商榷

 2002-06-04 06:40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我这里加引号的人物与魏先生的意思相同,都是“重头人物”之谓。我同意六四话题不再是热门话题,已经时隔13年,其热乎程度怎么也赶不上八九年,就像911事件,依我看也不是热门话题,不像去年年底前几个月那么热。由热到凉是由时间决定的,只要时间箭头一直向前,什么热的东西也会凉下来。人物也同样,再重的“重头人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逐渐变成非“重头人物”。时空是连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变化了的时间的同时也一定是变化了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魏先生说的民运人物不再是“人物”也的确是对的。其实当年的民运人物还可以区分,蒸发了一部分(销声匿迹),这一部分的确不是“人物”;另外一部分,就像引用秦晋的话,形容爲“旗帜虽未倒下,但只是孤伶地飘晃;队伍虽未散尽,旗下从者寥若晨星。”尽管这一部分是“孤伶”的“廖若晨星”,但在我看来,也正是因爲海外民运的衰落,他们更能显示出是“人物”。

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时空,任何社会事件也不能脱离历史。民运人物作爲时空轨迹或社会历史上的一个点的记录,无论如何都是“人物”,也许说是“历史人物”更爲恰当。如果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观察这些人物,他们的“重头”性无可非议,当然魏先生指的是海外民运人物对于现实的国内民主运动不是人物,我想我没有理解错误吧。问题是这些海外的民运人物是健康活着的人物,既然是活着的,就是动态的,还不能完全就把他们当成是已逝的历史,就像杨建利博士敢于闯关回国,意味着他们并不只是在国外观看中国,他们也想亲历中国的实际发展变化,谁能断定他们就不是“人物”呢?

对魏先生和周舵的许多观点,我真的有同感。如果说海外民运一盘散沙,“窝里斗”,我认爲那是正常现象,要是铁板一块,那就谈不上什么民主运动了。令人担心的是一些海外民运人物的专制霸主姿态,不允许不同的观点,哪怕是善意的批评,甚至不顾事实谣言惑众,使用的语言是文革语言,使用的手段是“下三赖”手段,如何能让人们把你当作“人物”?如果让他们在中国执政,岂不比共产党还专制!我在国内接触的许多有政治头脑的群众,对个别海外民运人士没有好感,并非来自共产党对海外民运的妖魔化,而完全是自己行爲造成的,这个污点还要靠自己洗刷。我们期待着中国出现曼德拉、金大中、昂山素姬这样的人物。

中国的民运人物一定要在国内唱主角,海外民运也许可以通过回国运动继续成爲“人物”,也许通过认识国内发展变化的情况,通过改变斗争策略和方式,依然能够成爲“人物”。试想,连共产党都在改变自己,海外民运怎么能抱着老皇历呢?

但是不管海外个别民运人物如何蒸发,个别民运人物如何失去理智,海外民运如何被嫌弃,在我看来他们永远是“人物”。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williamhill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