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远东经济评论》编辑、耶鲁全球化研究中心负责人Nayan Chanda撰写的评论说,对印度关系冷淡三十年之后,放弃制裁,再加上军事合作,这些代表着美国政策的分水岭。
但是,如此重大的转变却悄悄进行。评论认为,政策转变的背后原因是政府不愿说明:要对付中国威胁美国在亚洲的霸权。
在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上,无效的制裁政策受到国会的挑战。最近,这些批评转变成为加强美印关系,实际上要把它变成联盟。
因此,印度核试验尘埃还未落定,第一百零六届国会就给予克林顿总统豁免某些制裁的权力。
1999年10月,国会给予总统取消对印度所有制裁的权力。总统现在仅仅需要决定并对国会证明那些限制措施不符合美国的安全利益。尽管已经获得授权,克林顿政府拒绝取消对印度的全部制裁,因为克林顿希望取消制裁的代价是印度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同意不部署核武器,并在签署禁止生产武器用裂变材料公约之后冻结生产裂变材料。
尽管美国将逐步取消制裁而不是一次全部取消,但看来布什政府不会提出上述要求。布什政府否认放弃不扩散议程。它声称仅仅是改变重点。
美国官员相信,加强美印关系和出口部分军事及两用技术更可能鼓励印度克制核武器项目。美国政府现在更重视“反扩散”,即全国导弹防御系统,而不是“不扩散”。
尽管民主党反对导弹防御系统,但国会支持同印度打交道的力量已经超过谨慎处理制裁的力量。
布什政府声称美国同印度都有多民族和民主国家的传统。但事实上,这些共同点已经存在五十多年,新鲜之处在于冷战之后印度的经济转型和技术发展。随着美国国会印度团队的兴起,华盛顿也出现了仅仅次于以色列游说团队的印度游说力量。
随着美中关系由于台湾、人权等问题而紧张,国会对于印度的兴趣日益增加。布什政府声称对于印度的热情同反华策略没有关系,但很多观察家把它看成外交辞令。(多维)
- 关键字搜索:
- 华盛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